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溫布利球場,Queen 深知,等待他們的是怎樣的挑戰。

這是1985年7月13日,為非洲兒童募款的 Live Aid 同時在英國倫敦和美國費城舉行。

音樂界首次為慈善挺身而出,義演集結了包括麥當娜、U2在內的50個流行搖滾巨星。史詩級的陣容,讓人想起璀璨的 Woodstock 69』。

重回1985:復制21分鐘高潮 娛樂 第1張

△寶爺手執 Live Aid 節目流程表拍照留念

7萬張門票,在 Queen 宣佈參演前便告售罄。

這之前,樂隊剛因一連串事件聲望暴跌,腹背受敵,正處於貌合心離的休整期。巨星雲集的 Live Aid,是樂隊翻身的關鍵一戰。

成敗在此一役。

重回1985:復制21分鐘高潮 娛樂 第2張

改編自 Queen 真實經歷的《波西米亞狂想曲》已狂攬全球8億美金票房,聽日將登上全國各大院線。

電影公映後,褒貶不一。但幾乎所有的評論都提到,片尾那段演唱會的神還原讓人激動不已,讓人難以分清這是電影還是當年的高清片段。

△《波西米亞狂想曲》VS 1985現場實況混剪,看看電影還原度有多高

重回1985:復制21分鐘高潮 娛樂 第3張

△在電影片場的Brian May,出自《波希米亞狂想曲》藍光版特別收錄的幕後花絮,下同

這簡直是像素級復制Live Aid 舞臺的每一個細節:大至溫布利球場和巨型舞臺,小到 Mercury 鋼琴上每一個紙杯的擺位、後臺的香煙頭、掉灰的牆壁。

Queen 的吉他手 Brian May(掛名利物浦John Moores大學名譽,也被尊稱梅校長)在開拍前來到片場,汗毛直立,「仿若走入夢境」。

這是怎麼做到的?

重回1985:復制21分鐘高潮 娛樂 第4張

Live Aid 演出創造了 Queen 的決定性瞬間。

以它作為《波西米亞狂想曲》的主軸鋪陳樂隊的華彩篇章,再合適不過。

亦是再困難沒有。倫敦密密匝匝,舊溫布利球場已經拆除,建築資料多有遺失。去哪找場地憑空搭建巨型舞臺?

重頭戲還被安排在第一週拍攝,是全片的第一場戲。要再現樂隊默契和信任的四位演員,尚未認識彼此。

重回1985:復制21分鐘高潮 娛樂 第5張

△電影劇照

面對最艱困的挑戰,劇組只有三個月的籌備時間。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這是 mission impossible。

