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陽一個高速路口處(寧洛高速甘泉河站),一位媽媽對着一個小男孩拳打腳踢之後,開車就走了,把男孩扔在了原地。

民警趕到現場,看到男孩臉上有好幾條巴掌印,貌似被打得不輕。

“考試沒考好”,男孩使勁兒把頭往下低,就算他媽媽不說他,他自己也很難受傷心了,可是媽媽怎麼還下如此“重手”呢?

原因竟是這樣↓↓↓

(新聞來源:平安洛陽、央視新聞)

聯繫到媽媽之後,媽媽的態度依舊很霸氣:你覺得我不對你批評我,想走法律程序走法律程序,我就是不要孩子了,就是不負責任……

看到這裏,可以感受到,他媽媽說的90%都是氣話,媽媽對於孩子的期望,想讓孩子變得更優秀的心情,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可能方法用得有些極端了,畢竟孩子還是個小學生。

我們都愛孩子,每個人愛的方式也不一樣,但還是希望愛的表達可以更多樣,可以更完善。

分數從不是愛的唯一方式,如果讓一紙成績,毀掉了母子之間的親密,太傻太不值了。

這個男孩被扔的新聞,想到了最近看到一個故事,很有感觸,這裏分享給大家看看,這位父親打破了我們“孩子一定要高分纔算是優秀”的慣性思維,而是完全從一個逆向思維的角度來看待孩子考試學習這件事,結果孩子一次比一次更自信、更進步。

女兒考試又不及格,把卷子拿去給爸爸簽字。於是爸爸跟女兒打了個賭:下次給爸爸考個0分,爸爸以後就不會這麼嚴格要求你了。前提是不允許空着不寫。

女兒聽了很高興,覺得考零分還不簡單,於是在下一次考試中故意避開正確答案,寫上錯誤的。

但是有很多道題不會做只能靠蒙,有幾道題還是“不巧”蒙對了,最後得了35分。

爸爸看了女兒的分數說:“你可得努力啦,連0分都考不到,還好意思當學渣?”

於是女兒奮發圖強,努力把空白的知識補回來,掌握正確答案,才能完美避開。每一次考試分數越來越低,孩子靠蒙出來的題也越來越少,相反對正確答案的掌握也越來越充足。

這個小故事雖然有些誇張,但是傳達的“反向鼓勵”的育教理念卻是值得我們思考、學習的。

小時候就經常聽到大人們說,某某就不是學習的料、就不是經商的料.....我其實是不太認同這個觀點的,誰也不能一句話就全盤否定了誰,更何況還處在孩子階段,他後面的人生髮展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說不定就藏着大把大把的驚喜哦。

如果孩子暫時沒有達到大人的預期,很可能是沒足夠努力或者努力了還沒找到合適的學習方法罷了。

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自己的短板。面對短板時,我們大人應該傳遞他的是如何思考、探索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指引孩子學會揚長避短或者加強提升,可不是暴脾氣哦。

如果以後你的孩子因爲分數沒有達到你的預期,你會像這位媽媽一樣做嗎?歡迎留言討論哦~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