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8597 (2).jpg

这么大的城市,竟然容不下这么一家书店。

 

可是在台北,人们总是这么文青,这里也是最多各种咖啡厅的地方。相信在接下来的五十年,

 

台北人会继续尝试成为更文青的城市,不过,已经没有政大书城。

 

这一次,我真的很感叹,平常的时候,我们不懂珍惜,没有给它足够的养份。

 

到了今天它要离我们而去了,才突然间民众领悟了它的重要性。

 

这100多公尺的人龙,仿佛在是在哀悼政大书城的死。

 

有趣的是,翻遍所有的新闻,大部份都认为,政大书店之死,是因为「虚拟书店」的挤压。

 

所谓虚拟书店是指什么呢?当然就是博客来为首的「书店杀手集团」。

 

不过,不,不是这样的。

 

仔细看看,首先,那几间仍伫立在那些城市精华地段的诚品书店,就是最大的讽刺。

 

没错,诚品赚钱是来自于多角化经营,而非来自于书,然而诚品的确卖得比政大书城还贵,是事实。

 

另外,更大的讽刺是来自于台北街头巷尾愈来愈多的文青型的咖啡厅、早午餐店。

 

舒适的大空间,大概有政大书城这么大,只要摆上几本书,再加上一个盘子里面点缀几个食物就卖了250元的餐

 

(天啊刚好是一本书的价钱),可以店店都客满。

 

台北人,是非常文青的,而且台北人,是买得起的。

 

 

那么,为什么来自台北政大的政大书城,却只能在台北以外的地方生存?

 

因为,台北人已经付不起「内容」。台北的文青,只付得起「表面」。

 

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去逛了一圈诚品,买了当期杂志和精美的文具,就称自己为文青了。


如果这些文青真的喜欢「书」,那么,政大书城是不会倒的,一定还会有足够的人去购买。

 

重庆南路的商务印书馆徒留一块招牌挂在新开的旅馆门口、经营30年的金石堂忠孝店熄灯打烊、

来台湾11年的Page One 101店、到今天的政大书城。

文青风越吹越盛,倒下的书店们也越来越多,何其讽刺。

 

2016 03 15 、掰掰、政大书城。

IMG_8649 (2).jpg

咖啡与书,多么标准的文青配备。招牌的倒影,完美的结合。

IMG_8617 (2).jpg

拥挤的书店,专注的人群,因为即将谢幕的抢购人潮,下一次又是哪间书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