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大家給我的機會,最近工作室剛起步,遇到很多問題,也想藉此機會解除大家的疑惑

首先解決一個大眾問題,很多朋友會覺得微景觀難養,包括聆靜在做調查的時候也會遇到這樣的客人,其實真的難養嗎,聆靜認為不難,中國有一句古話「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所以聆靜帶大家深入了解「微景觀」養殖技巧

我見到有很多朋友會在裡面種植多肉,聆靜個人不推薦,雖然聆靜不養多肉但是也略知一二,多肉品種繁多,生長習性各有千秋,試想如果我們在不了解的情況下把不同生長習性的多肉種植在一個狹小的空間里,會出現什麼情況;即使當我們足夠了解多肉的前提下,聆靜也是不建議在微景觀瓶內種植多肉的,太多的需求不足以我們來滿足,既然是用於觀賞的室內景觀那麼就應該有它的養殖模式——輕鬆、簡單、愉快

如果帶回家的微景觀每天打理的時間超過了實際欣賞它們的時間,那麼聆靜個人認為性價比是不高的。如果實在喜歡多肉為何不直接一點,提供適合它的環境,養好它!

1.植物的選用

首先我們要解決的是對植物的認識問題,了解植物基本的生長習性,它們到底適不適合種在這種環境里呢,所以我們在DIY時選用植物就要注意到,微景觀是用來放在室內進行觀賞的,所以我們在選用植物時儘可能的選用蕨類、苔蘚類、草本類這些喜歡陰涼、濕潤的植物。例如聆靜製作時常常用到的:網紋草、狼尾蕨、鐵線蕨、珊瑚蕨等,這類植物在養殖過程中不容易出現問題,即使出現問題也是有辦法補救的,保證的微景觀的觀賞效果與存活率

網紋草
珊瑚蕨

2.正常的溫度

說到溫度聆靜對它是沒什麼特別大的感觸的,很多朋友會說溫度控制在X至X+Y度最好,這種說法沒有任何問題,不過會使得某些新手朋友變得草木皆兵,其實聆靜個人認為溫度大可不必太過於在意(植物選用正確的前提下),大部分植物在10~28度之間都是能活得很好的,這也是我們選用陰性植物的原因之一,我們要明白,植物適應能力是很強的,記住我們的目標是輕鬆+簡單。

3.簡單的光照

為什麼說「簡單的光照」呢?這就是我們選用陰性植物的另一個原因,我們帶回家的微景觀多半是不會放在陽台的吧,那樣就失去了觀賞的價值了;當然如果我們的觀賞位置就是在陽台,那當然沒問題,不過要保證陽光不能直射到。

正常情況下我們的微景觀放在有正常的散射光處就足夠了,例如朝北的窗檯、書房、書架等

聆靜工作室里的微景觀正常的散射光
工作室內的微景觀

客人取走的微景觀

4.適宜的濕度

這裡我們說會到澆水和噴水,很多朋友在這裡又會有疑問,多少合適呢,怎麼澆水呢?

首先我們的澆水周期根據我們大環境的濕度來確定,聆靜澆水周期大約是每周一次,具體的澆水量我們可以根據基底土壤的顏色深淺來確定,所有均有參照物,用來我們確定量的大小。聆靜在澆水時每次約1~2ml,用直嘴滴瓶對準植株根部將水直接打入根部。原因很簡單,當植物缺水時,會增加根的長度來尋找水分,所以我們應該盡量避免植株的根部發展,將水直接打入根部。另一個原因是避免苔蘚水分過多而發黃從而死掉

用直嘴滴瓶直接打入
查看土壤顏色(濕度)

其次我們說到濕度,指的是微景觀瓶內的濕度,周期大約是3天一次,夏季蒸發速度快即每天1次,因為我們的土壤和苔蘚本身就有一定的保濕作用而裸露在外的植物葉片沒有這一層保濕層,所以我們噴水周期就顯得比較短了。

剛噴完水的微景觀

這裡有必要提到的兩點,一是在我們噴水時盡量的使用純水,因為有些地區的自來水硬度大,水中溶解了大量的礦物質,當這種水噴到植物尤其是苔蘚表面,水分蒸發後會析出白白的水漬,影響美觀。二是我們使用的白髮蘚只能用噴壺裡的水來噴,切記不能用水澆,很多朋友在這裡存在很大的誤區,白髮蘚是不需要澆水的,只需要保持空氣中足夠的濕度即可,這也是我們噴水而不是澆水的原因。白髮蘚發黃的原因之一就是水分過多,關於這一點大家不用懷疑,聆靜親身試驗

其實微景觀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難養,了解它們,掌握它們,養殖起來就會得心應手,再次謝謝大家。

關於室內景觀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聯繫我或者關注聆靜的微信公眾號,聆靜會不定時發布活動~

weixin.qq.com/r/KCj85In (二維碼自動識別)

u.wechat.com/MNTGpR7iRu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