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有意思的「老頭」有那麼幾個,北野武算一個。他的文字與電影一樣,總是透著一種幽默,但讀完之後,又不缺乏深刻。在去年出版的《虛偽的真心話》中,北野武有一段關於藝術的論述,讀來有意思。

人家說藝術是人類的文化遺產什麼的,但我說藝術不是寶,只是膿,當文明長了個膿包,擠出來黏黏的液體就是藝術。

藝術是一種沒出息的東西。

我真的不知道為什麼人們會認為藝術很高雅、很珍貴。但別誤會,我只是說藝術沒出息,但沒說藝術很無聊。我認為藝術對藝術家來說,就像毒品一樣。

從來沒有一個藝術家的創作理由是為了全人類的幸福,或者是為了後代子孫。如果有,這個人創作的肯定不是藝術。世界上就屬藝術家的作品最自私自利了,藝術家永遠只為了自己而創作。或許也有人是為了客人而創作,但那已經不是藝術家,而是工匠的工作了。

我也不是要討論哪種人比較偉大。

寫到這裡,我突然注意到商業電影和藝術電影之間的區別:商業電影是為觀眾而拍,藝術電影是為自己而拍。藝術導演只會追求自己喜歡的世界,難怪大多數觀眾無法理解。想要滿足自我,只好拍一部讓自己驚奇的電影,甚至拍出連自己都不了解的電影,觀眾又怎麼可能會了解?有人會罵:「為什麼拍這種鬼東西?」沒道理,只是想拍而已。

所以,我才說藝術是毒品。

藝術對人的生存毫無幫助,我甚至覺得藝術是一種逆天的行為。在連飯都吃不飽的年代,沒有人會想到藝術,搞這種不能當飯吃的東西就活不下去,所以我媽非常討厭藝術家,這就生物學來說算是正確觀點。

現在,大家搶著搞藝術,代表社會富足,大家有錢有閑。但強迫小孩子接受這種風潮就太瘋狂了。

我要重申一次,藝術就是毒品,人一旦嘗過毒品的滋味,便死也不肯放手。就像那些吸鴉片吸到死的人,才不會管別人多麼痛苦,自己爽就好。

我在二〇〇八年推出的電影《阿基里斯與龜》就是在講這件事。主角是藝術家,有著想要創作的衝動以及想要大賣的野心,在兩者之間搖擺不定,完全就是吸了藝術毒的人。

我並不否定這種人。

有藝術天分的人難免會中毒,至少當事人會覺得這樣過活很幸福。

我真正看不過去的是愈來愈多的父母明明知道自己的小孩沒天分,卻硬要逼小孩子進這個圈子。為什麼要逼孩子做夢?如果小孩說想畫畫,一巴掌朝孩子打去,你說這樣可能會毀了藝術的幼苗?別擔心,如果小孩真的有天分,不管父母說什麼都會發芽茁壯成長。

至於孩子的天分開花結果,成了真正的藝術家,幸不幸福?那又另當別論了。

我輸了。在守靈夜那天的記者會上,終於放聲痛哭。

綜藝節目一再播出那個畫面,真是失態。我原本一直在想:怎麼用笑話帶過這件事? 「每次都以為這次真的沒救了,結果都又活過來的大野狼婆婆,終於死了。」實際上,我是撫摸母親的臉說:「好像來自大英博物館的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來家裡的朋友們都被逗樂了。

如果在母親過世當天就舉行守靈儀式,我應該說得出笑話來。可是,在和葬儀社協商葬禮的準備事宜的過程中,神經漸漸疲乏了。感覺疲勞壓在身上,沉重得無法負荷。而且,守靈儀式結束後,只剩親人聚集時,二哥放聲大哭,引得我心戚戚。緊接著開記者會,原本想說兩句笑話,讓人誇讚我不愧是搞笑藝人,心情卻早已不知飛到哪裡去了。

