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張阿姨到餘杭區中醫院複診,看到化驗單上的血紅蛋白值升到了106g/L,心情舒暢了許多。

血染馬桶一週

纔想着上醫院

張阿姨今年52歲,5年多來一直有一個難言之隱困擾着她,就是“痔瘡”。平時大便衛生紙上會有血跡,偶爾會有鮮血滴在馬桶內,伴隨鑽心的疼痛。

俗話說“十人九痔”,所以張阿姨並沒把這小事放心上,也從來沒跟家人提起過,發的厲害了就自己到藥店買個藥膏擦擦。去年下半年健康體檢時,血色素值只有73g/L,並未引起張阿姨的重視。去年年末,常常出現頭暈乏力的症狀,因爲剛抱上孫子,張阿姨和家人都認爲是帶孩子累引起的。

今年2月底的一天,張阿姨解大便時有些費力,血突然從肛門裏噴射出來,坐便器內的水都染紅了,大便解完後出血停止,這樣的情況出現了一個星期,張阿姨終於着急起來,於3月5日到餘杭區中醫院肛腸科就診。

血紅蛋白只剩常人的三分之一

還不想讓醫生檢查

一見醫生,張阿姨就說:“我要配痔瘡藥。”接診的朱傑醫生說,“我先幫你檢查。”張阿姨覺得被人看到那個地方是一件很羞恥的事,所以拒絕檢查。

面色蒼白,還有頭暈乏力的症狀,根據多年的臨牀經驗,朱醫生考慮張阿姨存在貧血情況。朱醫生耐心勸導仔細分析,張阿姨接受了檢查,被診斷爲痔瘡3度脫垂、伴活動性出血,血色素值只有40g/L。正常女性血色素值爲115g/L-150g/L,其中60-90g/L爲中度貧血,60g/L以下爲重度貧血。朱傑醫生還與家屬取得聯繫,家屬趕來給張阿姨辦了入院手續。

朱傑醫生說,“痔瘡重度脫垂會引起急性大出血,失血過多就會導致貧血較重,繼而出現面色蒼白、食慾不振、疲乏、暈厥等症狀。如果不盡快祛除痔瘡,遏制出血,長期重度貧血就會引起嚴重併發症,甚至危及生命。”

醫生用微創技術

成功將元兇斬除

小小的痔瘡,竟威脅到了自己的生命,張阿姨後悔沒有早點引起重視。隨後,醫生爲張阿姨實施了PPH(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

這是一種微創手術,吻合器將脫垂的黏膜帶切除下來,整個過程只需半小時左右。由於齒狀線以上的直腸黏膜受內臟神經支配,手術後患者幾乎沒有疼痛的感覺;又由於手術既切除了直腸黏膜脫垂帶,又阻斷了直腸末端動靜脈的終末吻合支,消除了痔瘡發生的根源,對內痔、外痔、混合痔、環狀痔、嚴重痔脫垂、脫肛等都有着非常理想的治療效果。具有創傷小、術後見效快、恢復快、無痛苦等特點。

痔瘡高發,如何防治?

朱傑醫生說,中老年人是痔瘡的高發人羣,但近年來逐漸年輕化,而且常常有個很大的誤區,覺得痔瘡是個小病,置之不理。病情一拖再拖,從一開始滲血到滴血,最後噴血,直到出現乏力、頭暈等症狀才急着就醫。近一年來,餘杭區中醫院肛腸科接診了20多例因痔瘡而導致重度貧血的病人,最年輕的是一位年僅23歲的小夥子。

朱醫生指出,九成以上的患者飲食習慣不健康,喜好油炸煎炒、辛辣等油膩刺激性食物,長期吸菸喝酒,加上生活不規律,經常熬夜,容易加重病情。另外,久站久坐不動的人,容易導致肛周血管曲張,形成痔瘡。一般痔瘡較小、症狀較輕或無明顯症狀時,應以防爲主;當發生便血、疼痛甚至異物脫出、排便困難時,就該馬上到醫院診治。

通訊員 | 曹曉萍

編輯 肖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