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寫了一篇關於東晉北伐的文章,所以對桓溫北伐有所了解,桓溫的三次北伐屬於典型的『東晉式』北伐,所以與其說是桓溫三次北伐打出了最詭異的戰績,不如說東晉的數次北伐都打出了詭異的結果,桓溫三次的北伐看似失敗原因不同,實則相似。失敗的原因都有哪些那?

|沒有群眾(百姓)基礎

我們知道之所以西晉會被五胡滅掉,就是因為當時的北方游牧民族大舉遷入,關中在西晉末年已經有一半的人都是游牧民族,再加上後趙時石勒對漢人的屠殺,當時的北方胡人和漢人幾乎一樣多,所以桓溫每次北伐都是自備糧草,因為他在北方得不到任何補給。百姓把你當解放者的,當成侵略者的一樣多,而東晉的北伐將領們又不會打土豪分田地,又如何會像明朝時徐達解放北境一樣受當地人的歡迎那。

|南方兵種的先天缺陷

南方兵種缺乏馬匹,軍隊以步兵為主,這種兵種在攻城掠地、防守城鎮時戰鬥力比騎兵更高,但是野戰時機動性不足的弱點也很明顯,這樣就會出現一種詭異的現象,攻城掠地無堅不摧,但是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確不多,特別是遇到敵人避其鋒芒遠遁時,根本追不上。

|桓溫缺乏整體的部署

桓溫每次北伐對戰爭沒有總體的布局,經常是需要什麼才算做準備,這樣打起仗來就很被動,經常是大軍停下來等需要的東西準備好了,才發動下一個目標,這樣一來就給了敵人可乘之機。

所以你看到的桓溫北伐就是,北伐前期由於準備充分,戰事進行的很順利,隨著佔領的領土越來越多,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大軍就停下來制定下一步的目標。當預期的目標達到了或者糧草不足了就開始想辦法撤軍,由於缺乏長期打算,佔領的土地又被搶走。基本上東晉的北伐都是這個節奏,所以看似詭異的結局,其實是必然的結果。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