我知道娛樂記者就想讓我哭,那個女記者還故意裝出哽咽的腔調……偏偏那時,突然看到旁邊有個女記者真的在哭。才想著「這傢伙幹什麼?」的瞬間,鼻頭一酸,來不及了,眼淚一涌而出,再也止不住。完全被娛樂記者設計了,真丟臉。心情好像被一擊倒地的拳擊手,本想讓大家見識我把母親的死搞成一個節目的本事,結果完全失敗了。很想在葬禮後再開一次記者會,但感覺還是會被 KO 擊敗,算了。雖然那是我身為藝人的KO敗北,但後來聽很多人說,那個哭泣鏡頭很感人。

「平常嘴巴超毒的傢伙哭成那樣,其實應該是個好人吧?」好像因此惹得不少女生跟著哭。播音員德光在箱根看到電視後也跟著哭,說「我也要參加葬禮」,立刻飛回東京。新聞主播小倉邊哭邊在節目中呼籲:「大家趕快打電話給媽媽吧!」就結果而言,雖然哭了也好,但還是覺得輸給了演藝傳播的「催淚路線」。

為了籌備下一部電影,我正在減肥,竟被說成「北野武身心俱疲,驟然消瘦」。不經意地把遺照抱在胸前,被他們拍下那一瞬間:「北野武一直緊抱著母親」。

我很少參加葬禮,但知道葬禮上常有奇怪的事情發生。正因為沒有比葬禮更嚴肅的場面,所以一旦發生奇怪的事,反差自然很大。那種反差正是搞笑的原點,如果伊丹十三沒有拍過《葬禮》,我是很想拍一部描述葬禮的電影。

守靈儀式那天,東京傾盆大雨,雷聲隆隆。二哥怯怯地說:「是媽,一定是媽生氣了。」

大哥怒斥他:「又不是平將門,這個季節打雷很正常。」

後來,雷雨停息。二哥又說:「老媽厲害,太厲害了。」

因為他是擁有博士學位的學者,這個反應還真令人驚訝。舉行葬禮前,二哥愣頭愣腦地四處打轉。「小武,町會長那邊要打聲招呼,你能去嗎?」

「去不了。」

「怎麼辦?這可怎麼辦啊?」

「你就說阿武想過來打招呼,但怕引起騷動,給您添麻煩,所以換我來,不就好了?」

「那好,可是,警察那邊呢?包多少才好?」

「我哪知道。」

雖然這樣,他卻在守靈夜前一天跟我說:「小武,我要離開五個鐘頭。」

「做什麼?五個鐘頭。」

「演講。」

「還演講哩,我都推掉四五個電視節目了。」

「怎麼推也推不掉嘛,不好意思。」

雖然他也帶了花圈回來,只是他去演講時,來了個怪人。那人站在入口處張望,姐姐問他:「您是哪位?」

「我和北野太君從小學到高中都在一起。」

我和姐姐竊竊私語:「太君,誰啊?」

「不會是把 大 看成 太 了吧?」(編者註:北野武二哥名為北野大,非北野太)

「竟有這種從小學到高中,都沒發現自己看錯字的傢伙!」

那個人上香後,說聲「代我問候太君」,自在離去。他究竟是什麼人,我到現在還不清楚。因為有這種怪人到場,所以小淵惠三首相送花籃來時,哥哥們還以為是惡作劇。搞清楚真的是首相後,大家喜出望外。不過,聽說小淵首相那邊擔心送花反而讓我們困擾,還考慮了好幾個鐘頭。果然是很會替人著想的人。

在火葬場做最後告別時,又出了意想不到的事。棺材蓋卸下一半——「各位,請看遺容最後一眼。」但因為堆滿了花,完全看不見母親的臉。

「小武,看不見臉。」

「埋在花堆里了。」

隔一會兒,葬禮公司的人跑來說:「真抱歉,方向反了,這邊是腳。」


看慣了他的「暴力」和「兇殘」,今天電影鯊想單開一篇,與大家聊聊北野武的溫情。

北野武導演的溫情片兒與動作片兒其實在數量上相差不多。電影鯊覺得拍攝動作暴力電影能讓北野武實現理想中的自己,那裡頭的北野武是冷酷、犀利、乾脆、男子氣概十足的;而他的溫情生活片兒則更接近現實中的他,這裡邊的北野武是憤世嫉俗、隨和、幽默、甚至是帶著些二逼氣質的。

