或許是真的感受到選舉低迷的無比壓力,民進黨近來對在野黨的砲火逐漸猛烈,仿若執政權在他人手上,也等於宣告選戰正式開打。蔡英文總統一改過去給人溫和理性形象,不僅將施政不力的問題歸咎於國民黨,甚至還把許多人民對民進黨質疑之處,扭曲為與中共沆瀣一氣、唱衰臺灣。

民進黨中央的高姿態更不遑多讓,指責國民黨「與中國政府站在一起打壓臺灣…自我矮化、損害臺灣主權、踐踏臺灣人民尊嚴」,還呼籲「國民黨不要再做中國的打手,欺壓臺灣」。該黨發言人還舉多個案例,試圖為自己辯護,最後竟然指控國民黨「可能成為臺灣國際發展最大的風險」。

一個執政黨不思如何改進自身政策缺失、進而爭取支持與認同,反過頭來卻反控在野黨的批評,若不是對自己政績沒信心,否則不會有如此荒腔走板的表現。一個自詡為民主進步的政黨,過去痛批國民黨言論控制,現在自己卻毫無根據地指控政治對手「傾中賣臺」,豈不與獨裁政府無異?

民進黨在野時就曾指責馬英九政府兩岸政策錯誤,把臺灣「鎖進中國大陸」,導致臺灣經濟與對外關係遭掣肘,進而藉「以商圍政」讓臺灣屈服。民進黨甚至還控稱國民黨為「賣臺的買辦集團」,所以與對岸簽署的經貿協議都是讓大陸介入臺灣事務的工具,因此反服貿的太陽花運動具有公民覺醒的正當性。

其次,民進黨當時也質疑馬政府的「外交休兵」政策是導致臺灣對外關係休克的主因,並矮化臺灣主權與尊嚴,還讓國際社會誤認「臺灣是中國的一部份」。

事實上,在野黨批評執政黨政策是再平常不過的民主政治常理。因此,若民進黨真認為馬政府政策是失敗的,現在既然完全執政了,為何不全面檢討、甚至廢除那些民進黨所謂的錯誤政策?這不是執政黨應該有的基本態度?

好比說,川普競選期間抨擊歐巴馬力推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也認為加拿大及墨西哥從三國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拿到太多經貿好處,因此威脅重談「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否則美國不惜退出。所以他上任的第一道行政命令,就是退出TPP,也要求重談NAFTA。不論世人對川普作風的評價為何,至少他說到做到。

民進黨日昨特別召開記者會,細數蔡政府的對外政績,認為臺美關係持續強化、臺日關係更為緊密,且蔡政府的「新南向」政策迭有成效,為臺灣經濟打開新活路。

可悲的是,民進黨的訴求有如井底之蛙,這些自我感覺良好的政績多屬蔡政府自我吹捧,實質成果有限。況且大家都清楚,民進黨不敢承認的真相,就是蔡政府現有的對美及對日工作,其實都奠基在馬政府過去八年的努力。

實際情況是,蔡政府引以為傲的「新南向」政策至今仍沒有實質成效,連一個新駐點都沒著落。然而,馬政府不但在印度清奈成立辦事處,更排除萬難,在緬甸設立第一個駐緬國的代表處。再者,蔡總統多次誇口當前臺美關係處於前所未有的狀態,但美方官員至今仍沒有多做評論。反倒是馬政府時期,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親口稱讚臺灣是美國在亞太地區「重要的安全及經貿夥伴」,亞太助卿董雲裳更讚揚臺美關係處於斷交後的最佳狀態,並高度肯定及支持馬總統處理兩岸及對外關係的成果。

蔡英文上任之初,當她決定接受世界衛生組織基於「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案」之「一中原則」所發出的邀請函,以「中華臺北」(Chinese Taipei)名義出席當年的WHA年會時,民進黨的說法是「沒有矮化問題」。試問,民進黨前倨後恭的傲慢姿態,難道不是自打嘴巴嗎?

民進黨習於做表面功夫、好大喜功的性格,在兩黨政績對照下表露無遺。如果真如民進黨發言人所說,國民黨已遭唾棄,為何近期的民調結果,多數人民仍認為國民黨比民進黨更有執政能力、更能處理好兩岸關係?而另一個民調結果甚至讓民進黨驚嚇不已,即有46.3%民眾贊成在一中原則下與中國大陸談判,與去年的調查結果相反,等於是直接打臉蔡政府。

看到人民日益不滿蔡英文的執政成績,民進黨驚慌失措的反應是可理解的,但絕不應莫須有指控在野黨的批評,來逃避應負的責任,因為批評對手或許可讓鐵桿支持者回籠,卻無法贏得多數民心。
 

【大華網路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