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克斯曾经作出过绝妙的判断:“文学除了是木工活,什么也不是。两者都是在与现实打交道,素材正如木料一样坚硬。两者都充满把戏和技巧。”


我们一直坚信,写作在成为一门艺术之前,首先应该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可以习得的技术。


讲好一个故事不是容易的事情。但这就是《人物》&每日人物在不断追求的目标,所有的故事,我们都不做套路的讲述,不停留在固化的模式中,让每一个故事都流动起来,有灵魂,有腔调。


我们相信写作有其朴素的规律可循——所有的好报道,好故事,都是因为写作者在漫长的实践中,挖掘出那些最微小,精准,珍贵的写作方法。只有掌握了这些看似简单,实则高深的写作秘诀,你才可以勾连起所有故事的线索,雕琢故事纹路,最终抵达人心。


在一个故事中,写作者究竟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华尔街日报》的资深撰稿人威廉·E·布隆代尔认为,写作者应该是读者派去现场的眼睛,他们能够很好地控制讲故事的分寸,决不会让故事在他们手上失控。一个好的写作者是故事中聪明的向导,知道读者的兴趣所在,与他们亲密无间地交谈,还可以解答他们心中的疑惑。


在这个时间完全被碎片切割的时代,6位来自《人物》&每日人物的特稿写作者教会你如何成为一个好的向导,去争夺注意力,去与读者发生真正的情感共鸣,去被更广大的世界阅读。

 

《人物》&每日人物团队, 质量与流量并存的写作秘密 ,将由他们为你揭晓——


 

Part.1


选题:如何想象一个陌生人?


主讲人:安小庆 ,人物主笔

时间:2019年4月26日



 安小庆代表作 《汪建 斗战胜佛》《胡歌 逃跑者》《香港为什么那么多“疯女人”》《小S  被分成两半的女人》《周迅老了,该做一个决定了》



《康熙来了》结束的时候,制作人詹仁雄在脸书上为这个12年的综艺节目写了一篇“讣闻”,里面说,“我们不但在记录明星,也在记录着历史,因为这个貌似娱乐的小节目,或许更像一个时代的田野调查。”

 

在我看来,《人物》杂志和“每日人物”的工作,也在进行一种“时代的田野调查”。我们会通过尽可能丰沛的蛛丝马迹和既有信息,去做梳理、辨析和假设。在大量痕迹之外,每个人身后所拖拽的那张意义之网和Ta所在历史文化语境的座标,也有待我们去一次次地“对焦”,或者像寻找秘密电台的频率一般重复去调试。

 

当目睹Ta身上正在进行的诸多关于欲望、控制、幻梦、名利、肉体、美学、宗教、消费的剧烈化学反应,很多时候,这是一个“如何想象一个陌生人”的过程。


在当代中国,能够被关注和掘进的领域大体是在收窄和变得越来越模糊。没有一棵植物能够独活,没有一个板块不折射整个“场”时代的气味、颜色、温度和镜像。“想象一个陌生人”,有时也是在“想象”一个时代。


——安小庆



她将教会你


1.如何从千百种叙事角度中找到最精准的那一种?


2.如何在海量的资料里,找出那些具有“决定性瞬间”的信息和线索?


3.如何用一些可能具有借鉴价值的方法去确定关键的“意象”?


4.如何搭建座标系,在“想象”陌生人的过程中自我纠偏和校正?


5.如何通过阅读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建立自己的观察和判断框架?




 


Part.2

 

研究:从一无所知到无所不知

 

主讲人:李斐然 ,人物主笔

时间:2019年5月3日



 李斐然代表作 《张弥曼:只属于极少数人的夜晚》《大数据背后,是谁在监视我们的生活?



