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奇人,他憑藉自己的一己之力,不費一兵一卒,顛覆了整整一個維持七百年的大帝國。而他的行爲,卻爲日後中東的動亂埋下了禍根。他就是勞倫斯。

  一戰時,土耳其人追隨德國人對英國宣戰。土耳其當時是中東霸主,掌控的範圍包括現在的敘利亞、巴勒斯坦和伊拉克等地。而這些地區要麼是重要的交通要道,要麼掌握石油動脈。土耳其還出兵攻打英屬埃及,讓英國通過黑海支援沙俄的願望落空。除此之外,土耳其還號召全世界穆斯林對英國宣戰……

  這時候,勞倫斯來了!在勞倫斯的策反下,土耳其在中東的屬國宣佈叛變。勞倫斯以阿拉伯之王的頭銜來忽悠這些心志甚高的阿拉伯各個酋長,提供金錢和武器供他們揮霍。

  1916年,漢志地區的1500名阿拉伯騎士宣佈背離奧斯曼獨立,並且圍攻奧斯曼在麥地那的駐地。漢志獨立,並且成爲了後來沙特阿拉伯的前身。在勞倫斯的建議下,漢志派遣步兵支援英國和土耳其在埃及的戰鬥,並且讓騎兵騷擾土軍後方,切斷了漢志鐵路。

  在漢志王國的策動下,幾乎所有的阿拉伯國家都參與到了這場轟轟烈烈的大起義中。在勞倫斯的統一指揮下(當時他還只是個校官),他們一起參與了攻打敘利亞的行動,從後方包圍了土軍。敘利亞獨立後,當地的豪強自立爲敘利亞國王。

  土軍大敗,一路後撤到小亞細亞半島,英軍形勢轉危爲安。隨着對於整個阿拉伯地區的失守,奧斯曼帝國在阿拉伯半島以及中東上百年的統治土崩瓦解。很快,隨着一戰的結束,這個曾經橫跨亞非歐的大帝國終於變成了一個歷史名詞。

  不過,令勞倫斯失望的是,自己策劃的中東獨立計劃最終全成了泡影。在巴黎和會上,英法兩國重新瓜分了自己在中東的勢力範圍。勞倫斯大怒,拒絕了英王賜予他的阿拉伯總督的頭銜,回家賦閒。而他憑藉自己三寸不爛之舌,掀起整個中東風暴的故事令人神往,卻也埋下了禍根:當年有奧斯曼帝國,才使得中東地區保持了表面的和平。而這個帝國一瓦解,使得各路勢力粉墨登場,纔有了現在的中東亂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