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V5BZGFiZjI5ZjAtNWZhMy00ZTQzLWIyNDUtMjM3MmU1MTM2MjE5XkEyXkFqcGdeQXVyMzY3MTQ1NTY@._V1_UX182_CR0,0,182,268_AL_  

在讨论这部片之前先简单说说我对金马奖的一些感触。前两周金马奖举行颁奖典礼,原先很被看好的国片『一路顺风』很可惜只拿到一个最佳美术设计的技术奖项,而代表台湾角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原住民电影『只要我长大』还有参加威尼斯影展的『再见瓦城』更是全军覆没。我想金马奖如果不能多给台湾好电影一些鼓励的话,台湾政府是不是要考虑另外成立一个专门可以鼓励国片的奖项?或是在金马奖中多设置一个最佳国片奖?

 

台湾这些优秀的电影人辛辛苦苦坚持理想在先天不足的制片条件下拍片,也拍出很好的作品,却都得不到应有的掌声,很可惜,也有点不公平(毕竟制片环境不同,每年国片都是与大陆香港新加坡等地的强敌竞争,有点像是要台湾一般公立高中生去和双语部学生竞争英文能力一样,除非天赋异禀,很难有出头的机会)。

 

如果这些好国片最后和『大尾鲈鳗』之类的国片一样都是没有得到任何奖励,久而久之,谁还要认真地拍出好片呢?当然评审们可以显示他们超然又专业的立场来给奖,这没有什么问题,但亟待振兴的国片也真的是需要鼓励灌溉才能茁壮啊!所以设立国片专门的奖项应该是有其必要性的吧?这跟学校要设个「最佳进步奖」是一样的道理!

--------------------------

 

抱歉以上算是发了牢骚,为好国片叫屈到此结束。:)这篇心得先谈一下本周上映的『再见瓦城』。这是我第一次看赵德胤导演的作品,所以只针对这部片记录想法,没办法与他其他的作品比较,还请您见谅。

 

首先您可能会觉得奇怪,「在特殊环境下探讨普世现象」这是什么意思呢?这的确有点拗口。^_^这里「普世现象」指的是「男女情侣双方对现状满意度不同、对未来憧憬不同」,「特殊环境」则指的是缅甸移民的辛苦生活我个人觉得本片是部好看的电影,但看完后总觉得片子里少了些什么。想了很久,发现可能就是因为导演想在特殊环境背景下探讨这个普世现象,这其实是很难的,会有一些矛盾之处。这个想法很难说清楚,以下是我的浅见,并将本片与『流离者之歌』做个简单的比较,还请您参考指教。:)

 

~以下有雷~

 

故事以一位从缅甸偷渡到泰国的女孩莲青(吴可熙饰)为主要叙事观点,她一路艰辛、经过偷渡人蛇一层层坑钱来到曼谷,因为没有工作证而找不到像样的工作。一起偷渡过来的青年阿国(柯震东饰)对她有好感,一直照顾著她。但两人之间对未来的憧憬有落差,莲青一心想办假证件(因此花了许多钱,最后还必须卖淫筹得巨款)来台湾发展,阿国却只想在泰国赚够了钱回缅甸开服装店安稳过生活就好。他们之间的感情矛盾搭配著大环境的压迫,最后终究以悲剧收场。

 

『再见瓦城』的故事与叙事方式似乎延续了赵导演一贯关心的主题与擅长的风格,写实的偷渡移民悲歌(据说这是导演走访上百位偷渡移民后的忠实呈现)、节奏有点缓慢的镜头剪接(开头一场女主角上船偷渡的静止镜头就持续了超过三分钟)、善良的穷人在恶劣的制度与人心之下被层层剥削、、。整部片色调灰暗,观看时只觉得剧中人深陷在生活泥沼之中,让人心情沮丧。看完后我很庆幸自己是活在一个明亮又自由、无需面对这么多生活丑恶的地方。

 

