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新華僑報》報道,近日,日本神奈川縣鎌倉市議會通過了一條全日本罕見的條例,引起社會譁然。條例要求市民和遊客都不要在人流量大的區域邊進食邊走路,並將此行爲定義爲“迷惑行爲”(此處指故意給他人添麻煩、帶來困擾,破壞和諧的行爲),呼籲市民和遊客共同遵守規則。

  不過,此條例對於違反者並沒有提出處罰對策,也未對餐飲店設置任何限制規定。換句話說,該條例是要求行人自覺遵守規則和禮貌。

  邊走邊喫不是旅遊的魅力之一嗎?畢竟對喫貨來說,除了遊覽各地的獨特風景,品嚐當地的特色名喫纔是旅行的主題。大家去成都的錦裏走一走,去武漢的戶部巷轉一轉,還有中國的各個旅遊景點,哪裏不是走走喫喫逛逛玩玩的?那種自由自在的感覺多好,爲啥要出這樣不人性的規定?

  怕弄髒別人衣服?

  據瞭解,在日本,“邊走邊喫”被認爲是“觀光公害”之一。外國遊客的這種習慣已經給一些景區帶來了困擾。據日本媒體報道,鎌倉市每年的遊客人數已經突破兩千萬人。在著名的景點高德院和鶴崗八幡宮,以及江之島電鐵長谷站附近的人行道等地收到的市民投訴最多,其中便包括衣服被遊客手中的食物弄髒的情況。

  這次鎌倉市給出的解釋也是:由於陸續接到市民投訴“走在路上和遊客擦肩而過的時候,遊客手上的雪糕、糰子蹭到了我衣服上。”爲了照顧本地市民的感受,纔出臺這樣的條例。

  在日本其他地方,雖然沒有官方的條例規定,私下裏也會對“邊走邊喫”有所限制。

  比如名聲在外的京都的錦市場,有的店鋪甚至貼出瞭如果“邊走邊喫”就罰款1000日元的海報。京都的錦市場有很多店鋪販賣當地特色炸串,據說大約有三成的外國遊客會到這裏體驗美食。但是,邊走邊喫的人越來越多,一是造成垃圾被隨意扔在地上,二是很容易把醬料蹭到別人的衣服上,加上這個有着400年曆史的商店街的道路本來就很狹窄,這樣一來就更加不便於行人的通行,讓商店街很苦惱。

  還有東京淺草寺,據說在淺草寺附近的淺草傳法院商店街“邊走邊喫”已經被全面禁止。不但有店鋪會直接告訴客人不要“邊走邊喫”,商店街還到處都貼滿了宣傳海報。

  有讀者會說,成都的錦裏、武漢的戶部巷、西安的回民一條街等,中國的城市沒有個著名的小喫一條街,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旅遊城市。這些小喫街裏,哪個不是摩肩擦踵、人人擠人的熱鬧?要的就是這份煙火氣,不服來辯!

  邊走邊喫不禮貌?

  其實,這就是中日之間的文化差異。在中國十分常見的“邊走邊喫”,在日本可能會被“嫌棄”爲不禮貌。因爲在人流多的地方邊走路邊喫東西會讓其他人感到不適。

  旅居華人劉小姐表示,在日本的電車地鐵上,你不會看到喫東西的人,甚至連喝水的人都少之又少。就連帶便當到單位的上班族,也很少在辦公室光明正大地解決,而是像日劇裏演的那樣,在公園的長椅上或者僻靜的角落裏,“偷偷地”喫。

  即使到不提供桌椅的攤位,大家也會在攤位附近把東西喫完,或者帶回家去喫。有遊客就透露,中華街的店鋪都會有個小牌子,上面寫着“請在攤鋪前喫”。中國很多城市裏打拼的年輕人爲了趕時間“邊走邊喫”,但即使是日本東京這樣節奏快壓力大的地方,也很難看到“邊走邊喫”的人。

  【記者】胡素青

  【校對】曹柏英

  【作者】 胡素青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