拿他最為人熟知的3部溫馨生活片:《那年夏天,寧靜的海》、《壞孩子的天空》、《菊次郎的夏天》來說,電影鯊覺得這三部影片分別表達了北野武導演對最理想情侶關係、最理想朋友關係、最理想父子關係的假想。

《壞孩子的天空》——最理想朋友關係

《壞孩子的天空》講述的是小馬和新志的友誼。被老師評定為「壞學生」的倆人,在學校里,除了蹺課閑逛、捉弄老師、欺負同學沒幹過什麼正經事兒。雖荒度了學業,卻也充分享受到了青春期的快樂,沒想到學習拳擊成為倆人之間的分水嶺。沒有拳擊天賦的小馬最終放棄學拳,加入了黑幫;新志卻堅持練習,有所收穫。幾年後,小馬和新志再次在街頭巧遇。幾年間發生的事情讓他們改變了不少,又似乎什麼都沒變。

《壞孩子的天空》可以說是電影鯊看過的最純情的青春電影,它少有地不講愛情、沒有墮胎、不涉及三角戀、更是把成功學當做笑談。從這部影片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北野武對世俗價值觀的藐視,他眼裡的青春是什麼?——青春就是混不吝卻快樂地過日子。他眼裡的友誼是什麼——友誼就是倆個志同道合的人騎著一輛單車,在學校的操場里漫無目的的轉著圈。就這麼純粹。

《那年夏天,寧靜的海》——最理想的情侶關係

《那年夏天,寧靜的海》講了一個聾啞青年茂在女朋友貴子(貴子也是聾啞人)的陪伴下,一塊學習衝浪的故事。是的,「學衝浪」,就三個字,就這麼簡單,並且由於兩位主角都被設定為聾啞人,影片中的對白也完全可以當做背景音大概了解下就可以,不去認真聽也完全不影響劇情發展。

《那年夏天,寧靜的海》少了些《壞孩子的天空》中的戲謔,加入了沉迷衝浪的茂最後葬身大海的情節,從而使得整部影片的調性變得更傷感和深沉。看過這部電影的人,大概會和電影鯊有同感——相愛就是互相陪伴,無需過多言語。看著影片中那一幕幕貴子坐在海灘上微笑地望著茂,跟著他到海邊,等待他練習結束的鏡頭,大家大概也都會有所動容吧。

《菊次郎的夏天》——最理想的父子關係

《菊次郎的夏天》大概是最能展現北野武喜劇功底的影片了,要知道北野武的出道是1973年與兼子清組成對口相聲團體「Two Beat」,當時活躍於電視及廣播界的他可是以辛辣和黑色幽默受到歡迎,並成為日本80年代相聲熱潮的靈魂人物的。

在《菊次郎的夏天》這部電影里,北野武顯示出自己濃濃的童心和童趣,雖然主題仍舊是「陪伴」,但與《壞孩子的天空》和《那年夏天,寧靜的海》中各自保持獨立又互為精神世界的陪伴不同,男孩兒正男需要的陪伴是更全方位,更細膩,更有愛的,菊次郎在學會給予正男這些關懷的同時,又和正男一起重新成長了一回。「和我一同長大,別像個無聊的大人似的。」電影鯊覺得這就是北野武想通過《菊次郎的夏天》表達的最理想的親子關係。

這裡邊還有一個很調皮的笑點,說起《菊次郎的夏天》,看片名大家可能都以為那個胖胖的男孩兒叫菊次郎吧?其實並不是,在影片最後,當男孩問起北野武的名字,他回答說「菊次郎」,所以,《菊次郎的夏天》根本就是從這個長不大的大男人的視角去看世界。

