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9642f48ecbcda6e590bfc1e6f7bff732", "vname": "", "vid": "e2795325bd8946e3b39b3f0171dded92", "thumb_width": 640, "video_size": {"high": {"h": 480, "subjective_score": 0, "w": 854, "file_size": 12764756}, "ultra": {"h": 720, "subjective_score": 0, "w": 1280, "file_size": 24944214}, "normal": {"h": 360, "subjective_score": 0, "w": 640, "file_size": 8944292}}, "src_thumb_uri": "498900085e0b0d5ca034", "sp": "toutiao", "update_thumb_type": 1,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4a3500023ff0be6c558a", "vu": "e2795325bd8946e3b39b3f0171dded92", "duration": 211.6, "thumb_url": "4a3500023ff0be6c558a", "thumb_uri": "4a3500023ff0be6c558a", "md5": "9642f48ecbcda6e590bfc1e6f7bff732"} --}

做楊家的男人慘啊,長大了就要上戰場,而且上一個死一個,做楊家的媳婦更慘,進門就註定要當寡婦,還要代替丈夫上陣殺敵,想想就可憐。但是真正的楊家將真的有這麼慘嗎?

楊老太公楊業原名叫做楊重貴,在《楊家將演義》這部小說中楊太公,以及他的七個兒子全部死在了抗擊遼國入侵的戰場上。但根據歷史記載,他的七個兒子中,只有楊延玉戰死沙場,其他的六子都是壽終正寢。而且只有楊六郎楊延昭和楊延玉在邊關當過將領,其他的幾兄弟都只是當過閑散武官,幾乎沒有到過邊關。所以楊門根本就沒有那麼多寡婦,當然除了楊延玉的老婆。而楊延昭的真實排行其實並不是六郎,而是大郎。楊六郎的叫法,其實是《楊家將演義》這部小說中才出現的,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楊延昭明明是長子小說作者卻非要把他寫成楊六郎呢?

楊延昭從小就對軍事感興趣,他的父親楊業也認為楊延昭是所有兒子中最

像自己的,從小就把他當作繼承人來培養,外出征戰一般都會帶著他。雍熙三年北伐,楊業率軍攻應、朔等州,29歲的楊延昭當上了先鋒官,作戰受傷反倒戰鬥愈勇,最終攻下朔州。楊業死後楊延昭便擔負起河北延邊的抗遼重任,這一守就是20幾年,直到他57歲在邊關病逝。遼國人畏懼他,認為他是南斗第六星七殺星下凡,是專門為了剋制遼國而生的,為了表達對他的尊敬所以遼國人叫他楊六郎。而宋朝的小說作者就根據遼國的這種叫法,把楊延昭寫成了楊家的第六子。

其實不管是楊大郎還是楊六郎,楊延昭就是楊延昭,他的英雄事迹並不會

因為這些而改變。小說之所以這麼寫就是為了更加深刻的渲染楊延昭的英勇形象。


楊六郎是我們熟悉的一個人物,本名楊延朗,後改為楊延昭,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名將。 金刀令公楊繼業的長子,問題來了,既然是楊繼業的長子,為什麼稱「六郎」呢?

北宋初年,宋朝和遼國戰爭不斷,楊繼位帶領著兒子們浴血奮戰,威震燕雲十六州,後來楊繼業戰死,楊六郎接過了父親的事業,擔負起河北延邊的抗遼重任。

雍熙北伐之後,楊延昭在華北平原一帶景州(今河北景縣)、保州(今河北安新縣)等地抵禦遼軍侵擾,死後陪葬於永安縣(今河南鞏義宋英宗永厚陵)。

在與遼兵作戰中,楊延昭威名遠揚,遼國人認為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顆主鎮幽燕北方,是他們的剋星,遼國人就把他看做是天上的六郎星宿(將星)下凡,故稱為楊六郎。

撰文/秉燭讀春秋

宋史記載,楊延昭是楊業的長子,並非六子。那作為長子的楊延昭,又為何會被稱作「六郎」呢?