只能扎進卷帙浩繁的歷史裏尋找答案。

1

時間回到1985年。

Queen 很早就接到了 Live Aid 的演出邀請,但遲遲沒有答應登臺。樂隊剛發行新專輯《The Works》,在全球巡演中心力交瘁。

先是四人在「I Want to Break Free」的 MV 中男扮女裝,導致被不解英式風情的 MTV 禁播,唱片隨之在美國遇冷。

重回1985:復制21分鐘高潮 娛樂 第6張

這對偏愛美國市場、也間接推動 MTV 誕生的 Queen 來說,無疑是一種恩將仇報。

作為回敬,他們將美國從巡演中剔除,樂隊在美國的聲望也應聲跌至冰點。

緊接着,老家英國起火。

事起巡演中的南非太陽城站,這個國家當時仍在實行種族隔離制。和英媒交惡多年的 Queen,在鋪天蓋地的口誅筆伐中被扣上支持種族隔離的帽子。

重回1985:復制21分鐘高潮 娛樂 第7張

△鼓手Roger Taylor回憶起南非演唱會依然不堪回首

一時間,「Queen 即將解散」的說法甚囂塵上。深感厭倦的樂隊也失去信心,陷入迷茫。

巡演一結束,樂隊就進入「思考未來」的休整期。而未來意味着一切可能,包括散夥。

重回1985:復制21分鐘高潮 娛樂 第8張

△樂隊經紀人Jim Beach,即是電影中的邁阿密

去他的政治正確和未來。

這時離 Live Aid 舉行,不足2個月。

2

回想這段暗淡的日子,梅校長頗為感慨:「樂隊也有貌合神離的時候,就和婚姻一樣,我們有一陣子不夠珍惜彼此」。

從樂隊成軍到參加 Live Aid,這可是一段20多年的「婚姻」。

重回1985:復制21分鐘高潮 娛樂 第9張

電影中飾演 Mercury 的 Rami Malek,在正式開拍前兩個禮拜才第一次和飾演樂隊其他成員的3位演員碰面。

在第一場戲裏就要表演得像多年風雨與共的樂隊——不但心靈相通,而且颱風出眾。

重回1985:復制21分鐘高潮 娛樂 第10張

第一個挑戰就是音樂。

Mercury 身兼樂隊主唱和鍵盤手,標志性颱風更是垂範後世。

Rami Malek 從圖書館抱回一摞資料,反覆觀看演出視訊。不僅要學習 Freddie 在舞臺上的動作、走位、呼吸運氣,還要學習鋼琴。

重回1985:復制21分鐘高潮 娛樂 第11張

△Rami Malek為了演好這個角色,專門走訪當年披頭四的艾比路錄音室

飾演鼓手的 Ben Hardy 生平沒摸過鼓槌。為了得到角色,他在試鏡時謊稱會打鼓。結果在排練現場看到 Roger Taylor 本尊。

重回1985:復制21分鐘高潮 娛樂 第12張

沒錯,為了更真實地還原 Live Aid,劇組請來Queen最資深的二位(前身Smile樂隊,後來的Queen+)給演員進行現場指導,帶他們重返光輝歲月。

梅校長還帶來了當年登臺用過的 Fender 吉他,力求讓每個細節都精確無誤。

重回1985:復制21分鐘高潮 娛樂 第13張

這可能是有史以來導師陣容地表最強的「樂手速成班」。

重回1985:復制21分鐘高潮 娛樂 第14張

重回1985:復制21分鐘高潮 娛樂 第15張

△我們四個人必須立刻互信,立刻產生默契,才能順利演出。實在很了不起。——Joe Mazzello,飾演貝斯手 John Deacon

3

默契和信任,始於風起雲涌的1968年。

這一年,希望和恐懼同時撞擊着世界。搖滾樂井噴,粗糲躁動的音符攪動着每顆年輕的心,一種叛逆的喧囂響徹至今。

這一年還發生了一件小事。

校園樂隊 Smile 留意到一個樂迷,自稱 Freddie Mercury 的 Farrokh Bulsara。

一個狂妄的異鄉人,而齙牙又讓他的與眾不同更加昭彰。

重回1985:復制21分鐘高潮 娛樂 第16張

他不但操心樂隊的創作和編排,還主動給他們提建議,「簡直時刻準備着」(加入樂隊)。

主唱 Tim 一離隊,Mercury 便毛遂自薦補位:可別放棄啊!我能當主唱!

嗓音嘹亮高亢,技驚四座。

粉絲坐正,第一件事就是改旗易幟。

Mercury 將隊名改為 Queen。那個年代,這個詞還有同性戀的意思。

重回1985:復制21分鐘高潮 娛樂 第17張

70年代初,英國沉迷迷幻搖滾不能自拔。

Queen 的加入帶來新鮮空氣。Mercury 生就屬於舞臺,他能輕易掌控全場,對觀眾施展魔法。

重回1985:復制21分鐘高潮 娛樂 第18張

樂隊出了三張唱片,其中不乏「Killer Queen」這樣讓他們火到大洋彼岸的金曲。

上了流行電視節目(因為David Bowie臨時退出)。

搭上當紅樂隊 Mott the Hoople 的便車去美國巡演,聲名鵲起,將演唱會開到了日本。

重回1985:復制21分鐘高潮 娛樂 第19張

但卻拿不到錢。

樂隊仍窮得叮噹響。成員互相接濟,就快買不起鼓槌。相熟記者採訪前會自掏腰包買酒帶給他們。

其實大可不必如此狼狽。

Brian May 來自帝國理工,離天體物理系博士只差一版論文修改(60歲那年還是拿到了博士學位並被NASA聘為顧問),Roger Taylor 是牙科高材生,John Deacon 來自電子工程系,Mercury 本科學的是藝術與圖形設計。

他們算得上英國搖滾史上學歷最高的樂隊。

重回1985:復制21分鐘高潮 娛樂 第20張

一羣學霸把樂隊經營得風生水起,還在吃糠咽菜。公司高層卻是勞斯萊斯代步。

好像哪裡不對?

