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将军:他在十三岁就成了县委书记,十七岁就统帅上万人打仗,不到四十岁就已经升任大将。或许喜欢军史的读者们已经猜到了,这个传奇人物就是肖华。

  肖华参加革命的年龄比较小。在他十二岁的那年,他就成为了红军在兴国县城的卧底,偷偷地把所有县城大官的住房画下来作为标记,送给红军。

  红军打下兴国县城后,给他记了一大功,而在开庆功大会的时候,肖华又被记了一大功,并且选上了兴国县少共县委书记。随后他加入了红军。当时的苏区形势十分严峻,白军将整个根据地团团包围,而红军兵力不足,只好进行紧急扩红。再扩红的过程中,有这样一支部队颇引人注目:那就是少共师。

  这个师的所有成员平均年龄不到十七岁,大多数人还没有枪高,师长更是一名二十出头的“娃娃”。而年仅十七岁的肖华就当了这个师的政委。别看少共师的战士们年龄小,但在肖华的带领下,打起仗来却不让那些老兵。

  在湘江战役中,少共师的娃娃兵们担任了殿后的任务,打得是壮烈卓绝。而肖华更是身先士卒,与国军正面白刃格斗,身体多处负伤。不过,由于红军在长征期间损失太大,少共师也损失了不少人,于是这支年轻的部队在遵义会议之后就取消了编制,剩余人员也加入了其他部队。虽然存在不过一年半,但是他们留下的故事却感动了很多人。

  长征胜利后,肖华担任115师的副手,参与指挥了平型关战役。在向山东开扩根据地的过程中,他不过才22岁。当时很多国军将领看不起肖华,说他是“娃娃司令”,干事不牢。但是在后面的山东反扫荡战争中,他配合罗荣桓一连打了多个胜仗,日本人的势力在胶东半岛被肃清,所有人不得不对这个年轻的司令刮目相看。

  在1955年授衔的时候,肖华被赋予了上将军衔,当时他不到四十岁,是最年轻的上将。除了有着赫赫战功,肖华还是个厉害的音乐家。在建国后,他又编排了著名的长征组歌,成为了一代人的回忆。文武全才的肖华,让人钦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