导演在片中想讲的东西很多:资本社会资方的冷血(赔偿受伤劳工的金额少到令人发指)、泰国不肖官员的贪渎(看准偷渡客想要证件的需求狮子大开口中饱私囊)、从落后区域来到大城市的偷渡青年向往光鲜未来的无知与无奈(莲青不肯满足于现状总是幻想未来可以更好)、、等等,许多对剧中人工作与生活上细节的刻划都可以让人感受到导演对这些现象与人物的悲悯

 

 

afik7od70vhp7cqqr5r2bxipqu4x0n   bb5b22d63ee3edbd4b2f24cb65f72e46    

 (从这些在纺织工厂内男女主角外在内在都处于千丝万缕下的构图与隐喻,可以看出导演的功力)

 

 

但是也许就是因为影片想讲的东西太多,全片好像少了一个可以将这些元素串在一起的东西。有点像是导演想讲的是由一个个事件结合带给他的感觉,但故事少了完整感。影片最后在柯震东的惊人之举中嘎然结束,原本应该可以造成很大的观影余韵,可惜我个人除了被血腥画面惊吓到之外,并没有感受到太多震撼。

 

我想可能的原因,是影片只向我们陈述了主角们遭遇到的事件与反应,但却没有让我们进到角色内心,去看他/她们为什么有这样的反应。例如在预告及颁奖典礼中一直被播放的那段「柯震东在熊熊炉火前丢木材」的画面,原先我期待在片中会有很深的含义,但实际看过后觉得并没有,这个画面只是用来代表柯震东内心的不安、欲火、与生命力,好像太过简单,画面卖点还是在构图与美感,有点可惜。

 

另外例如女主角为何执著要有假证件?她真正要的是想留在曼谷这样的大城市、一份体面的工作、还是想来台湾?她是何时下的决心?节俭顾家的她怎么舍得这一大笔支出?如果早就有此决心为何不去阿国的工厂早些赚多一点工资、而必须等到曼谷无处容身才被迫前往?

 

而男主角为何如此钟情于女主角?既然如此爱、为何最后不能配合她的规划还是死守在工厂?而且是在发生了工安事故看清了工厂资方嘴脸之后?憨厚的他有可能做出极端暴力的事吗?心理转折在哪里?

 

这些都是片中没有办法让观众解惑的部分,我们看不到他们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

 

尤其影片最后以男主角得不到爱情的情杀做为结束(这部分据说是导演父亲曾经接触过的真实例子),导演似乎宣告两人间的感情演变这条支线是这部片的主轴,反而让这故事的剧情不完整感更加深了。

 

因为片中这种两人关系中「一方觉得可以满足于现状、一方却觉得还不够好想要更多」的矛盾,举世到处可见,这与环境无关,这是人心的问题,就算是纸醉金迷繁华世界中的伴侣也会发生这种问题,甚至我们一般人也多多少少面对过这样的问题。

 

 

MV5BMjE2Mzk2NDgxNV5BMl5BanBnXkFtZTgwMDcwMzk0OTE@._V1_  MV5BMjYzNDcxMTMtYzQzZC00MDVlLTg4ZjEtODM4N2ExYjk2NDM1XkEyXkFqcGdeQXVyNjUwNzk3NDc@._V1_  

(就以最近上映的『为妳说的谎』以及『夜行动物』来举例,男女主角也都是面临「双方对生活现状满意度有差距」而造成剧情冲突,这个「对未来憧憬不同调」的问题是个普世现象)

 

导演把这种矛盾放在这个特殊的移民悲歌之中做为主轴,又让它在结局时以少见激烈的解决法结束这个问题,这样的安排好像无法让观众产生太多的同理心。不知道是否导演想表达的是环境造成这个悲剧发生吗?这样好像没有太大的说服力。因为就如前文所说,这种悲剧形成的原因是人心、不是环境。观众不会因为主角在这样的环境而对他的行为多一些同情。

 

我个人是觉得本片最可惜的地方,就是将这个普世的「男女双方对现状满意度有差别、对未来规划不同调」的现象放在一个特殊的环境框架下探讨,但又只描述表象、没办法深入,不仅将这个问题诠释得稍微狭窄了一点,也淡化掉片中其他想讨论的政治社会议题,有点让两个方向的主题都失分了。