對此,史書的記載很少,只有一句話:「在邊防二十餘年,契丹憚之,目為楊六郎」。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楊延昭鎮守邊關二十多年,遼國非常忌憚他,把他稱作楊六郎。

換句話說,史書只記載了,「楊六郎」是遼國人對楊延昭的稱呼。至於為何這麼稱呼,則沒有說明。

有一種說法是,遼國人認為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顆星主鎮幽燕北方,是他們入侵中原的剋星。而楊延昭正好常年鎮守在北部邊關,且遼國上下對他很忌憚,將他視作勁敵。因此,遼國上下便把他看作是北斗星宿中的第六星,認為他是天上星宿下凡,故將楊延昭稱之為「楊六郎」。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主頁的第一篇文章,就是關於楊六郎的一些介紹,還有很多精彩劇照哦。


楊家名將楊延昭,不是排行老六,為何一直被叫「楊六郎」?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3a0300045edf729c1f1d", "vname": "u63a2u79d8u5386u53f2 u7b2c115u671fu5468u82f1.mov", "vid": "4e971cbcd8544b72bc90844061bde447", "sp": "toutiao",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3a0300045edf729c1f1d", "external_covers": [{"mimetype": "webp", "source": "dynpost",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3a4a0006bf66bc5f729c", "thumb_width": 640}], "thumb_width": 640, "vu": "4e971cbcd8544b72bc90844061bde447", "duration": 97, "neardup_id": 8318033233761623330, "hash_id": 8318033233761623330, "md5": "b3f9832f8dd50604cb08f0689f3fdf21", "video_size": {"high": {"h": 480, "subjective_score": 0, "w": 854, "file_size": 8457304}, "ultra": {"h": 720, "subjective_score": 0, "w": 1280, "file_size": 16218563}, "normal": {"h": 360, "subjective_score": 0, "w": 640, "file_size": 5870475}}} --}


楊延昭(958年~1014年),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本名楊延朗。後來,真宗皇帝將道教的九天司命真君趙賢朗追認為趙氏始祖,又配命到宋太祖趙匡胤身上,他為了避諱,改名為楊延昭,後人都習慣稱其為「楊六郎」。歷史上確有其人,為楊業長子,楊延昭出身將門,兒時對軍事方面相當有興趣,時常與小朋友們在一起玩打仗的遊戲,楊業曾說:「此兒類我。」再加上他聰明機智,智勇雙全,所以很得楊業疼愛,每逢出征,楊業都會把他帶在身邊,讓他接受戰事的磨練。

據資料,他也不是排行第六,根據一些史學家的考證,他可能排行大,或者第二。「朝廷錄其子供奉官楊延昭為崇義副使,次子殿直楊延浦、楊彥訓並為供奉官,延瑰、延貴、延彬並為殿直」,在這裡,延昭為第一個,道理上他應該是行一;

楊延昭怎麼成為楊六郎呢?

1.這與當時的契丹人的星象觀念有關。在契丹人的眼裡,「六」星與軍事相關的天體。因此,契丹人將死敵楊延昭比擬為該星,敬畏有加。

2.認為楊六郎為「楊天狼」訛傳而來,因為天狼星主兵災,令契丹人敬畏。

3.認為這個「六」是楊延昭在楊氏宗族同輩的大排行。

朔州之戰

北漢時期楊延昭便任楊武都巡檢一職,時常跟隨父親楊業四處征戰,遍及雁門關全線幾乎都有楊延昭,因其勇敢善戰,早年名聲便已遍及全軍。

宋太宗雍熙三年(公元986年),楊延昭年僅29歲,隨父親楊業攻打應州、朔州等地,並擔任先鋒,作戰期間手臂遭流箭射中,但越戰越勇,最後大敗遼軍,成功奪取朔州,同年八月楊業戰死,回鄉守喪,更堅定了抵抗遼國、收復失地的決心。遂城大捷,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遼國國主及蕭太后駐兵幽州,以二十萬大軍再次向宋朝進攻,河北守將傅潛怯弱無能,不敢出戰,宋軍因而節節敗退。九月遼軍兵圍遂城(今河北徐水縣東),楊延昭奉命前去救援。