我认为我没有教科书里那些好记者定义要素:我没有攻击性,讨厌挑起冲突,我也很不习惯为了速度牺牲一切,爆发冲突的时候我也会去现场采访、观察,但让我更感兴趣的不是那条即时新闻发得有多快,而是这些事实汇聚在一起,对人们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不喜欢短兵相接地对峙谈判,我喜欢能在完全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真正的思维交流,挖掘一层又一层伪装下来的真相。



后来,我遇到了最好的编辑、同行、同事,他们教会了我关于100年的新闻可以是什么样—-新闻可以超越一天的生命,面对人物的时候如何走向他的内心,面对文字的态度如何做到温而厉,面对复杂局面的时候,如何理出真正的逻辑线,让看似纷繁复杂的琐碎事实集合在一起,客观呈现我们所生活的时代。这样的工作很辛苦,但日复一日地坚持,那个100年的谜题就会最终浮现答案。



一个真正留在100年世界新闻史里的前辈告诉我,对写作者本人来说,真正迷人的不总是那些高光时刻,更常回想起的美好画面,是在为之研究的路上,那个想尽办法探索、尝试、竭力去达成目标的自己,那才是100年来最可贵的人性瞬间。


——李斐然



她将教会你


1.面对陌生人、陌生事件、陌生产业、陌生领域,记者应该如何做功课,快速系统地掌握尽可能多的素材?


2.如何寻找有效数据?


3.如何科学地使用搜索引擎,在公开信息中寻找关键的蛛丝马迹?


4.如何整理你所获得的海量材料?


5.如何将那些看上去无比乏味的数据、概念、理论写得妙趣横生?






Part.3

 

采访:采访没有秘密


主讲人:美慧 ,人物主笔

时间:2019年5月10日



 卢美慧代表作 《张黎之困》《陈凯歌 霸王面壁》《田壮壮 幽人独往来》《于谦:「德云皇后」的品格》



工作中常常要接触很多导演,他们用自己的天赋、热爱和才华制造一个又一个“100分钟”,有时成功,有时失败,有时要背上一生的纸枷锁。关于电影,我读到过最五味杂陈的一个故事是,很多很多年前,在电影节还是什么活动,吴宇森导演送给陈凯歌导演一套《英雄本色》的碟片,上面写了一行小字“这是我一生的骄傲”,这个瞬间混合了一个男人(或者两个)的自尊,雄心,骄傲,失落,时不我予,苦涩有,甜美也有,一种非常微妙复杂的人生之味。


我的工作常常要去捕捉这样的“人生之味”,他们创造了荣耀的“100分钟”,但创造的同时,也在失去和远离。其实时常会对自己的工作感到疑惑,两个陌生人,大概率生活中不会有什么交集,然后面对面坐下来,人家要跟你掏心掏肺,暴露自己的脆弱,从入行至今一直会忍不住想,“凭什么呢?”


作为一个高度社恐患者,更加明白陌生人的信任弥足珍贵。其实采访也是经历一个又一个神奇的“100分钟”,虽然已经经历了很多很多次,但依然觉得这100分钟充满神奇,因为恰恰是这100分钟,最终决定着之后的写作和呈现,决定着一个好故事的成败。


——卢美慧


 

她将教会你


1.为什么采访质量决定了写作的成色?


2.采访前期需要做哪些准备?


3.如何在短时间内打开受访者的内心?


4.如何捕捉采访中那些“闪亮的瞬间“?






Part.4

 

写作:我如何写特稿开头和结尾

 

主讲人:谢梦遥 ,人物主笔

时间:2019年5月17日



 谢梦遥代表作 《李诞 浅薄如水》《孤胆恶棍:Gai和他的说唱江湖》《林书豪 移动那座山峰》德云社系列报道 



我一直对数字有执念,计数是一种自我激励的方式,所以以下是和我有关的数字:这是我入行的第8年,我全部职业生涯都没有离开过杂志,供职过5家不同类型杂志(包括财经、时政新闻、人物刊,与两家外媒),写了116篇特稿。当我对一个主题感兴趣,我就会多次写,彻底打通关,越写越简单。我写过3篇MH370家属,3篇天津大爆炸,4篇滴滴和优步,6篇脱口秀,8篇嘻哈文化,9篇德云社人物,14篇占领中环。接下来我的主题会集中在女性方向与体育方向。我有一个备忘录,写上去的题材,我会一直收集信息,一直追踪。直到执行结束,划掉那行字,像完成一次谋杀。这个名单在不断加长。

 

我不是一个有着优秀口头表达能力的人。但没关系,那不是我亟待提高的重点。写特稿是滴鸡精,慢慢熬,不需要出口成章,也从来不是一顺而下。全程痛苦,全程煎熬,一滴一滴一滴地汇成一碗汤。我相信,海量采访,精致叙事,慢工自有价值。

 

在当下的媒体平台,我已经算老兵了。但我觉得一切才刚刚开始。


——谢梦遥



他将教会你


1.细节型开头怎么写?