現實太無趣

電影有意思

請關注頭條號「電影鯊」


有人說,「北野武是最能拍出日本黑幫精神的導演」,的確,他的「黑幫片」有著自己獨特的「暴力美學」,不像香港黑幫電影里那有今生沒來世的兄弟情,他的電影里有的是冷酷而可怕的死亡

正如他的《極惡非道》系列,第一部講述的是東京幫派之中的權力更迭,低等幫派的小頭目以下犯上,最終以殘忍而狡猾的方式上位成功的故事。

此片入圍了第63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美國的《Variety》雜誌曾對此片大加讚賞,認為觀影者們一定會喜愛這個沾滿鮮血的世界。

第二部也依然扣人心懸、好評如潮,並為第三部埋下了許多伏筆,如今,《極惡非道3》終於快要上映,這也是該系列的終結篇。

第三部延續了前兩部「全員惡人」這個暗黑主題,講述「國際Fixer」和「暴力團花菱會」兩個幫派之間爾虞我詐、沒有絲毫人情味的權利鬥爭。

相信喜歡北野武式「暴力美學」的影迷一定不會對此片失望。

雖然《座頭市》、《花火》等經典電影奠定了北野武的「暴力」風格,但他對完全相反的溫馨治癒類題材電影的理解也讓人不得不服

比如《菊次郎的夏天》,相信這個「菊次郎」幫助男孩「正男」尋找母親的故事一定賺了不少人眼淚。

又如他08年執導的《阿基里斯與龜》,講述了命運坎坷的真知壽堅持不懈地走著藝術之路,最終得到最珍貴的寶物的故事。戴著貝雷帽的北野武大叔實在太可愛了!

這和他以往的暴力作品都有著強烈的反差,而北野武卻依舊對電影表現得遊刃有餘。

他說相聲出道,卻真正做到用電影作品讓人記住他的人生


雖然日本政府讓人討厭,但是一些日本人還是很受中國人喜歡的,包括高倉健,酒井法子,蒼井空,凌瀨瑤,村上春樹、玉置浩二,東野圭吾。。。。當然也包括北野武。北野武最早是個說相聲的相聲演員,所以其搞笑能力還是相當不錯的。作為演員,導演,北野武,有「日本電影新天皇」之稱,亦是日本導演中堅力量的旗手。他的電影無法分類,包括動作片、黑幫片、青春片、時代劇、溫情片、搞笑喜劇等等,代表作品《花火》獲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及蒙特利爾影展最佳導演獎,世界各地媒體將他與黑澤明並列,被看做是黑澤明的接班人,亦被譽為日本電影復興的旗手。他本人也長得很有特點。光就一張臉擺在那兒也是有味道的。那神情總讓人無法猜透,忽然而來的搞笑或是暴力都不足為奇。他慣於不按常理出牌,及對自己的顛覆從2005年的《雙面北野武》開始,北野武開始了不斷顛覆自我、解構再生的全新創作生涯,有《

小奏鳴曲

》式的情景再現,有《狂想曲》式的黑色幽默,還有熟悉的北野武風格槍戰,從演員到主題,從橋段到內容,從運鏡到取景,都是北野武對自身作品的一次回顧和反省。個人最喜歡的作品包括菊次郎的夏天,座頭市,極惡非道。放眼中國電影里能導的好演的也不差的,我能想到的有馮小剛,賈樟柯。放眼相聲演員里我能想到的有馮鞏,楊光。差不多就是這樣。感謝受邀回答。

亞洲黑幫電影首推北野武!情節刻劃深刻,藝術手法既冷血暴力又滿腔熱血!以暴制暴的故事體現了北野武對當代黑幫集團的深刻認識!陰謀的策劃,相互利用、借刀殺人及血腥謀殺在他的電影里表現得淋漓盡致!冷血無情是主線!略帶老派的江湖義氣又像一包調味劑吊足了觀眾的胃口,故事的一切顯得非正義又正義!愛恨情仇貫穿其中,冷畫面雖然殘酷無情又不泛點滴英雄的色彩!北野武雖然是日本演員和導演,但他的作品大部分是有獨特藝術造詣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