 

所以看完全片后观众印象较深的可能还是移民身份悲歌的部分,也会有「影片虽然很好看,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的遗憾。

 

看完本片后我想起一部同样是讲移民故事的电影:今年坎城影展金棕榈奖影片『流离者之歌(Dheepan)』,这部法国片正好可以拿来与本片做对比,它想探讨的是斯里兰卡人移民欧洲的困境。以下简单介绍一下这部影片。

 

MV5BMzc1NzgwMzgyM15BMl5BanBnXkFtZTgwMzAwMzQ1ODE@._V1_UX182_CR0,0,182,268_AL_-2  

 

~~~『流离者之歌』简介~~~

 

故事叙述一名斯里兰卡的游击队员在家园被毁、家人死亡之后,使用假护照与一名女子和一个九岁女孩冒充一家人移民法国。化名Dheepan的游击好手成了巴黎街头卖便宜货的小贩(这些小贩是大家到欧洲观光时一定会遇到的特色之一),之后在一个贫民窟社区找到工友的工作。一心想融入新生活的他必须面对假妻子对环境适应不良的问题、还有对假女儿人道照护的责任、以及旧时战友不让他脱离战争梦魇的困扰,最后还要挺身对抗社区黑帮的暴力横行。

 

片中借由这三位假家人面对离乡背井、语言不通时的反应,总括未开发国家人民移民欧美已开发国家时的困境,以及人性勇敢与畏缩、光明与黑暗的种种面向。另外也借由法国种族杂处的边缘地带所暗藏的严重非法暴力问题,预言了战争暴力阴影在人类社会中不可能绝迹的悲歌。

 

不过影片最后让这一家人终于因为长久相处相依为命而产生真实的关怀,他们也因此得到了幸福。结局前一段高潮的枪战戏连接到一家人来到英国、有了新生命的诞生、与亲友相聚的祥和时光,整段一气呵成,让影片呈现出一种反差的感人力量。

 

~~~~~~~~~~~~

 

看了以上介绍,您会不会觉得这两部片在剧情主题大架构上其实有点像呢?都是有著想在特殊环境下解读普世现象的企图只不过『流离者之歌』的角色行为设定是与环境息息相关的,片中将角色内心的转折描述得很清晰,也将人物情感做了很好的处理,观众得到的不只有对贫困移民艰难处境猎奇式的同情或了解,而是真正被他们的处境与态度所感动。我想这可能是它可以得到金棕榈奖的原因,也是『再见瓦城』中很可惜比较欠缺的部分。

 

不过『再见瓦城』已经是国片中思考格局较大、很有诚意、也很优秀的作品,赵德胤导演身为缅甸侨生的特殊背景,让他可以用与一般电影从业者不一样的观点来挑选故事与主题,是很值得国人支持的。

 

就影片创意来说,我个人觉得『一路顺风』是今年国片的首选,下一篇就来讨论。

 

PS. 感谢网友TeacherWu提供资料,这个网址

http://m.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61212/1010673/?utm_source=FB&utm_medium=MWeb_Share&utm_campaign=http%3A%2F%2Fwww.appledaily.com.tw%2Frealtimenews%2Farticle%2Fnew%2F20161212%2F1010673%2F

中有导演对剧情构思的一些解说,还有结局前被剪掉的片段(描述柯震东到吴可熙工作场所找她被拒绝的经过,可以衔接到后来他的情杀举动原因),有兴趣的观众不妨参考看看,我个人是觉得有没有剪掉这一段对影片结果影响并不大。:)

 

IMDb:7.2(投票人数极少)

MyScore: 8.2(适合比较有耐心的观众)

(1-10分,7分以上可以一看,8分以上值得进戏院观赏,8.5分以上不看可惜,9分以上不容错过)

 

***喜欢本文的话,粉丝团『泰瑞莎的电影文字寓』欢迎您来加入(https://www.facebook.com/terrisa.movie/),请记得设定「抢先看」可以确保收到贴文通知,谢谢喔!^_^。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