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吉利喊出“藍色吉利行動”的戰略口號,計劃到2020年,吉利旗下90%的汽車都爲新能源汽車或電氣化產品。彼時,吉利全年的汽車銷量爲53.85萬輛,其中新能源車型的銷量微乎其微。

  轉型之路漫漫其修遠兮

  爲了在五年內實現藍色吉利行爲這一宏偉的目標,吉利這幾年可是做了不少努力。在喊出口號的同年,吉利集團就馬不停蹄地佈局了“新能源汽車共享生態”,成立曹操出行。說是共享,可曹操出行平臺和我們認知意義上的網約車共享平臺滴滴可有天壤之別!滴滴通過構建的網約車平臺將社會上的閒置車輛集中在一起,實時調度,屬於共享的範疇;而曹操出行是利用自家生產的新能源汽車,招聘司機拉業務,打着共享的旗號,實際上乾的卻是出租車業務。爲啥吉利集團放着好好的汽車不賣,累死累活成立一個僞出租車公司來跑業務不說,還拼命地燒錢去從已擁有廣闊護城河的滴滴手中掠奪市場呢?這一行爲實在是值得揣測。

  曹操出行的新能源汽車型號爲帝豪EV,續航里程爲300km,屬於純電動車型號裏面較爲高端的產品,17年能夠享受的政府補助爲4.4萬元/臺,而18年能夠享受到的補貼數爲4.5萬元/臺。純電動車市場上,18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佔據的市場份額達到18%,比亞迪電動車的售價分爲幾個檔次,但大多都在20萬以下,而帝豪EV的市場售賣達到20萬,在專業、價格上均不佔優勢,面臨這樣比亞迪強勁的對手,吉利生產的帝豪EV承受一定的銷售壓力。要知道新能源汽車如果銷量不好,不僅會造成庫存積壓,資金被套,而且拿不到相應的政府補助。而曹操出行統一使用帝豪EV作爲網約車,不僅可以解決車輛問題,幫助曹操出行樹立新能源汽車出行的品牌,還可解決集團庫存壓力,幫助其獲取相應補貼,豈不妙哉!

  將新能源汽車“自產自消”,並非成爲新能源汽車大佬的妙計,這最多隻能屬於銷售停滯的一個退路。想成功的轉型成新能源汽車大佬,還是得將自己的產品賣給非關聯方(真正的銷售者),爲此,吉利在這三年內廢寢忘食地研發了9款新能源汽車。

  數據來源:吉利年報

  據吉利3月21號公佈的業績報告來看,2018年,吉利新能源汽車總銷量超過了6萬輛,同比增長165%;其汽車總銷量超過150.1萬輛,同比增長20.3%,乘用車市佔率從5%提升到6.2%。但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佔比僅爲4%,離兩年後要實現的新能源汽車佔比達到90%還隔着一個銀河的距離,粗略算一下,吉利的新能源汽車銷量每年得保持522%的增速,纔有可能達到這一目標。2018年,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銷量在130萬輛左右,根據近三年新能源汽車的增速預估19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大概在231萬輛左右,那就意味着吉利需要在一年內佔領新能源汽車14.28%的市場纔有可能實現這一目標。蟬聯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寶座的比亞迪18年的市佔率纔爲18%,雖然吉利在2019年將推出多款新能源汽車型號,但吉利新能源汽車想在在短短一年內將其市佔率從4%提升至14%,還是具有一定的難度。

  往者不諫,來者可追

  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對政府補貼的依賴性較大,技術資質越低、產品競爭力越弱,對補貼的依賴程度更甚。政府補貼對新能源汽車廠商的影響大,主要是因爲新能源汽車成本較高,但售價較低,一旦沒有了政府補貼,其利潤可能爲負。對標新能源汽車龍頭比亞迪來看,在2018年政府補貼退坡之後,其毛利率同比下降31.63%,雖其收入同比上漲至1300.55億元,但其淨利率僅有2.73%,遠低於吉利11.89%的毛利率(80%以上的收入來源於燃油車)。這反映新能源汽車生產行業利潤普遍較低的狀況。隨着政府補貼的退坡,大批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入不敷出,可能迎來倒閉潮,新能源汽車行業面臨重新洗牌,可能會形成一個強者恆強的局面。吉利面臨一個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的好時機,但隨着新能源汽車收入的佔比增加,吉利未來是否會步入新能源車企普遍面臨的淨利率較低的困境呢?在轉型新能源車企方面又有何種優勢呢?

