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流老人」的圖片搜尋結果

書名: 下流老人
作者: 藤田孝典  
譯者: 吳怡文
出版社:如果
出版日期:2016/04 


本書的作者,藤田孝典,崎玉縣人,在援助生活窮困者的NPO法人任職

也是日本厚生勞動省(相當於臺灣的勞動部)社會保障審議會委員

他以一位社會工作者的身分描述日本老年化後的現況以及丟出不同的議題

提醒我們,其實我們都離下流老人不遠了

這本書大概只花我兩天的時間,整理成以下內容

我雖非極度關心,但看到這本書,仍給我很大的震撼

因為,作者描述的種種現況,一直都在我們身邊發生


【下流老人的定義】

所謂的下流老人,並非我們常常指的"你很下流"

「下流」的圖片搜尋結果

而是"過著"及"有可能過著"相當於生活保護基準生活的高齡者

那究竟什麼樣的人才符合上面的定義呢?

簡單說

1. 收入極低
以相對貧窮率為標準,也就是屬地國家收入統計未達中位數一半的人口之比例

另外,在日本,高齡者家庭的相對貧窮率比一般家庭還要高

有時候大家都會誤解高齡者工作一輩子,應該有足夠存款跟退休金吧。

數據顯示,其實不然

2. 存款極少

2014年日本政府統計兩名高齡者一起生活的月均銷是27萬日圓,

即使存款有4百萬,也會4年用鑿;如果有1千萬,也撐不到14年

儘管政府統計顯示高齡家庭平均存款是1268萬,乍看之下都很足夠,

那其實是統計學上的盲點,因為有四成以上的家庭 存款不足5百萬

之所以強調平均是因為這概念就好像是,一男一女,平均共有一顆睪丸是一樣的道理

「平均一顆睪丸」的圖片搜尋結果
沒有足夠存款就無法安度晚年,是日本社會大部分人的心聲

3. 沒有可依賴的人(社會孤立)

日本人是有高度自尊心的族羣,即使生活面對困境,也很少"主動"向外求援

所以突然幾天沒看見老伯伯人影,才發現他已經陳屍在家中好幾天了

「獨居老人」的圖片搜尋結果

只要符合這三個元素的集合,那就是下流老人


【下流老人的問題】

下流老人的增加,會為社會帶來什麼影響?

1. 父母世代和子女世代崩毀

以目前日本的家庭模式,若要撫養在經濟上須仰賴他人的高齡者是一個非常大的負擔

也許短期可以照顧父母無虞,但時間若拉長,年紀的增長會造成醫療跟看護費用的增加

若子女本身也罹患重大疾病,那這個家庭就崩毀了。

「撫養」的圖片搜尋結果

2. 價值觀的崩解

日本有許多的年輕人認為,高齡者是社會的包袱,

政府不應該投注太多的資源在這些沒有社會生產力的人身上

這樣的價值觀跟過去長輩所教導的敬老尊賢的價值觀有了不小的差距

甚至仇恨性的行為跟言論也不斷地出現,例如攻擊或排擠街友

打到這裡,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這個新聞了

「潑屎雙煞」的圖片搜尋結果
長命百歲,在現在的社會中似乎不再是個優點,而是個引發社會崩壞的導火線

3. 年輕世代的消費低迷

下流老人的現象已存在一段時間,年輕人看到這樣的景象只會有一個想法

不存點錢似乎未來就會讓自己成為下流老人

只要對未來存在太多的不安定性,年輕人消費慾望就會降低而開始不斷存錢

為自己年老生活做準備

4.  加入少子化

從孩子出生開始到大學畢業大約要2500萬日圓,即使都就讀公立學校也要1000萬日圓

小孩長大後也很難繼續讓子女照顧(剛剛有提到照顧父母是很大的負擔,尤其是獨生子女)

因此,間接造成不婚不生族羣的增加。像這種一個班只有幾個人的學校現在似乎到處都是
「少子化」的圖片搜尋結果


【下流老人的現狀】-落入貧窮的模式

1. 疾病或意外而支付的高額醫療費

作者引述了數個個案,其中不乏即使擁有三千萬日圓的存款,仍落入下流老人族羣的人

從統計上來看,高齡者的生活相當仰賴年金(68%),工作所得因年紀而佔所得20%

所以若有人認為年金不足的部分由工作彌補,那也是個盲點,是以健康為前提

因為誰也無法保證一輩子都能在健康狀態

若有出現無法預期的事件或狀況,那馬上就會出現經濟困境

且高齡化的延長,增加了這些事件發生的機率

2. 無法入住高齡者照護設施

簡單說就是老人安養院,在日本,公立的老人安養院僧多粥少

此外,亦有收入低,沒有家人親戚可以入住的【養護老人安養院】

這個設施與上述的不同在於,是以不需要照護,可以處理自身事務為對象

與前者的無法自理的意義不同

「安養院」的圖片搜尋結果

私立的安養院費用太高,光保費就高達五百到一千萬元

這些無法自理生活的高齡者,無法入住公立安養院,也無法負擔私立安養院的金額

最後落入坐收暴利的照護設施更是屢見不顯。

3. 子女貧窮或身為繭居族依靠父母

日本2014年的調查,有高達37%為非正職(派遣或打工),臺灣為6.79%(2012年)

也就是說,有高達1/3的人無法享受獎金及保健福利

其中有19%的人表示想成為正式員工卻只能以非正職員工的身份工作

而隨年紀增長,就會大大降低成為正式員工的機會,這是普遍的認知

非正式員工與正式員工在綜合所有薪資後,所得只有正職的1/3

「繭居族」的圖片搜尋結果

由於收入不足,而只好與父母同住的人持續增加(幹 我也是QQ)

在日本有超過一百萬的繭居族,這是相當可怕的數字(原來我不孤單)

在這裡,要強調的是,這絕對不是年輕人的問題,而是整個社會結構的問題

父母希望子女早日離家打拼,和沒地方可去的子女同住,也造成許多的社會問題

4. 不斷增加的熟年離婚

隨著女權意識的抬頭,女性在外工作也越來越常見

所謂男主外女主內的生活型態也有變化,女性越來越少忍受過去的家暴或精神虐待

離婚後的贍養費、財產分配也是一大課題

「熟年離婚」的圖片搜尋結果

一旦離婚,就是兩個家庭,收入減少,固定支出並不會減少(瓦斯、水電、房租)

造成生活品質下降。


【問題與反思】

1. 下流老人該死?

