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作家周後運將所撰新書捐贈給家鄉學校 社會 第1張

捐贈現場。

近日,我市作家周後運的新書《開國將軍袁也烈》簽名贈書活動在革命老區——湖南省綏寧縣舉行,周後運將3000冊新書捐贈給綏寧一所學校。周後運是湖南籍作家,雖身在廣東,仍心繫家鄉,多年來一直關注家鄉發展。他也用了近20年的時間,情牽湘粵,筆寫英雄,為人們崇尚英雄、學習英雄提供了豐富生動的文學作品,產生了較大的社會影響。

從小耳濡目染 身有英雄情結

周後運出生於邵陽市洞口縣一個偏遠鄉村。洞口縣在明清時期稱為寶慶府,曾是“西控雲貴,東制長衡”的軍事要地,這裏有很多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留下的遺跡,同時英雄的故事也在這一帶廣為流傳。小時候的耳濡目染,形成周後運身上濃厚的英雄情結,也為他日後的創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周後運說,幼年時期,長輩們茶餘飯後對英雄故事的口耳相傳為他童年的生活增添了很多色彩。初中畢業後周後運離開村子,走進縣鎮,視野和閱歷有了新的拓展。期間他去了蔡鍔公館,也時常徘徊於袁也烈的“退步小舍”。這些平時只在課本中出現的英雄人物,逐漸走進了現實。“那些課本中諸多的贊頌之詞與鄉野之間樸素的傳說,也讓我隱隱覺得,應該為家鄉的英雄們做一些什麼。”

退役來惠創業 積極為打工者維權

高中畢業之後,周後運沿着英雄的腳步,開始從軍。在軍隊的日子裡,除了勤於操練,他還刻苦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積極向報刊投稿,幾年下來,他成了隊伍裏小有名氣的才子。軍隊的軍事訓練,也讓周後運對戰爭和戰鬥有了新的體會,再看蔡鍔、袁也烈等人的相關著作和文獻時,他總是會有新的發現和體會。

退役之後,周後運隨着南下大潮,隻身來到廣東,在“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美麗惠州,開始艱苦創業。當時經濟快速發展,有些制度還不夠完善,很多打工者的權益沒有得到有效保護。其中湘籍打工者龍開壽的事情讓他很震撼。龍開壽當時見義勇為,結果身受重傷。龍開壽被送進醫院後,他所在的工廠老闆不但不給予同情和關愛,反而將他辭退。得知這個消息,周後運義憤填膺,他帶着龍開壽多方奔走,最終使他獲得了妥善的救治。從此之後,周後運開始了公益維權之路,並先後自費創作出版了《維權在線》和《民企維權“寶典”》這兩部近百萬字的法律作品,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他也當選為奧運會火炬手。

耗費多年心血 為革命英雄出書立傳

在嶺東雄郡惠州公益維權的同時,周後運並沒有忘記兒時的夢想。一次在看彭湃的歷史資料時,他看到彭湃畢業於日本成城學校,不禁心中一振,這個學校也是蔡鍔在日本求學時的學校。這一點發現,觸發了周後運的創作靈感。

加上對蔡鍔將軍光輝人生的崇敬及同鄉情結,他勇挑大任,承擔起撰寫《護國將軍蔡鍔》和《儒將蔡鍔》的使命。為此,他不辭辛勞,遠赴長沙、北京、上海、雲南、貴州、四川等地採訪考察,還請教過多位對蔡鍔將軍有深入研究的學者、專家,蒐集了不少歷史資料。他一邊務工,一邊寫作,為廣泛查證蔡鍔將軍生平資料和傳聞軼事遠赴日本求證。為了寫護國將軍蔡鍔,他前後花了6年時間,修改13次之多,最終也贏得了廣泛的好評。

有了這次的創作經驗之後,周後運對歷史名人的創作熱情更加熾熱。作為農工黨黨員的他,又開始醞釀為農工黨創始人鄧演達撰寫一部個人傳記。2014年4月底,由構思到創作出版,歷經10年,15易其稿的《碧血丹心——鄧演達傳》正式與讀者見面,首印5萬冊。後來,這本書最終榮獲惠州市第六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圖書獎,還獲得了專項文學創作獎金。

把新書捐贈給家鄉學校

寫完蔡鍔和鄧演達系列文學作品之後,周後運本想休息一段時間。這期間他常去飛鵝嶺和東徵陣亡烈士紀念碑等處瞻仰革命遺址。在這個過程中,他瞭解到了開國將軍袁也烈的革命故事。

袁也烈也是湖南洞口人,不僅在惠州、廣州、梅州、韶關留下深深足跡,在廣東諸多戰場也留下他浴血奮戰的身影。因此,袁也烈成為周後運心中情牽湘粵的紐帶,他決心以書立言,歌頌英雄。

為了寫好袁也烈,周後運與袁也烈將軍的親屬取得聯系,徵求他們的意見,調研採訪第一手資料,補證有關史料。對袁也烈生活較久的地方,進行認真訪談和調研,形成了數以萬字的調研提綱,漸漸地,袁也烈的形象在周後運的腦海中由文字走向鮮活。梳理完了讀書筆記和調研提綱之後,周後運開始創作長篇小說《開國將軍袁也烈》。

經過幾年的努力,2018年11月,《開國將軍袁也烈》終於出版發行,該書共46萬字,分五大篇三十八章,巧妙地將袁也烈的成長,融入了中國革命大潮這一歷史背景中。

湖南綏寧是革命老區。4月8日,周後運千里迢迢將新出版的3000冊《開國將軍袁也烈》新書運到綏寧,舉辦主題為“發揚革命傳統、傳承紅色文化”《開國將軍袁也烈》捐贈儀式,將新書捐贈給寨市學校,並為革命老區的羣眾講述了袁也烈的革命故事。

文/圖 本報記者宮曉磊 通訊員李 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