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或許是現在年情人最大的「一門課題」,或許年輕人心中常常會存有疑惑「為什麼爸爸媽媽那代都能夠買得起房子?」。(示意圖/pixabay)
▲買房或許是現在年情人最大的「一門課題」,或許年輕人心中常常會存有疑惑「為什麼爸爸媽媽那代都能夠買得起房子?」。(示意圖/pixabay)

買房或許是現在年情人最大的「一門課題」,或許年輕人心中常常會存有疑惑「為什麼爸爸媽媽那代都能夠買得起房子?」,固然台灣經濟起飛和房價不高佔很大因素。但近日有一位阿嬤分享自己的「買房術」,心態單純無炒房,沒想到變成意外增值的土地財。

▲在民國 70 幾年時有建商蓋了一棟透天厝約 150 萬元,阿嬤就想說「存房」然後慢慢繳工程款,同時也可以存給兒子結婚用。(示意圖/NOWnews 資料照片)
▲在民國 70 幾年時有建商蓋了一棟透天厝約 150 萬元,阿嬤就想說「存房」然後慢慢繳工程款,同時也可以存給兒子結婚用。(示意圖/NOWnews 資料照片)

根據《三立新聞》報導,一名讀者曾分享他自己阿嬤的經驗,賺來的錢拿去標會「當理財」,在民國 70 幾年時有建商蓋了一棟透天厝約 150 萬元,阿嬤就想說「存房」然後慢慢繳工程款,同時也可以存給兒子結婚用。而交屋後兒子剛好要娶老婆,順勢房子就過戶給兒子,讓他繳貸款,讓兒子輕鬆成家。這名讀者更說,阿嬤只是單純想存房,兒子也能得到這份心意的福氣,沒有想說要靠炒房賺錢,跟現在許多炒高房價的「投資客」貪婪的心差很大。

而屋比趨勢研究中心總監陳傑鳴指出,早期台灣老人家的觀念「很愛存錢,也會想存房」,許多長輩靠透過這樣累積儲蓄。但若以現在高房價的社會來看,恐怕許多長輩已經沒有餘力「存房」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