有許多人對於這樣的NPO組織救助下流老人抱持否定態度

但其實,剛剛提到,不管是高收入的人或是辛苦工作的人,我們下一刻都可能是下流老人

不能因貧窮就剝奪他們生存的權利。不及早面對,我們就是下一個下流老人

在英國,有個窮困者收容所法將沒有生產力的人當成罪人

送到收容所強迫他們工作,這樣的勞役所生活條件不佳,造成在裡面病死的人增加

後來因嚴重違反人權而終被廢止

2. 救濟下流老人是浪費稅收嗎?

菁英主義主張"為了讓某人活下去,只好犧牲你了"

例如一個政策的宣導,一定都對一方有利一方不利,大家都希望自己站在有利的一方

「蹺蹺板」的圖片搜尋結果

當加入不同意見時,問題就出現了,尤其是跟貧窮有關的議題

"相較於老人,更應該提升孩子的支援"或"還有更重要的政策需要關注"

這樣的二擇一困境,讓貧窮、歧視問題更加嚴重

若大家都把手上的牌搶走,那這遊戲就無法繼續玩了

作者認為更應客觀理性分析各項政策的優先順序,並訂定適當的老人政策才能解決問題

雖然我覺得作者實在太理想化,至少,在臺灣,在大多數人都是自私的情況下

實在太難以實踐。

3.  老人不希望受到救助嗎?

日本富裕是以世界角度來看,但其實需要幫助的人還是相當多

雖然礙於面子,許多需要幫助的老人仍不願主動提出需要幫忙

這只是結果論,因為資訊不對稱的情況下,許多老人並不知道相關的政策

這很好笑,政府為這些老人制定了救濟方案,卻沒辦法讓他們使用

因為在日本,申請制度須由當事人提出

也許會說,上面都有,你自己上網看阿~~ 這些社會弱勢是會上網膩!!

「貧窮」的圖片搜尋結果

4. 責任在己論的盲點

許多人提出的"事出必有因"的論點非常可笑 

稅金不用在這些人身上,難道要去投資股票炒地皮嗎?

或者應該說,沒繳稅金的人就去死,有繳稅的最大

所謂稅金,就是國家讓國民過著健康富裕的生活而活動的財源

難道給予需要救助的國民保障不是使用稅金的本意嗎?


所以綜合以上問題,可以清楚知道,

下流老人的問題是整個社會體系的不完善及設備不足造成的,並非個人能力不足

除了從各種制度面下手外,更重要的是,我們看待下流老人的同理心跟情感


【下流老人的對策】

終於來到結尾了。丟出這麼多問題,總該要有方法吧???作者當然也提出了

1. 知識問題-正確瞭解生活保護

讓社會福利的流程藉由底層的官員(例如鄰長裏長)加以宣傳,透明化

使更多人知道對生活保護機制的存在,

落實社會工作人員對於是否為保護對象的調查

但事實上,我覺得許多家庭的狀況太複雜,是否符合的標準絕沒有這麼簡單

2. 意識問題-何謂社會保障制度

社會保障制度絕對不是一種恩惠或施捨,這是大家都需要的認知

而是身為國民的"權利"

3. 醫療問題-趁早為疾病和照護做準備

許多人都誤認為,沒錢就無法就醫

在臺灣,也有許多因為無法繳交保費而被鎖健保卡的民眾因為無法就醫甚至死亡

我曾經,在醫院的急診室掛號,我也看過這樣的例子

我清楚知道,這些人自費掛號都是醫院的呆帳

有的人看被鎖卡就會自行離去,看在我眼裡其實相當不捨

所幸我覺得目前政府至少做對一件事情,就是為被鎖卡的民眾解卡

「鎖卡」的圖片搜尋結果

這時候果然不意外的自私自利的臺灣人又開始靠邀了

"幹 一定有人故意不繳保費 然後使用健保",這是極度無知的言論,

其實因為這樣走後門的人少之又少

也難怪,在臺灣,好像公平這件事情,變成一個普遍認知

好像哪個對誰有利就要馬上提出抗議一樣。真是可憐的臺灣人。

4. 心態問題-捨棄自尊

社會福利的主張並不在於"自立就是經濟上可以獨立"

所以不能自立是可恥的想法很不可取

因為我們都要認知,沒有人可以完全自立,大家都要依賴環境才能生存

不要覺得受人幫助是一種丟臉的事情是非常重要的


【總結】

不只是老人,年輕人也是相對貧窮

年輕人優先儲蓄,減少消費,直接造成對經濟體系的衝擊

有富有的人,就有貧窮的人,這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現況

貧窮一直被大部分的人認為是個人問題,而被正視

這些人都沒考慮到經濟的變化,政經因素,人口結構的改變...等等更宏觀的視野來看待

其實政府(日本)也一直沒有相對應的救濟制度來應付這樣的變化。

每個人都會老,因此現在開始思考,如何看待老人

年老後又該以什麼態度來過生活?即使是對年輕人來說也是一種人生的檢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