反應過來的樂隊一怒之下炒了唱片公司,找到 Elton John 的經紀人 John Reid。就像 tvb 找到荷媽。

重回1985:復制21分鐘高潮 娛樂 第21張

△經紀人John Reid

他們欠了一屁股債,新唱片不成功就成仁。btw,這亦是當時有史以來製作成本最昂貴的唱片。

那是一種近似飢渴的創作欲。很多歌的靈感在 Mercury 大學時經已閃現。

他做出許多歌曲片段,樂隊將它們串聯起來。其中一個片段來自「the cowboy song」。

第一句歌詞是這樣的:「 Mama, I just killed a man」。

重回1985:復制21分鐘高潮 娛樂 第22張

樂隊花了3周時間錄制《A Night at the Opera》。

長達6分鐘的 「Bohemian Rhapsody」 (《波西米亞狂想曲》)打破流行曲式,震掉 Elton John 的下巴。

重回1985:復制21分鐘高潮 娛樂 第23張

唱片公司並不看好這首出格之作。

Mercury 寸步不讓,「要麼保留整首歌,要麼乾脆不要它」。

這張唱片是樂隊的最後一個機會。不見得輸得起,但全團一致決定破釜沉舟。

千鈞一髮之時,倫敦當紅 DJ Kenny Everett「偷」走了一卷錄音帶「自己聽」。

重回1985:復制21分鐘高潮 娛樂 第24張

△拿着花蝴蝶的便是DJ Kenny Everett

愛死《波西米亞狂想曲》的 Kenny,在一個週末裏通過電臺「給自己」放了14遍。

洗腦全倫敦。

Queen 乘勝追擊,拍攝了史上第一支 MV。

至此,一覽眾山小。

還請債務,登上皇位。樂隊還將演唱會開去了海德公園。

現場的15萬觀眾為 Queen 加冕。

重回1985:復制21分鐘高潮 娛樂 第25張

Queen 很談不上是時代的寵兒。

獨創的「歌劇搖滾」,沒有打上70s音樂風潮的秋風。

重回1985:復制21分鐘高潮 娛樂 第26張

篳路藍縷披荊斬棘,新大陸甫一開闢,朋克浪潮已席捲而來。

如果說朋克是無政府主義,Queen 就代表着君主政體。

勢不兩立。

Roger 在多年後仍記得在錄音室和 Sex Pistol 主唱狹路相逢的一幕。最後以 Mercury 拎着衣領把 Sid 推出門外告終。

重回1985:復制21分鐘高潮 娛樂 第27張

然而風向說變就變,不容辯駁。

《A Night at the Opera》的輝煌無法復制,針對《A Day at the Races》的批評便接踵而至。

想讓芭蕾回到公眾視線的 Mercury 還被媒體罵作「傻子」。

重回1985:復制21分鐘高潮 娛樂 第28張

樂隊和媒體的交惡史,由此展開。

重回1985:復制21分鐘高潮 娛樂 第29張

重回1985:復制21分鐘高潮 娛樂 第30張

Queen 沒有辦法變成朋克樂隊,但他們確實想做一些更簡單直接的東西。他們討厭自我重複。

多年演出經歷啟發 Brian 寫出能和樂迷互動的 「We will rock you」,Mercury 又在這首歌裏找到了 「We are the champions」的靈感,「體育館搖滾」聖歌誕生。

樂隊之後在麥迪遜花園廣場的演出,也宣示了 Queen 在美國的號召力。

重回1985:復制21分鐘高潮 娛樂 第31張

之後 ,Queen 一直在發唱片、巡演、開派對的「三點一線」中。

重回1985:復制21分鐘高潮 娛樂 第32張

樂隊表現始終不俗,金曲不斷。成員們在音樂上的分歧,也順利轉化為幾張個人唱片。罅隙是有的,可誰又真正和誰親密無間?