  1.較強的盈利能力

  根據吉利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狀況和定價來看,吉利也許不會面臨利潤率較低的問題。其一,吉利生產的新能源汽車如帝豪EV等車型符合政策扶優扶強的目標,仍可繼續獲取補貼,獲得一定的價格優勢,使產品更具競爭力;其二,就吉利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來看,其佔比不足燃油車的4%,且吉利燃油乘用車的市佔率不斷上升,短期內吉利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恐難以有較大提升,政府補貼的不斷退坡對吉利影響有限;其三,當新能源汽車行業遭受政府補貼退坡的滑鐵盧之後,行業重新洗牌,優勝劣汰,能存活下來的企業新能源汽車的定價自是能夠自負盈虧的(比如現階段,比亞迪就上市了定價較高的唐、宋等高端系列),屆時,吉利所銷售的新能源汽車自有一個合理的定價;其四,吉利尋求與戴姆勒集團的合作,試圖將smart轉型爲高端電動汽車品牌,大品牌意味着高溢價,吉利在新能源汽車低中高端的全面部署也能形成一定的聯動效應,使其盈利能力更爲穩定;其五,吉利的成本費用內控較好,費用率正逐年降低,低成本使其在市場上更具價格優勢。

  數據來源:公司年報

  2.與多方進行戰略合作

  2018年,吉利推出了6款新能源汽車車型,吉利電動車的銷量實現翻倍增長,其中包括與沃爾沃共同研發的新一代動力總成系統替代現有的動力總成系統,與沃爾沃的戰略合作有利於提升吉利新能源汽車引擎和變速器的市場競爭力。2019年,吉利與戴姆勒達成合作,創建合資企業,將smart轉型爲高端電動汽車品牌,大品牌意味着高溢價,吉利在新能源汽車低中高端的全面部署也能形成一定的聯動效應。

  3.廣闊銷售的渠道

  吉利新能源成爲吉利集團旗下與吉利汽車、領克汽車平行的獨立品牌,擁有了全新的品牌標誌,和獨立的銷售體系。此外,吉利集團旗下的CMA/BMA/PMA平臺日漸成熟,平臺銷售經驗可以爲新能源汽車的營銷奠定堅實的基礎,有利於促進日後新能源汽車的銷售。

  目前來看,轉型新能源車企對吉利的盈利結構並不會產生較大的影響,但依照吉利在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趨勢,要在2020年實現藍色吉利行動難度較大,但隨着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重新洗牌,吉利所擁有的機遇也較大,低成本、高利潤率、多渠道讓吉利擁有其他新能源生產廠商無以比擬的優勢,吉利新能源轉型只是時間問題。

  靚麗財報,價值幾何

  投資企業,首先需要對企業進行估值計算,市盈率、市淨率法一般都是對企業的盈利能力、淨資產情況進行評估,並未全面考慮企業未來的發展狀況。上市企業中不乏存在大批盈利數據靚麗,但質量較差,在經濟下行,銀根縮緊環境下,資金流斷裂破產的例子。2018年,吉利汽車的淨利潤爲126.74億元,同比增長18%,其經營活動現金流淨值爲139.25億元,說明吉利集團不僅盈利結構穩健,而且現金流雄厚。此外,吉利市佔率的提升、費率的降低利於集團形成規模效應降低成本,加強核心競爭力。

  數據來源:公司年報(單位:千元)

  汽車業屬於週期性較強的行業,在對吉利股票價值進行評估時,除了考慮其自身的盈利能力外,還需要考慮其所在的行業週期處於什麼階段。就2018年中國乘用車行業狀況來看,增速下滑,競爭加劇,在此背景下,吉利是通過在多個方面提升競爭力,從而才能保障市佔率的上升,展望2019年行業發展並不樂觀。雖吉利自身發展有較大的突破,但在乘用車增速下滑的大週期下,恐難以扭轉局勢,若19年集團乘用車銷量能夠企穩,那就是不錯的成績。

  2018年,吉利集團的淨利潤增速爲18%,保守估計吉利未來三年的淨利潤增速爲18%。利用PEG估值法來反推現期股價是否存在低估,由於吉利新能源汽車銷量佔比不足燃油車的4%,因此我們將吉利認定爲生產普通燃油車汽車企業,利用乘用車行業週期性對其進行評估。當前乘用車行業增速下滑,市場競爭激烈,對吉利股價估值時需進行一定的折溢價處理。當PEG爲1時,反推其股價應爲20.16元/股,現行股價爲15.82元/股,還有一定的上漲空間,但需謹防行業下滑的風險。

  數據來源:Choice

  本文作者 大鯨魚

  以上文章只代表作者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