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大定元年二月,隋文帝楊堅由隋國公晉封隋王。同月,北周靜帝以楊堅眾望有歸下詔宣佈禪讓。楊堅三讓而受天命,自相府常服入宮,備禮即皇帝位於臨光殿,定國號為“隋”,改元開皇,宣佈大赦天下。不久,統一天下的對手只剩下南方的陳朝和位於江陵一隅之地的西樑。

西涼很快被滅,隋朝的開皇八年(公元五百八十八年),隋文帝楊堅看到北方突厥的聲勢漸微,於是,決定一鼓作氣攻下江南,消滅陳朝。而陳朝在江南的統治腐朽不堪,皇帝陳後主只顧自己享樂,置廣大民眾於不顧。在繁重的稅賦之下,陳朝人民的生活可以說是苦不堪言。

敵方大軍已兵臨城下,可是,這個人卻醉生夢死不為所動,結果太慘 新聞 第1張

根據《資治通鑒》上的記載,隋文帝在開皇八年的十月二十八日開始攻打陳朝,太廟祭祖後,晉王楊廣、清河公楊素等率領大軍浩浩蕩蕩地殺向江南。

隋朝大軍已經兵臨城下,可是,醉生夢死的陳後主仍然不為所動。陳後主自認為擁有長江天險,對殺氣騰騰的隋軍不屑一顧。他拒絕了陳朝眾將積極備戰的請求,反而一心準備起即將到來的春節。為了歡度佳節,陳後主甚至把正在鎮守長江的兩字兒子召回了建康,同樣返回建康的,還有在長江鎮守的眾多船隻。

這樣一來,陳朝本來就岌岌可危的江防就更加危險了。

敵方大軍已兵臨城下,可是,這個人卻醉生夢死不為所動,結果太慘 新聞 第2張

隋朝大軍軍容齊整,馬上就到達了長江北方。陳朝雖然佔據着長江天險,可是,守備不足,京口、採石兩個戰略要地,馬上陷入了危機之中。這時,陳朝中的大臣建議後主:趕緊從京城調兵鞏固江防。沒想到,昏庸的陳後主盲目樂觀,他仍然相信長江天險堅不可摧,並且,認為京城中兵將減少會影響到他過春節時的排場,於是,斷然拒絕了大臣的建議。

這時,率領隋軍駐紮在長江北岸的將領是隋軍名將賀若弼,賀若弼雖然是武將,但是,卻並不是一個頭腦簡單之人。賀若弼領軍來到長江北岸後,不斷地派遣軍士打探南朝的消息。陳後主混亂的部署,讓他成功攻下江南的信心更足了。賀若弼知道長江天險的厲害,在他看來,指揮手下硬攻的話,即使最後獲勝了,也要傷亡慘重。

敵方大軍已兵臨城下,可是,這個人卻醉生夢死不為所動,結果太慘 新聞 第3張

所以,為了能更好地獲得勝利,賀若弼採取了這樣幾個措施:

一、麻痹陳軍。

賀若弼將軍中的駑馬匯集起來然後賣掉,然後,偷偷地購買船隻。買到大批的船隻後,賀若弼又悄悄地將其藏了起來,並且,嚴令手下士兵守口如瓶,以免讓陳朝發現。為了迷惑陳軍,賀若弼還特意將幾十輛破舊的小船放在陳軍面前。

這樣一來,陳軍以為,隋朝雖然兇猛,但是,卻並沒有渡江所用的船隻,於是,便逐漸的放鬆了警惕。

敵方大軍已兵臨城下,可是,這個人卻醉生夢死不為所動,結果太慘 新聞 第4張

二、裝腔作勢,使陳軍感到疲憊。

雖然,陳軍在長江南岸防備的兵士很少,但是,他們的警惕性極高。而且,依仗着長江天險,不少陳軍兵士都有着死戰之心。賀若弼為了日後能夠出其不意地攻打長江,特意命令軍士在交接之時大聲鼓譟,作出進攻的姿態。

陳軍見對面聲勢浩大,以為對面就要渡江了,於是,趕忙做好了戰鬥準備。沒想到隋軍只是喊而不攻。如此多次下來,面對隋軍的吶喊,陳軍已經習以為常,索性就不為所動。不僅如此,賀若弼還經常組織士兵在長江北岸打獵遊玩。

陳軍將士見對面整天嘻嘻哈哈,於是,便更加的放鬆了警惕。

敵方大軍已兵臨城下,可是,這個人卻醉生夢死不為所動,結果太慘 新聞 第5張

賀若弼見對面陳軍的守勢已經逐漸鬆懈了,於是,在暗地裡更加嚴格地訓練軍士,為渡過長江做準備。在隋朝開皇九年(公元五百八十九年)的正月初一,賀若弼趁陳朝上下大舉歡慶春節之時,率領隋朝大軍攻打長江,直襲京口。在隋朝展開戰鬥之時,陳軍還沒有絲毫的察覺。

很快,賀若弼率領隋軍攻下了戰略要地京口。另外一處軍事重鎮採石,也很快被隋朝的將軍韓擒虎佔領了。這時,陳後主才感到了危急。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陳後主作為一個皇帝,在敵軍壓境時竟然下令讓國內的和尚、尼姑等參軍作戰,真是可悲又可嘆。

賀若弼不僅作戰勇猛,而且,治軍有方,軍紀嚴明。在攻下京口後,賀若弼嚴格地約束將士,並將違反軍令私下買酒的士兵處以極刑。這樣一來,陳朝的民眾到處頌揚着隋軍的勇武,陳朝將士更加無力抵抗了。

敵方大軍已兵臨城下,可是,這個人卻醉生夢死不為所動,結果太慘 新聞 第6張

其實,陳朝不乏名將,蕭摩訶就是一個。

可是,蕭摩訶多次請命作戰,都被陳後主拒絕。直到隋軍兵臨城下,陳後主纔派他出戰。雖然,蕭摩訶勇猛無比,有萬夫不當之勇,但是,陳朝已經大勢已去,憑他一人實在難以挽救局勢。很快,蕭摩訶就在鍾山被隋軍俘虜了。

賀若弼的渡江之戰,可謂是勢如破竹,這一戰役,也被後人看做是瞞天過海的經典戰役。正如詩人周曇所寫:“破敵將軍意氣豪,請除傾國斬妖嬈。紅綃忍染嬌春雪,瞪目看行切玉刀。”陳朝滅亡後,隋文帝完成了自己統一大業,結束了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建立了隋朝。

參考資料:

【《資治通鑒》、《隋書·賀若弼列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