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全球氣溫上升,北極早已經不是人們印象中那個冰封雪飄的世界。科學家發現,格陵蘭冰蓋上的雨天變得越來越普遍,即使是在冬季,也很少見到雪花。雨水不斷侵蝕冰層,頻頻引發崩塌,使格陵蘭冰蓋變得更加脆弱。

格陵蘭冰蓋面積達1710000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二大冰蓋。通常情況下,當雪花落在冰蓋表面時會開始凍結,最終成爲冰蓋的一部分。但是,當冰蓋頻繁降雨時,溫暖的液態水會將雪和冰蓋迅速侵蝕。在剛剛過去的冬季,格陵蘭冰蓋的降雨甚至多過了降雪。科學家認爲,隨着氣候變化造成地球持續變暖,下雨的範圍可能會變得更大。

自1990年以來,格陵蘭島的夏季平均溫度上升了1.8°C,冬季則上升超過3°C。據統計,北極地區每年都會損失約2700億噸冰,直接融水徑流佔總損失的70%。一句話來說,格陵蘭冰蓋正在逐漸消失…

研究人員將格陵蘭冰蓋衛星圖像與1979年至2012年間進行的觀測結果進行對比發現,降雨導致的冰層融化事件更加惡劣。在對自動氣象站記錄的當地溫度、風速、風向和降水的數據進行分析統計後,科學家發現僅在研究期間就因降雨引發了300多次冰層融化、崩塌事件。

冰蓋融化可以通過多種方式觸發,但是因下雨累積液態水所觸發的機率佔比極重。雨天的暖空氣可直接融化冰層,產生雪球效應。雨比雪攜帶有更多的熱量,所以當它下降到地面時,會融化周圍的雪和冰。極地研究專家Marilena Oltmanns表示,儘管格陵蘭島的總降水量沒有太大改變,但降水形式的改變導致冰層融化速度在夏季增加了一倍,冬季則增加了兩倍。

研究人員指出,這一影響是脈衝式的。在過去的40年中,降雨天數從冬天的2-3天增加,到夏天增加一倍以上,直至今天,連冬季都變得非常普遍,形成惡性循環。當融化的雪水重新凝結時,將冰蓋表面蓬鬆的白色雪層變爲冰層,可以更好地吸收太陽的熱量,從而加速整個冰蓋的融化速度。

科學家發現,在加拿大和阿拉斯加苔原地區也發生過類似的事件,春、冬季雨水越來越多導致永久凍土大範圍融化,並釋放出大量的溫室氣體甲烷,進一步加劇全球變暖,加速冰原的融化。這就是一種蝴蝶效應的體現。

冰川學家Marco Tedesco表示,格陵蘭冰蓋的冬季降雨,導致冰層穩定性變得更加脆弱,在夏季更容易融化。我們必須開始意識到世界是一個整體,事物之間彼此相聯繫,一環扣一環。我們在做每一個重要決策時,必須充分考慮到可能產生的影響。

作者/朱張航宇

參考文獻:Increased Greenland melt triggered by large-scale, year-round cyclonic moisture intrusions, The Cryosphere, 13, 815-825, 201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