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外銷不如預期,屏東鹽南村長楊文峯表示,預計兩個月後就可以供應符合標準的香蕉出...
香蕉外銷不如預期,屏東鹽南村長楊文峯表示,預計兩個月後就可以供應符合標準的香蕉出口。 記者劉學聖/攝影

今年六月香蕉價格低迷時,農委會為了救蕉,多次對外表示「國家隊」臺灣國際農業開發公司(臺農發),將外銷一二○公噸香蕉到中東。但根據六月出口貿易統計資料顯示,我國出口中東的香蕉才兩貨櫃廿三公噸,七月初也僅銷出一貨櫃就沒下文了。

農委會國際處副處長林家榮解釋,農委會宣稱臺農發要賣一二○公噸香蕉,是說陸續會出貨,並非當月就要達標;後來因找不到相對應的外銷品質香蕉,沒再出貨。他表示,臺農發是農委會輔導成立的純民營公司,農委會後續仍會盡力協助。

甫從中東杜拜回國的臺農發發言人張皓鈞表示,六月確實出了兩櫃、廿三公噸,但七月也出了一貨櫃就沒再出貨了。主因七月初,南部連續下大雨,加上高溫,香蕉長得很快,加上部分蕉園受損嚴重,已無足以達到外銷品質的香蕉可出貨。

張皓鈞表示,臺灣的生產就是這樣,香蕉多到滿出來,卻沒足夠外銷規格的香蕉;他這次去杜拜,就是跟客戶溝通此事,七、八月臺灣存在颱風的威脅風險,盼客戶能理解,給臺農發機會,到秋天氣候相對穩定時再出貨,希望十月前可把香蕉出完。

逢甲大學國際貿易學系教授楊明憲則表示,臺灣農業是小農經濟,作物多元,是否具有長期供貨的能力和和競爭力,需要思考。

他認為,臺農發的關鍵定位應是建立從產地到國外的供應鏈和銷售模式,成為國內相關產業鏈示範,不能期望臺農發消化所有生產過剩農產。

他說,臺農發須強化整合能力,重新經營好外銷市場,對外報價、通路都很混亂,有賴國外長期通路的經營,及從產地到銷售供應鏈環節的整合,也需要更多農民、貿易商參與,纔可能做得好,這都需要時間。他認為,臺農發應自我期許成為國內供應鏈典範,建立模式並對外推廣,大家才願參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