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一起普通的校園故事。

這部影片的故事發生在一個特殊的場景中。一個是鬧到無底線抽煙賭博,被歧視,被冷漠的學生群體;一個是無法控制發出「嗝嗝」之聲,還伴著誇張手勢的妥瑞氏症患的老師。

這個背景註定了這不是一起普通的校園故事。

「只有差老師,沒有差學生」這句話曾無數次被人如枷鎖般禁錮著老師。而在這部電影里,這句話不是校長說的,不是家長說的,不是學生說的,是奈娜老師說的。

這句話,是奈娜老師的名言。

1.如果你不努力的話,上帝關了門,可能還會關上窗。

奈娜是幸運的。在她的孩童時代,相對於無可奈何地不能接受現實的爸爸,她有一個堅持要她去普通學校學習的母親;相對於印度貧民窟的孩子,她有一個支撐她健康快樂學習成長的家庭;相對於被嘲笑走向絕望的疾病患者,她有遇到一位偉大的教育者,校長。

正如電影中的一句話:一般的老師只會教你讀書,而好的老師會教你做人,偉大的老師會讓你明白人生真諦!

奈娜更是執著的。在媽媽的堅持下,在校長的鼓勵下,她一路前行到擁有了理科碩士和教育碩士雙學位的研究生;在爸爸的軟硬兼施下,她依舊拒絕所謂的好工作,堅持對「教師」職業的追求;在5年來十八次碰壁之下,她依舊在堅持,「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教師」。

故事裡有一種強大的力量,那是教育溫暖的傳遞。校長給了她學習的支撐,學成後,她亦想要用自己的成長力量去影響更多的孩子,傳道受業,教書育人。

後來她得以被成功錄用,是因為F班實在是找不到一位老師願意來教。

一個所有老師和學生口中的貧民窟班、學渣班,她卻把它們當成了寶貝。這是她夢開始的地方,也是困難開始的地方。

她的病是身體的。而學生們的問題是內心的。歧視、出身歧視、環境壓迫,怨天尤人是他們的外在表現形式。他們一邊渴望著改變渴望著幸福一邊又百般的抗拒百般的懷疑和恐懼。

而她堅信「只有差老師,沒有差學生」。教學大綱是不變的,但是教學方式可以千變萬化,在籃球場上學物理,邊扔雞蛋邊講拋物線……家長會沒有一位家長出現,而她選擇了家訪……

「不要問為什麼,要問,為什麼不?」面對學生一次一次的質問和抱怨,她說,「為什麼不讓自己做一點點變化呢?只要一點點變化,結果就會不一樣。」

奈娜老師的口吃是身體上的,而有些人的病是在心裡,教育大概是幫助你的心走向一個正確的地方。

在學生以「污穢之言」回饋給傷害他的同學老師時,奈娜發怒地告訴他,這樣的你和他們有什麼區別?一個心裡有病的人丟給你一個石頭,而你把這個石頭撿起丟了回去。你和他的區別又在哪裡?

如果你不努力,如果你破罐子破摔,上帝關了門,還會關上窗。

2.不要讓自己成為曾經最討厭的那個人。

「只有差老師,沒有差學生」這句話絕對不是任何一個人可以用來抨擊教師的武器,但它可以是老師的自我勉勵之辭。

這「差學生」的背後都有一個不為人知的故事,或是卑微的出身,或是天生的殘缺;或是惡劣的環境造就的創傷的內心,或是繁華的物質塑造的空虛的靈魂。

在電影的最後,一直看不起F班的A班老師把「優秀勳章」頒給了第一名,F班奈娜的學生,他說:「二十年前,以為老師的教學難,如今發現原來做學生更難。因為老師教的不好,不會被人批評、不用承擔後果;而當學生,則要面對老師的批評、考試升學的壓力。」這是他說給自己聽的,也是說過他的學生聽的。後來那個想用陰謀趕走F班的學生主動把「優秀勳章」還給了老師。