由於契丹蕭太后親自指揮作戰,因此遼軍士氣如虹,與此相反遂城中的守軍不滿三千人,援兵又遲遲不來,宋軍岌岌可危。楊延昭從容不迫,發動城中居民、壯丁輪流守城,披甲執械,日夜固守,遼兵以攻城車、投石炮日夜連攻,均無法拿下遂城,最後一直堅持至十月間。

原本初冬天氣並不很寒冷,然此時一股寒流來襲,一夕之間氣溫驟降,楊延昭見機不可失,馬上命城中軍民汲水澆灌城牆,一日間遂城成了「冰城」,遼軍因此無計可施,蕭太后只好繞過遂城進攻梁門及泰州,楊延昭見狀乘勢開城出戰,宋軍氣勢如虹以一敵十、百,遼兵被殺得大敗而逃。當戰役結束之後,宋真宗於召見楊延昭詢問治軍之道,楊延昭對答如流,於是稱讚楊延昭「治兵護塞有父風」,而遂城也被譽為「鐵遂城」,楊延昭因而名震四方。

 綜上所述,在宋朝上層人士的文字遊戲中,大郎就叫六郎,楊延昭這個大郎,也就順理成章地變成「楊六郎」了。後來,這種說法傳到了遼國,遼國也跟著宋朝人這樣稱呼,就把楊延昭叫成「楊六郎」了。

後來,人們在雁門關上建起了高達五十七尺的楊延昭立身玉像,似乎訴說著楊延昭五十七年的戎馬歷史,威風凜凜。楊氏一門悲壯的抗遼故事,歷代流傳,供後人緬懷!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

說的不對的地方,請知道的朋友多多指教。


揭秘歷史上真實的楊六郎: 實際上為老大, 六郎只是遼人對他的稱呼。

楊家將的故事可謂是家喻戶曉,他們守護了大宋幾十年,讓遼兵聞風喪膽,對宋朝的可以說是影響深遠。那麼歷史上的楊家將真的有這麼英勇嗎?其實不然,根據歷史記載,楊家將其實只有兩個兒子上過戰場,其他的兄弟都是在宋朝當的一些散官,當然他們的結局也沒有小說中寫的那麼悲壯,除了楊延玉之外,其他的人都是壽終正寢的。

或許楊家將的故事已經深入人心,這樣一說會引起很多人的反駁,但是這就是真實的歷史記載。我們也知道小說家在寫小說的時候都是加入一些東西,讓故事看起來更加的有色彩,所以很多東西是不可信的。今天就要為大家說一下楊家將中的楊六郎楊延昭。

楊延昭在小說中排行第六,被人成為楊六郎,但是這是作者自己設定的。根據歷史的記載,楊延昭其實為楊家的大兒子,也就是楊大郎。既然是老大,為何會被寫成老六呢?其實楊六郎這個說法是遼國人對楊延昭的稱呼。

話說楊延昭小的時候就非常喜歡軍事,他的父親也認為七個兒子當中只有這個兒子最像他,於是一直都將他當成繼承人來管教。不管是什麼地方都是帶上他,外出征戰更是少不了楊延昭的同行。

在雍熙三年北伐中,楊業奉命率軍攻打應、朔等各州縣,此時楊延昭只有29歲成為了先鋒官。作戰中雖然受傷,但是卻越戰越勇,於是成功攻下了朔州。於是在楊業去世之後,楊延昭自然就子承父業,擔負起了楊業的責任,在河北沿邊與遼兵對抗,這一守就是20年。

楊延昭在邊關守護了20年,直到他57歲病逝在邊關。他一生戎馬功勞,遼國人更是非常畏懼他,將他看成是南斗的第六星,七殺星下凡而來。楊延昭就是為了剋制遼國而出生的,所以遼國人為了表達對他的尊敬,稱他為楊六郎。於是小說的作者就根據這個稱呼將他寫成為了排行老六。

隨著歷史的演變,大家對楊家將的印象大多都來自小說,於是楊六郎排行老六也深入人心了。不管楊延昭在楊家排行第幾,他對宋朝都是功不可沒的,楊延昭用自己的戎馬一生,換來了宋朝邊關幾十年的安穩生活,也讓楊家將沒有變得像小說中那麼的悲壯。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