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雛階段確保雛雞溫暖舒適至關重要。

尤其是在冬季育雛,各飼養場都主要面臨兩大挑戰,一是墊料表面溫度偏低,雛雞生長受影響;

二是通風量不足,舍內水汽和廢氣不能及時排出,墊料和空氣質量惡化。通風量不足,究其原因,還是育雛溫度偏低造成的。

因此,保證冬季育雛成功的關鍵在於溫度、墊料溫度。

造成溫度偏低的原因

1、主觀原因。為了使舍溫達到理想的育雛溫度,冬季育雛就意味著要使用較多的電、煤炭、燃氣、燃油等能源,該項費用則成為冬季養雞生產的主要成本之一。在東北地區,平均每隻2.3公斤的肉雞需0.8—1.0 元的煤炭;在山東地區,平均每隻2.3公斤的肉雞需0.4—0.6元的煤炭。有的肉雞生產者為了降低能源成本,試圖使用較低的育雛溫度、或縮短雛雞到達前的預溫時間。

2、客觀原因。有的生產場,由於通風系統設計不合理、加熱設備的加熱能力不夠、溫度控制探頭的安裝位置不正確、雞舍密封不嚴和雞舍的保溫處理不當,使舍內溫度不均勻或達不到理想的育雛溫度,而且浪費能源。

低溫對雞隻的影響

育雛溫度偏低時,雞隻發出響亮尖叫聲、增加機體的產熱量;

擁擠在一起、或羽毛蓬鬆以提高身體的熱阻值,盡其所能保存體內熱量;增加採食量,以便從飼料中獲取更多的能量。

由於較多的飼料能量用於維持需要,因此用於生長的能量勢必減少,並最終影響飼料轉化率和增重。

下表顯示育雛溫度對體重、飼料轉化率、死亡率和腹水症造成的死亡率的影響。這些數據來自一個實驗室的小群試驗。在實驗室內,空氣溫度和墊料溫度基本一致;在實際生產中,兩者有明顯的差異,一般相差3-8℃。該試驗說明:第一周的墊料溫度應保持在29.4℃以上。

冬季育雛的注意事項

從思想上認識育雛溫度、墊料溫度的重要性。我們不妨測算一下:是用300元/噸的煤炭給雞舍升溫,還是雞隻用2000元/噸的飼料維持體溫,哪個方式更經濟呢?

加強飲水器的管理,防止墊料潮濕,及時更換潮濕墊料,減少雞舍內有害氣體的產量,進而減少通風量、降低能耗和提高雞舍溫度。

雞舍內溫度應均勻,最高和最低溫度相差不能超過3℃。縱向通風系統是夏季通風的理想模式,而不適用於冬季。應根據雞舍結構和當地氣候條件選擇一個適宜的冬季通風系統。如使用縱向通風系統,外界冷空氣從雞舍一端的進風口進入舍內,這往往會造成舍內溫度不均勻,雞舍前端溫度低,而且風速較快,形成風冷效應,使雛雞感到更加寒冷。

目前有設備製造商設計出幾個適合冬季的通風系統,基本上可以分成三類:第一類是橫向通風系統,使雞舍的進風口和排風口均勻分散;第二類是縱向通風系統,進風口均勻分布在雞舍的側牆上,開啟的大小可以調節;第三類是橫向和縱向通風系統聯合使用。

對雞捨實施隔熱處理,減少熱量損失,提高舍內溫度。雞舍的牆壁和房頂的熱阻值應達到下表的設計參數。如果熱阻值太小,牆壁和房頂容易結露,露水落入墊料,使墊料變潮。

雞舍內應同時配備中央加熱系統和育雛保溫傘。十年前,美國開始使用中央加熱系統,並停止使用育雛保溫傘,但最近幾年發現這種做法有些問題,又重新使用育雛保溫傘。當只使用中央加熱系統時,空氣溫度能達到設計值,但墊料溫度往往達不到29.4℃以上,有時雛雞就感到不舒服(來自不同周齡種雞群的雛雞需要不同的育雛溫度)。當同時使用中央加熱系統和保溫傘時,中央加熱系統使空氣溫度達到27℃,保溫傘加熱墊料,使墊料形成37℃至27℃的溫度梯度,這樣無論雛雞強弱和大小,它們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溫度。

溫度探頭位置至關重要。由於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降,因此在雞舍內不同高度的溫度不同,一般地,頂部溫度高、下部溫度低(地面的空氣溫度與60厘米處的溫度相差2-4℃)。為了保證正確的育雛溫度,溫度探頭應安裝在比雞背略高的位置(第一周7.5-10厘米,第二周後60厘米)。

我們注意到,一些父母代客戶冬季育雛,儘管雞隻採食量遠遠高於標準,但四周末體重仍然達不到標準。體重不達標將影響雞隻的骨架發育,並最終影響母雞所產種蛋的大小和公雞的受精率。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有很多,但最常見的是育雛溫度的問題。其實,使育雛溫度保持在理想範圍內並不難,關鍵是我們想不想做。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