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了AIMIA和加航,2017年5月11日——加航對外宣布,公司將於2020年停止使用Aimia公司(Aimia Inc.)旗下的Aeroplan的會員獎勵計劃,停止後加航將會開始啟用公司自己所設立的會員獎勵計劃。好奇他們之前的結算方式,是否aimia與加航結算中讓加航有虧損?


Aeroplan……加航……Aimia……

以下內容節選自去年開始了個頭但一直么空往下寫的積分書:

既然提到了Aeroplan,那麼我們來回顧一下Aeroplan的歷史。

1984年Aeroplan作為加拿大航空的常旅客計劃推出;1984年-1990年,Aeroplan與一些旅遊業的合作夥伴緊密合作,成為了世界領先的忠誠度計劃;

1991年,與CIBC推出聯名信用卡,並一舉成為加拿大發行量第一的金卡;

2000年,加拿大航空完成併購,Aeroplan的體量得到了較大提升;2002年,Aeroplan被加拿大航空分拆為全資子公司;2003年,Aeroplan開始進入旅遊、電子商務及服務業等非航空領域;2004年,Future Shop、ESSO及美國運通加盟,Aeroplan推出了新的品牌;

2005年,加拿大航空母公司ACE航空控股拿出Aeropan的12.5%的股份,在公開渠道募集了2億5000萬美金,成功將Aeroplan完成IPO上市,並使Aeroplan成為了全球第一家公開上市的忠誠度計劃,並建立了信託基金;

2006年,Aeroplan又完成和保險、藥品及硬體方面的合作拓展;2007年,併購Nectar母公司LMG;2008年,加拿大航空出售其在Aeroplan的剩餘股份,由此Aeroplan也由信託基金轉為Aeroplan集團公司2009年,收購卡爾森諮詢管理有限公司

2010年,將Nectar業務拓展到義大利,並投資Club Premier;

2011年,正式運營新品牌,集團更名為AIMIA……

所以,加航和AIMIA可以說是同根生,但各自有各自的發展方向。

可以這麼認為,最初加航從營業利潤里拿出一部分做了Aeroplan,但自2008年之後,Aeroplan就獨立了,那麼可以認為從2008年到2017年這段時間,Aeroplan其實在做加航的里程供應商,具體方式有2種:

1、Aeroplan支付加航積分發放成本,由Aeroplan支付給加航用戶積分消費的成本,過期積分利益歸屬Aeroplan

2、加航承擔積分發放成本,由加航直接支付Aeroplan用戶消耗的積分成本,過期積分歸屬加航收入

個人看法,這倆的結算方式外人估計是沒法知道了,但是航司自己做忠誠度從來都是慣例,我倒是認為在Aeroplan更名的時候加航就應該是打算自己做了,只是技術需要時間、老闆需要說服、切割需要過渡而已。


2018-8月的更新,加航已經聯合本地兩家銀行及Visa一起把Aeroplan 會員獎勵計劃買回來了。


加航雖然會給Aimia打折,但肯定不會有虧損的情況。而且Aimia作為上市公司,每個季度財報都會公布自己購買加航機票的價格,最近的數據Aimia 支付加航的價格大約在0.9-1加幣每英里之間。

簡單來說,Aeroplan 做的就是以折扣價格提前團購加航機票的生意,而團購機票價格和用戶兌換積分的價值差,就是Aeroplan的利潤(加上至少10%的積分被用戶遺忘)。

跟世界同行相比,加航是唯一一個沒有自己會員獎勵計劃的航空公司。回購Aeroplan 的決定更多的是從提升盈利水平出發,這樣做能夠迅速大幅度提高公司的市值,同時通過數據分析和精確廣告營銷,來更好的挖掘會員的消費潛力。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