Queen 站上時代之巔,世界臣服麾下。

盡管,只有一瞬。

4

要還原1985年那個歷史性瞬間,先要還原舉辦 Live Aid 的場地。

無法回到當年演出所在的溫布利球場拍攝,劇組想方設法在針插不進的倫敦找到Bovingdon 機場用地,足夠空曠的場地能容納等比例的舞臺。

重回1985:復制21分鐘高潮 娛樂 第33張

△Bovingdon 機場

要想盡善盡美,舞臺、燈光、羣演服飾造型,都要跟足當年。

美術指導 Aaron Haye 查閱了大量資料,只找到球場在1923年落成時的圖紙,重新裝修的資料已隨着球場拆除不知所蹤。

他決定將當年停放在後臺的拖車和更衣室結合,再現 Mercury 從進入球場、路過更衣室到登上舞臺的王者歸來一刻。

重回1985:復制21分鐘高潮 娛樂 第34張

△歷史真實圖片,Freddie Mercury準備上臺的一瞬間

▽電影神還原

重回1985:復制21分鐘高潮 娛樂 第35張

兩個禮拜,劇組完成了等比例架高舞臺和後臺空間的搭建,包括貼合原貌的巨型鷹架。還聯絡上當年參與搭建的一家公司,33年前親歷 Live Aid 誕生的兩個工作人員加入佈景搭設。

當年坐在鷹架上觀看演出的卡車司機也一併加入考量。又請來當年的節目製作人來到片場,確保毫無差錯。

重回1985:復制21分鐘高潮 娛樂 第36張

佈景的精確程度,讓Bob Geldof 目瞪口呆。

看着牆壁上的宣傳海報,彷彿時間倒流,回到造夢年代。一手策劃了當年盛事的他激動得說不出話來。

重回1985:復制21分鐘高潮 娛樂 第37張

Queen 的演出安排在日落之前。

這意味着舞臺效果比不上有燈效的夜晚。又因為是賑災義演,當年的舞臺刻意簡陋,燈光也不突出。

要還原溫布利年代的燈光原貌,LED 燈首先被排除在外。燈光指導 Tony Simpson 在參考了海量史料記載後,復製出倒V形狀的鍍鉻舞檯燈。

重回1985:復制21分鐘高潮 娛樂 第38張

「仿若走入夢境」,梅校長發出嘆息。

他忘不了那天登臺的感覺。而這裏是1985年那座舞臺的完美復制。

時間呼嘯而過,極為鮮明的回憶被一一喚醒。

喪心病狂的劇組還留意到了當年天花板掉漆的細節。

重回1985:復制21分鐘高潮 娛樂 第39張

△甚至注意到掉漆

樂隊的登臺服裝可能是最簡單的部分。

Queen 自出道以來就以繁複華麗的舞臺造型見稱,而在 Live Aid 現場,只有白襯衫、牛仔褲、白背心。

重回1985:復制21分鐘高潮 娛樂 第40張

但一着眼細微處,事情就變得浩繁。

比如 Mercury 皮帶上的鉚釘形狀並不一致,背心的領口高低也有講究。

服裝設計 Julian day 一路找到美國才翻出 Mercury 當年所穿的緊身高腰牛仔褲,又請阿迪重新製作樂隊演出所穿的拳擊鞋。

重回1985:復制21分鐘高潮 娛樂 第41張

那是個性張揚的80年代。奇裝異服、鯔魚頭、鬍子必不可少。

300個臨時演員,幾乎每個都戴了假髮。不斷試妝、拍試妝照,確保呈現舊時代的風貌。

重回1985:復制21分鐘高潮 娛樂 第42張

若說80年代有關鍵詞,「希望」必定在列。

重回1985:復制21分鐘高潮 娛樂 第43張

5

Live Aid 將四位成員重新團結在一起。

樂隊最終被 Bob Geldof 說服參演,行善也好雪恥也罷。

現場7萬觀眾,還有15億人通過衞星轉播收看,Queen 也無法拒絕這樣的機會。光是想想那是什麼場景就叫人心潮澎湃、瞠目結舌。

樂隊總共只有四個人,而且腹背受敵、正在過氣。此時門票已經賣光。梅校長坦言,「我們上臺時,很清楚觀眾不是買票來看我們的。很明顯,這是一大挑戰」。

樂隊聽從Bob的建議來準備歌單:「不要耍聰明,不要演奏最新專輯,彈暢銷曲。暢銷曲越多越好。」

重回1985:復制21分鐘高潮 娛樂 第44張

△Queen準備歌單全是hit songs

什麼意思?