奈娜的父親見證著女兒帶給學生的力量,在電影的最後,他鄭重的對女兒說,我以你為榮,我不會再要求你去做我幫你安排的工作了。

「只有差老師,沒有差學生」我想這句話也可以成為父母的自我勉勵之辭:「只有差父母,沒有差孩子。」而這似乎又成了一個悖論「每一個父母在爸媽面前也都是一個孩子」。

不公平、怨天尤人、貧窮、虛偽、自我放棄……

這不是一起普通的校園故事,這卻是一個普遍的教育困境。

今天,教育困境存在著。無論是在貧富差距越來越懸殊的印度,還是在高速發展的中國。

相對於與生俱來的先天困境,那些擁有更多,卻揮霍著人生頹廢著青春的後天困境更讓人心痛。

我能試著接受你本來的一無所有,卻很難平靜的看你用一生浪費所擁有。

3.堅持夢想的道路總是不被理解的。

電影結束的時候,奈娜老師已經是作為學校的校長退休的時候了,那一刻我的心情有點像,一直不理解奈娜的父親,後來終於明白了女兒的夢想時的熱淚盈眶。

《嗝嗝老師》講述的是迷路的學生和智慧老師的故事,亦是純真的孩子和自以為是的家長的故事。

而我在裡面看到的更是一個女孩堅持、執著追求夢想的故事。嗝嗝老師童年的時候,校長請影響會場秩序的她上台,得知她的這個病後,校長問,你希望大家可以幫你做些什麼?奈娜說,我不用什麼幫助,我只希望能夠和大家一樣在這個學校里學習。

校長的鼓勵開啟了奈娜的求學大門,而她從未辜負過。

當被拒絕了5次的學校問她為什麼這麼堅持當老師,憑你的學歷明明可以去更好的地方?她說,因為這個學校曾經的那位校長。

教育大概就是這樣,在人的心裡種下一棵美好的種子,並教會他吸收陽光雨露,慢慢生根發芽,即便後來離開了那個地方,他還是會把花兒綻放。因為心裡有種子的力量。

父親的不理解,應聘學校的一次一次拒絕,或許你真的就不合適當老師啊。可每次她走向一個新的辦公室面試,她依舊抬頭挺胸,微笑自信。

如果,如果嗝嗝老師最後放棄了,她做了一個看上去更好的工作銀行,她可能會做得很好,但可能永遠得不到那份發自內心的喜悅和感動。

離開電影院的時候,心底里響起的一個詞語是,教育理想和情懷。

不熱愛教育、不熱愛孩子的人,如果從事了教育,那該是多麼痛苦的一件事,耽誤了學生,更辜負了自己。相較而言,我更不希望你辜負自己。因為只有你自己可以對你自己負責,只有你自己可以讓自己真正的開心。

而滿懷理想投入教育的人,你應該明白,熱愛不等於一帆風順,理想更不會水到渠成,該面對的風霜,該戰勝的艱難,一樣不會少。而真正的熱愛是不畏懼,不退縮,一往無前,即便前方荊棘遍地。

一晚無意看到江蘇衛視《閱讀閱美》節目,一對北京的舞蹈夫婦老師自主到農村教孩子跳舞,田埂上的芭蕾舞動起來;放棄留學機會毅然投身支教的高材生為孩子「捕捉」童真的語文老師……

放棄一些,獲得一些。教育需要一種情懷,關乎智慧的教育手段,善良的教育初衷,執著的教育夢想。

想起最近的馬雲先生。

剛剛過去的教師節他宣布,退居二線,並且將在一年後,回歸教室,再去當老師。看似人生輪迴,大概,他也是在踐行著自己最初的夢想。

在接受採訪時,馬雲說起,做教育的願意,一方面是在師範大學學習過,從事過教師職業,一直熱愛這個職業;另一方面是,他說,我見過世界上的各種人,有很壞的人、很好的人,也有很了不起的人,看到了許多挫折,明白了許多道理,這讓我知道教育的力量有多大,讓我知道,教育最終是要讓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教育是讓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無論此刻你是一個正在受教育的學生還是一個站上講台的老師,或者其他的職業,都希望你擁有自我教育的能力,挖掘最好的自己,這件事,別人能給的只是輔助,根本上是要靠你自己完成的,讓輔助變成自主。

不去問為什麼要,去問,問為什麼不呢?

一如《死亡詩社》所言:「只有你的內心知道你真正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只有你能找到自己的價值。」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