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中韓航線旅客數據來自飛常準大數據平臺,中轉旅客定義為在經過的機場繼續以其他航班號旅行的旅客,中轉旅客數據來源於韓國官方航空信息門戶系統。

近十年來,中國在韓國旅遊市場中的重要作用日益顯著,航空運輸作為兩國間主要交通方式,中韓航線上旅客運輸量也飛快增長,2016年中韓航線旅客運輸量達到高峯,突破1800萬人次。伴隨着這一市場的增長,中方航空公司紛紛投入了大量運力,2016年中方航空公司數量一度達到15家,但從市場份額來看,中方航空公司市場份額上幾乎始終處於弱勢。

CADAS:中韓市場5年回顧 中方航司份額下滑明顯 新聞 第1張

2016年中韓航線上的旅客運輸量是這一航線的歷史高峯,同時也是中方航空公司市場份額最高的一年。按照旅客運輸量計算,2016年中方航空公司市場份額達到50.76%,首次超過韓國籍航空公司。

2017年受到薩德事件影響,中韓旅遊市場遇冷,中國赴韓旅客同比銳減48.3%,奧凱、海航、祥鵬等5家中方航司先後退出,中方航空公司市場份額再次降至47.6%。

2018年,韓國籍航空公司繼續增加運力投入,即便部分2017年退出的中方航司恢復運營,但中方航空公司整體市場份額依然較2017年進一步下滑。

經CADAS整理,2019年1-4月,雖然東海航空加入運營,但中方航空公司按旅客量計算市場份額進一步下滑至44.81%,較2018年降低2.7pct。這樣的市場現狀不得不引起有關方面的關注與警惕。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中方航司在中韓市場上處於弱勢,且隨着韓方積極佈局中韓市場,雙方航司市場份額差距有進一步擴大趨勢。將2019年1-4月客運量數據與2018年同期對比,中韓市場整體旅客運輸量增長1.26%,其中韓國籍航空公司增長5.78%,中方航司則減少3.82%。

但從市場需求角度出發,中國赴韓旅客人數仍然持續增長,2019年1-4月,中國赴韓人數同比上升2.9%。另一方面,大陸赴韓旅客遠超過韓國赴大陸旅客,於中方本土航司而言有一定優勢:2017年,中國赴韓國旅客人數為416.9萬人次,而韓國入境中國旅客人數為263.6萬,僅為前者的63%。

近兩年,韓國航司的份額增長主要由低成本航空公司帶動。2014年,濟州航空在中韓航線市場份額為2.3%,2018年達到3.8%,而在2019年1-4月,濟州航空市場份額進一步增加到4.6%,超過春秋航空的市場份額,韓國低成本航空公司合計份額則從2017年的7.2%增至9.3%。與2018年同期相比,濟州航空為韓國航空公司在中韓市場貢獻了近一半增量,自身同比增速達到45.7%。

韓國籍低成本航空公司對中方航空公司市場份額的威脅甚至超過大韓航空和韓亞航空這兩家中韓市場最大航空公司。低成本航空公司票價水平相對優惠,客座率往往能保持在較高水平。2018年,濟州航空在中韓航線上平均單機搭載人次達到156,而市場全年平均水平為137人次。反應到中方航司和韓國航空公司整體上,則表現為2018年中方航空公司起降架次佔比為47.6%,而旅客量份額則為47.1%。

CADAS:中韓市場5年回顧 中方航司份額下滑明顯 新聞 第2張

隨着韓國低成本航空公司大舉進入中韓市場,除中方航司市場份額受到影響之外,韓國對中美客運市場的分流也值得關注。2018年,中國大陸經韓國中轉(不包含經停)的旅客佔中韓旅客總量的6.45%,一般認為,這類中轉旅客主要為中美市場間旅客。隨着近年來中美直飛航班的增加,經韓國中轉旅客比例有一定程度下降,但中轉旅客量仍保持在一定水平。截止2019年當前統計數據,經韓國中轉旅客比例為5.81%,較2018年有所降低。不過考慮到2016年以來,中韓市場上運力投入停止了實質增長,若未來韓國低成本航空公司大幅增加中韓航線運力投入,韓國對中美旅客的分流影響值得引起重視。

CADAS:中韓市場5年回顧 中方航司份額下滑明顯 新聞 第3張

今年中韓雙方擴大航權安排後,韓國已對139班客運航權進行了分配,其中低成本航空總計增加每週118班,全服務航空公司增加每週21班,濟州航空與德威航空獲增航權最多。目前我國尚未分配中韓新一輪會談後新增航權資源,但如上文所述,濟州航空、德威航空在單機搭載人次上遠高於市場平均水平,其運力增長可能將導致韓國航空公司市場份額大幅提升,中方航司市場份額將隨之受到一定沖擊。

CADAS(www.CADAS.com.cn)只關注真相。

CADAS分析師團隊是民航資源網專注於行業趨勢研究、市場觀察的研究團隊。團隊依託民航資源網第一時間掌握全球航空業資訊,藉助飛常準(VariFlight)大數據挖掘航空數據背後的祕密。匯聚各方力量為行業上下游企業、個人客戶提供服務。

CADAS辦公地點:上海、北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