臺上的每一粒音符都要奏出 Queen 的最強音。要拭亮皇冠的樂隊浪費不起哪怕一秒時間。

必須成為「全球點唱機」。

他們挑選出5首最為膾炙人口的金曲,每首稍微精簡後混成組曲,鍛造出無縫銜接的歌單。

還進行了排練。

重回1985:復制21分鐘高潮 娛樂 第45張

這對Queen來說並不尋常。這支自出道之日起就在舞臺上一呼百應的樂隊,在參加 Live Aid 前幾乎從不排練。

準備站上舞臺的那一刻,四個演員就是搖滾明星。

重回1985:復制21分鐘高潮 娛樂 第46張

夕陽尚未斜下,白雲迤邐鋪開。

眼前是千真萬確的球場,掛着「feed the world」的橫幅,他們是不被期待的 Queen,要為非洲兒童和樂隊榮耀英勇出征。

重回1985:復制21分鐘高潮 娛樂 第47張

所有人都停了下來,注視着舞臺。所有路過 Bovingdon 機場的司機都下了車。

這可能是他們演藝生涯中最失真的一件事:走進虛擬真實的世界,為300個羣演做一場20分鐘的演出。

他們準備好了。

6

Queen 在下午6:41分登場。

Mercury 狀態不佳,他的嗓子出了問題。醫生勸他放棄演出。

在 Queen 上臺之前,現場7萬名觀眾已經看過 Elvis Costello, Dire Straits 和 U2 的演出,Phil Collins 已在飛往美國費城舞臺的和諧號飛機上。

重回1985:復制21分鐘高潮 娛樂 第48張

Mercury以一身白色背心和牛仔緊身褲亮相,赤誠地站在了世界面前。臂環是唯一裝飾。

這支樂隊始終將服裝造型、舞臺效果當成演出重要部分。為了 Live Aid,他們再次破格。

重回1985:復制21分鐘高潮 娛樂 第49張

Mercury 的聲線仍在調整中。開篇曲《波西米亞狂想曲》差強人意,但猝不及防的回憶殺征服全場。

別忘了,他是能在舞臺施展魔法的人。

奉天承運,皇後昭曰:「Radio Ga Ga」。

7萬觀眾隨節拍舉高雙手。

一首歌正在展開,一件奇妙的事情正在發生。

當 Mercury 高亢的歌聲穿過球場上空,樂隊調音師將體育場的聲音系統設置到「比任何其他樂隊都大聲」。

後臺藝人彷彿聽見了挑釁的哨聲。他們搖着頭,發出無可奈何的顫抖,就像在說:「這是喧賓奪主!」

重回1985:復制21分鐘高潮 娛樂 第50張

全場7萬人一起打拍子、合唱。樂隊大受激勵,明白了彼此的珍貴和重要。

從孤注一擲發行《波西米亞狂想曲》,到站在 Live Aid 的舞臺上所向披靡,千帆過盡,十年只一瞬。

重回1985:復制21分鐘高潮 娛樂 第51張

21分鐘定格於「We Are the Champions」。樂隊從未如此深信 Queen 的核心價值。

他們為非洲兒童募得當日單筆最高額的捐款:100萬英鎊。

也在舞臺上完成了自我救贖。

重回1985:復制21分鐘高潮 娛樂 第52張

Queen 重新戴上皇冠,傲立世界之巔。

榮光屬於皇後。

重回1985:復制21分鐘高潮 娛樂 第53張

作者 ✎ doufu

編輯 ✎ 斯特辣不耐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