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的奧斯卡頒獎典禮,Netflix 憑藉《羅馬》拿下三座小金人,差點就成爲奧斯卡史上第一個獲得最佳影片的流媒體平臺。

爲了角逐奧斯卡 Netflix 也下足了血本,除了砸下 2000 萬美元公關預算用於宣傳,還打破了自制影片不在影院上映的慣例,安排了電影在一百多家影院上映,因爲只有在院線上映的電影纔有資格入圍奧斯卡。

不過未來奧斯卡可能不能再用這樣的理由將 Netflix 拒之門外了,因爲美國司法部稱這可能涉嫌壟斷。

據《綜藝》(variety)報道,奧斯卡主辦方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以下簡稱「學院」)已經收到了司法部反壟斷部門負責人 Dawn Hudson 的警告信,信中表達了對奧斯卡新規將會「壓制競爭」的擔憂。

如果學院(一個成員裏包含了多個競爭者的協會),爲奧斯卡專門制定某些資格要求,在沒有理由的情況下排除競爭者,這就可能引發反壟斷問題。

不久前導演斯皮爾伯格曾公開表示像 Netflix 出品的影片應該去競爭爲電視劇設立的艾美獎,而非奧斯卡。

我認爲這種在沒幾家影院上映了還不到一週的電影,不應該有資格獲得奧斯卡獎提名。

如果只是公開吐槽一下也無可厚非,但斯皮爾伯格不只是說說而已。他打算在 4 月的學院理事會上正式提出取消流媒體電影的競選資格的建議,學院將於 4 月 23 日召開年度頒獎規則會議,屆時所有分支機構都能提出新的規則以供審議。

反壟斷部門負責人 Dawn Hudson 在信中援引了「謝爾曼法案」(ShermanAct) 的第 1 條:禁止競爭對手之間達成的的排他協議。

如果學院採用新的規則來排除在流媒體分發的電影,通常會導致這些電影的票房減少,那麼這些規則就可能違反了反壟斷法第一節的內容。

Netflix 也在 Twitter 上回應了斯皮爾伯格的評論:

我們熱愛電影,同時也熱愛這些東西:讓那些負擔不起或者沒有電影院的小鎮居民有電影看,讓每個人可以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享受電影,爲電影人提供更多分享藝術的方式。這些事之間並不矛盾。

其實奧斯卡也不是第一個針對 Netflix 的頒獎機構了,去年戛納電影節爲了打壓 Netflix 就推出了一條新規:只有在法國院線公映過的影片纔有資格在主競賽單元參賽,不能只在流媒體上播放過。

▲2018 年戛納電影節海報

Netflix 最終也以退出戛納電影節作爲迴應,據悉今年 Netflix 依然不會在戛納電影節放映任何影片。

好萊塢等電影界之所以會掀起這樣一股「圍剿 Netflix」的潮流,除了一些老派電影人認爲電影院的體驗不可替代之外,歸根結底還是 Netflix 的壯大已經動搖了傳統的好萊塢電影的製作和發行體系。

去年 Netflix 在原創內容上的投入超過 120 億美元,今年這個數字還將繼續增加。從影視作品的數量而言,Netflix 已經成爲全球最大的電影電視劇製片方了,市值與「好萊塢五大」之首的迪士尼相當。

編者注:迪士尼成功收購二十一世紀福克斯公司後,將二十世紀福斯電影納入旗下,好萊塢六大傳統製片商變爲「五大」。

去年《好萊塢報道者》一篇文章指出,面對面對陰晴不定的電影市場,好萊塢製片廠的高層們通常會面臨一個選擇:究竟是將電影碰碰運氣放到院線上映,還是將其賣給 Netflix 。

雖然傳統製片商的利益被動搖,但這對於影迷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Netflix 在原創內容的大量投入除了給電影人充足的資金外,也鼓勵各種新的嘗試,對各種題材和形式都極大的包容,影迷的選擇也就更多了。

比如最近被吹爆的科幻動畫劇集《》,打破了電視劇集 30 分鐘或 1 小時一集的慣例,由 18 部時長 6 至 17 分鐘不等獨立動畫短片組成,製片人大衛·芬奇這個曾被拒絕了多次,終於在 Netflix 這裏得以實現。

這個項目很難和電影工作室達成合作,因爲在一部影片中間看到演職員表在電影裏並不常見。但這些短篇動畫長度不同、相互之間沒有主題聯繫的特性對流媒體訂閱服務的天然屬性而言,卻是完美契合的。

此外 Netflix 去年的新劇《黑鏡:潘達斯奈基》採用了全新的交互形式,觀衆可以在觀影中通過不同選擇來影響劇情走向,電影有 5 個不同結局,這也是在電影院中不太可能看到的形式。

目前除了 Netflix 之外,迪士尼等傳統製片商以及蘋果、亞馬遜等科技公司也在紛紛籌建自己的流媒體平臺,流媒體和傳統製片商的界線也越來越模糊,也許在不久的未來就會看到一部只在線上播放的「網大」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了。

題圖來自:FutureBrand

#歡迎關注愛範兒官方微信公衆號:愛範兒(微信號:ifanr),更多精彩內容第一時間爲您奉上。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