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楊廣造成隋末嚴重大亂,導致人口銳減,使得武德年間、貞觀初只有200萬戶,李世民經常以亡隋爲戒,注意叮嚀自我剋制慾望,囑咐臣下莫恐上不悅而停止進諫,勵精圖治,在政治上,既往不咎;經濟上,薄賦尚儉;亦致力復興文教,令隋末動盪之局得以穩定下來。

  到了大唐盛世貞觀年間,百姓安居樂業,一片祥和之氣,可以說,這與唐太宗李世民本人的性格跟其當了皇帝后的一些政策有着密切的關係。後世學者研究過李世民的戎馬一生,他本人對自己也有着客觀的評價。其中,兩段評價非常出名,表達了李世民對待人才和外族的態度。

  所以說,能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績,是與其心胸之廣有關係的,李世民的成功治世,也經常被後人評說學習。

  首先、兩段自我評價,以簡述李世民的治國之法。

  貞觀九年,李世民自述:凡亂世稱帝之人,大多數都在四十歲以上,其中,只有東漢光武帝劉秀是三十三歲就當了皇帝。而我本人,十八歲起兵,二十歲就平定了天下,二十九歲我就當了皇帝,所以,從年齡角度看,我勝過古人不少。

  但是,我年輕時候忙着打仗沒時間讀書,登基後,我書不離手深知高臺教化的深意,以及,爲君做政事的法則。多年間,天下太平,子孫孝順,臣子衷心,所以,從文治層面來看,我也超過了古人。做出這樣多的豐功偉績,當然,是要謹慎做事從一而終的。

  貞觀十一年,李世民對臣子說:古代的君王雖然能平定華夏,但是,卻不能征服周邊的民族。我的才能雖然比不上古人,但是,創下的豐功偉績確實是大大超越前人的,這其中的道理我不懂,你們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

  李世民其實給大家一個機會,來“歌功頌德”他的成績。但是,在場的臣子,其腦子卻沒轉過來,李世民自己則總結道:我有這樣的成績,其原因主要有五點:

  第一點,古代帝王多嫉妒比自己強的人才,可是,我看到臣子身上有優點,我會彷彿像是自己也具備這些優點一樣的高興。

  第二,臣子的品行能力差異化比較大,我沒有一概論之,我更看重的是臣子身上的優點和閃光點。

  第三,身爲皇帝看到賢能之人就想拉攏,品格不好的就想放棄。我不一樣,對於有缺點的人我會給予更多寬容,對待賢能之士也是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隨緣態度。

  第四,很多皇帝不喜歡聽正直之士的“直言建議”,覺得不中聽,公開砍頭或者暗中陷害的例子不在少數。我尊重正直人士,這就彷彿良藥苦口一般,我願意聽取他們的意見,更沒有罷黜過任何一位正直之人。

  第五,自古君王看重中原人士,而我對外民族也是一樣的看重。我和外民族的關係彷彿是父母對子女一般,一碗水端平,均加愛護,這也是我能做到這些功績的五點原因。

  隨後,他還對褚遂良說:你做過本朝的史官,我說的這五條理由是不是句句在點子上?褚遂良答覆,您創立下的豐功偉績多到數不過來,您只列舉這五條建樹,可真的是太謙虛了。

  其次、貞觀年間的執法標準,嚴重以李世民的意志爲轉移。

  貞觀五年,李好德散佈敏感話題,李世民下詔書徹查。大理寺張大人知道李氏精神有病,依法不追究法律責任。但是,有一位官員卻說:李好德哥哥時任相州地方官,他散佈的言論都出自哥哥的意思。而大理寺張大人庇護他們,定是一夥反賊。

  李世平非常憤怒,下旨砍了張大人的腦袋,雖然,後來也有悔意,但是,影響惡劣比前一案更甚。自大理寺張蘊古案件發酵後,法律界官員有意加重對犯人的量刑和處罰,因爲,張大人的例子告訴大家,判重了沒事、判輕了怕是要被連累入案。

  李世民針對此類現象詢問劉德威:原因何在?結果卻被告知:是皇帝的責任。臣子執法嚴厲或寬鬆都是看皇帝的臉色行事,法律官員們爲自保,遇到案子就加重對犯人的處罰,以證實自己的“清白”,就是怕受連累。

  這個案子說明:當時沒有明確的法律制度,處罰好惡以及程度深淺全以皇帝的意志爲轉移。

  貞觀二十年,有人控告刑部尚書張亮養乾兒子五百人,並於江湖術士有密切交往,種種跡象表明張亮意圖謀反。李世民知道後非常重視,委任馬周前去調查,回報說:證據不足以證明張亮想謀反。

  但是,朝內除了馬周和刑部李道裕信任張亮外,李世民以及羣臣卻不這麼認爲,而後,處死了張亮。刑部二把手位子一直空缺,候選人都沒入李世民的眼。想讓李道裕出任刑部官職,不由得聯想到張亮一案,當時,確實沒有明確的謀反證明,對此心生悔意,可是,也於事無補了。

  雖然,李世民不能避免舊時帝王任意操縱權力和司法的毛病,不可能對正直之士“未嘗黜責一人”,對於過失勇於承認並糾正過錯,個人言行舉止也有所剋制,公開表示悔意,這一點來說:李世民的做法也不是一般君王可以做到的。

  《劍橋中國隋唐史》:“對後世的中國文人來說,太宗代表了一個文治武功理想地結合起來的盛世:國家由一個精力充沛但聰明而謹慎的皇帝治理,他牢固地掌握着他的帝國,同時,又一貫謙虛耐心地聽取羣臣... ...所以,唐太宗的施政作風一貫被後世帝王所推崇。

  參考資料:

  【司馬光·《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紀》、《舊唐書太宗本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