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了,並不意味着你要改變和親人相處的方式 宗教 第1張

文:慧燈法師

不論修行還是走路,如果有人來到我們的近處,這時應正視對方並向他問好。由此可引申出寂天菩薩對我們修行狀態的指導(編者註:此處指《入行論》中頌詞——若見有人至,正視道善來)。

之前我們一直反覆強調修行時要專注,要具足正知正念,不能散亂。聽到這些教言後,我們可能會非常想安住在修行的狀態中,不願意受打擾,這時或許會出現一種情況——為了令自心不受打擾,所以學佛之後難以找到與親朋好友相處的方式。

比如不願意再和家人交談了;為了令心不喪失正念,所以當別人關心我的時候,也不願意過多地和他聊天;當別人不知道我在聽課或念經而來敲門時,我不想理會,更不想解釋,甚至裝作屋裡沒人,不論他在外面怎麼敲,我就是不答應。

其實我們的出發點是好的,希望自己能專注於法義,具足正知正念。那麼這種狀態出現時該如何調整呢?頌詞中舉例,如果你在經行時見到有人過來,首先應“正視”他,即用平和親切的目光看着對方的眼睛,以示尊敬;然後“道善來”,“善來”是印度語,譯成漢語就是“您來了”“您好”等問候語,“道善來”即用語言表達出你對他的歡迎,表示你已經知道他來了。

這裏僅是以走路時遇到他人為例來說明,以此類推也可知道我們應該對待家人的方式。我們可能不太願意和家人交談或聊天,因為怕自己的心過於散亂。那麼依靠“若見有人至,正視道善來”的方式,這種問題該怎麼處理呢?

堪布對此做了最好的詮釋:“至於如何與家裡不信佛的人相處,也是要視具體情況而論的。有的家人本身煩惱比較重,你信佛,他不高興;你不信佛,他照樣不高興。一味地遷就、迎合可能並不是最好的辦法,但也不能不考慮家人的感受。”

我們也需要為家人做出一些調整。你可能說:“既然一味遷就不行,那我就好好學我的佛,具足正知正念,不論他怎麼吵鬧我都不理他。”

假如這樣也不行,那該怎麼去平衡呢?堪布說:“根據我的觀察,家庭成員之間缺少較為親密的情感和精神層面的交流,是很多問題和矛盾的根源。”其實,家人反對你學佛,你不願和家人溝通,其中最關鍵的問題是雙方沒有良好的交流:他認為你學佛後就不願跟他在一起,想捨棄他,而你認為一跟他講話就會失去佛法的正知正念。雙方無法在同一層面上溝通,情感上自然會出現問題。

故堪布提到:“你要爭取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應該先打消他們的這個顧慮,多做情感上的溝通,就是正常的人與人之間、親人與親人之間應有的溝通和交流,讓他們感受到與你在情感上的聯結、你對他們的關心和重視。”

這與頌詞所說“正視道善來”一樣,我們要正視對方的存在。

當我們在學佛路上遇到家人朋友的正常關心時,首先要重視他們,不應該忽略或認為無所謂,而是要予以最基本的尊重;另一方面,“道善來”引申之義就是要更好地溝通,我們可以跟他們講:“學佛並不是要捨棄他們,只是為了我們更幸福,讓家庭關系更和諧……”用他們能理解的、善巧的方式娓娓道來,自然能化解矛盾。

所以堪布說:“一些學佛者與家人間的矛盾,其實不是學佛與不學佛的矛盾,也談不上信仰和價值觀的沖突,主要是親人之間缺少正常健康的交流。”寂天菩薩也提示我們,在修行中要正視親友的關心,和藹地跟他們交流。

——文章根據菩提洲網站在線課程講釋整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