2.综述型开头怎么写?


3.如何写出有回味的结尾?


4.如何抓住那些文学性瞬间?


5.如何让你的开头和结尾写出电影感?







Part.5

 

写作:不必从头讲起——

 如何搭建好的结构,


主讲人:罗婷 ,人物资深记者

时间:2019年5月24日



 罗婷代表作 《褚时健90岁之后》《李宁 英雄不自由》《娄烨 春风永远沉醉》




写作是个漫长的旅程。当你翻越了阅读资料、约访、采访、整理素材等等大山,终于鼓足勇气,敲下了第一段话后,一些问题马上出现了——下一段话写什么?这个小标完成后下个小标写什么?开头一千字的阅读体验好吗?中间部分是否足够精彩到读者不会停止阅读?最适合的结尾是什么?

 

在整个职业生涯里,我一直在与这些问题搏斗。你可以把它们理解为搭积木,也可以理解为剪辑一部电影。素材是骨血,不同的排列组合,将完全影响文章的面貌。

 

这些年里我做了一些尝试:会在采访半程就开始列文章框架,并用它指导我后续的采访;会在得到某个闪光的细节时迅速想好将它安置在文章何处;也会在长长的电话里与编辑梳理一个个的段落,甚至每一句话。如何保证信息的密度和阅读的流畅,我们还真有一些可以言传的经验。


——罗婷



她将教会你


1.最经典的四种故事结构


2.什么时候开始思考文章结构是合适的?


3.结构往往是经过调整的,也许与最初构想大不相同,调整的标准和方法是什么?


4.故事的生动与逻辑的严密如何兼容?







Part.6

 

写作:真实都在故事之中,

故事都在细节之中 


主讲人:荆欣雨 ,人物资深记者

时间:2019年5月31日



 荆欣雨代表作 《大S 下凡》《易烊千玺 出神》《性福来敲门》《端村芭蕾》




《西雅图时报》的记者托马斯·蒂斯曾说,“故事让我们的经验成形,让我们得以不至于瞎着眼走过人生的旅途。”写真实发生的故事是我的职业。我坚信,要最大程度深入和准确地理解新闻事件中的人,写一个故事是唯一有效的办法。

 

如何写好一个故事?我想,细节成就故事。入行三年,我在一次次的采访和写作中摸索如何获得那些最戳人的细节,那些关键性时刻,那些最能说明人物动机的场景和动作。有的时候,好的细节不是问来的,而是用眼睛捕捉到的;有的时候,关键细节在最后时刻被采访对象缓缓说出。每当这时,我会知道,记忆可以被抹去,但细节和故事是永恒。


——荆欣雨



她将教会你


1.如何获得那些最有效、丰富、动人的细节?


2.如何通过调动五官和想象力抓取细节?


3.如何为文章营造氛围?


4.如何在文章中合理地运用细节,从而讲述一个有力的、真实的故事?








1.本系列课分为6节直播分享每节时长2小时90分钟讲解+30分钟答疑


2.本产品为付费产品,购买成功后,可以永久回听


3.本产品为虚拟内容服务,一经购买成功,概不退款,请您理解;


4.本课学员可以根据讲师要求提交习作1篇,并得到导师亲自修改反馈。其中优秀作品还将选登于人物、每日人物微信公众号;


5.客服咨询请加 人物管家微信 (ID:renwuguanjia)或 每人小管家(sptreview-fan)




文章授权转载自人物(ID: renwumag1980



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历史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