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2019年的休假規定。「五一節,放假1天」成為了公眾們關注的重點。

五一不調休,當天放假,意味著沒有了小長假,孤零零的一天假期,給習慣了黃金周、小長假的很多中國人來了一個小打擊。

從最開始黃金周概念的提出,到後面小長假的出現。本來最理想的局面應該是:國家層面,經濟上刺激了消費,民生上提升了民眾獲得感和幸福感;大眾層面,辛苦掙的錢有了花的時間,假期的延長給了自身更多的休息時間。兩相適宜,皆大歡喜。

然而,隨著社會整體跟著發展速度漸變衍生的種種道德價值觀作祟。「黃金周不再黃金,小長假全是雞肋」成為了每一個人不得不面對的尷尬現實。

一是交通出行不便。中國人的春運,自從光榮媽媽政策實施過後便成為了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大地上的一場浩劫。多了小長假,就意味著不僅春節國慶,元旦、清明、五一、中秋全都成了出行者的苦旅修行。出門堵,回家堵,高速公路憋尿苦。好不容易到了景區,在一層層人浪中擠進擠出,在一道道肉牆裡鑽來鑽去,排隊等半天,就為看一眼的事例比比皆是。真不明白,對於現在惜時如金的現代人來講,這樣的旅遊到底有什麼意義?

二是旅遊景區不行。不管你是三星四星五星級,哪個景區到了旅遊高峯期都成了一個災難區。比淡季高得離譜宰人從來不帶商量的奸商,時不時冒出來硬要你買東西不買還又打又罵的導遊,不懂得排隊插隊有禮還TMD態度挺橫的混蛋,端著長槍短炮搶佔有利攝影位置的各個年齡攝影愛好者,弔兒郎當看到美色就像上去親近的月拋男兒,古人寫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在小長假短短三天便可見到大半。

三是在家待著受累。所有的小長假黃金周幾乎都是婚喪嫁娶的高峯期。你不是說平時沒空嗎?沒關係,咱們小長假來,你總得有空吧?中國人最大的古代陋習,我認為就是紅白喜事。結婚說的是要所有人見證自己的幸福,可你TM自己幸不幸福你不知道啊?需要給所有人看嗎?說到底,還是為了兩個子——面子+份子。死人就更別說了,請一個什麼所謂的歌舞團又唱又跳,敲鑼打鼓放鞭炮,你們到底是在給死者送別還是在給死者添堵。小長假黃金周也是走親戚的高峯期,去領導那送送禮,去親戚那兒喫個飯,本來不多的假期,人人都成了公務員,都為他人服務了,自己的時間,丟光了,身體,也累垮了。

造成這一切的原因,大抵是這麼幾點:

首先,旅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乏力。中國的所有旅遊景區,無論專家怎麼規劃,都沒有對承載量有一個科學的估計。這卻取決於中國政體的特殊性,地方官員往往換屆就走人,雖然現在開始既往要咎,但是仍然有很多政府官員為了政績(不是為了民眾,因為民眾的支持並不能百分之百保證頭上的帽子)追求短平快的政績工程。旅遊景區只要修好門前路,栽好門裡樹便是極好的。到這裡怎麼來、喫什麼、住哪裡、尿何處、怎麼走都不是考慮的首要問題。交通、衛生、醫療、商業配套成為制約所有中國式景區向真正服務型景區、品質型景區發展的最大障礙。

其次,國民思想觀念未完全適應新時代。中國人幾千年的老傳統,是鄉土中國,農業文明,需要人,需要勞動力,需要香火傳承,需要左鄰右舍。於是放開生,想生多少是多少應運而生。我可以負責任地說一句,我認為這是一種典型的不顧未來,突破環境承載量的策略。在將來的將來,很可能被打臉。人多,肯定會導致資源的耗費加劇,貧富的差距拉大,社會的矛盾增多。可是,這些,制定政策的專家們肯定沒想過。還有那句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就得讓人為了人際關係疲於奔命,為了可能一輩子都用不上的所謂人脈資源而耗費心力去走街串巷。

再次,經歷城市化的最痛苦轉型期。城市化浪潮的加劇湧動,大多數的人都湧向了城市,大多數的人才都湧向了城市,而大多數的潛在動蕩人羣也在湧向城市。人,要喫要喝,就得有錢,要錢,就得工作,要工作,就得有崗位。就業者不擇業,因為很多自身條件不足只能被選。招聘者不擇人,因為你給不起高工資只能找接受底薪的人來做。在這城市化愈演愈烈的浪潮中,經濟復甦、社會穩定等等具體需求都在經歷前所未有的重大考驗。

最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未完全普及。目前的中國,決策層面主要是50後60後,中堅執行層面的主要是70後80後90後,社會的主流價值觀覆蓋最廣的僅僅是其中幾個年齡段的主要人羣,而非所有中堅力量。這就造成了目前社會網路直播亂象、旅遊亂象、科研亂象。正所謂我看的人越多,我就越喜歡狗。人的原罪心態,需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去糾正,而目前,還沒有哪個地區能夠真正地將核心價值觀普及到轄區的每一個人。思想的高低存在差距,人羣的素質存在差異,一切的不美好都無法徹底消除。

要想解決問題,首先要看清楚問題從哪裡來。既然知道了原因,解決辦法粗淺來講也就這麼幾個事兒。

要振興經濟,廣開渠道。目前尚且處於改革深水期的中國,在改革紅利未顯現的當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未完全展現生命力的今天,一切的經濟復甦手段,都是有必要的。對於社會財富來講,不能僅僅是刺激大眾消費,而是要想辦法把大眾的荷包先裝滿。你想想,一個普通家庭,房貸+水電氣費+衣食住行還能剩下幾個消費的錢?要是大家都像老美一樣刷爆自己的信用卡,那麼銀行又會有多少爛賬等著計入年底總盤子裏。從政策上刺激而不是幫扶,從監管上放寬而不是放手,比如開放小規模作坊、開放多種新型盈利模式,推動配套式商業綜合體建設,要做的還有很多。物質,決定了意識。

要社會穩定,縮小差距。打壓房價是一條,讓大眾有的住。壓縮特權空間是一條,實現真正公平公正。鼓勵均衡發展,鼓勵返鄉創業,繼續深入實施鄉村振興,針對貧困地區、落後地區、閉塞地區,制定一系列優惠政策,促使其走出去開發開放。如果人人有飯喫,沒人會去報復社會。如果人人有文化底蘊,沒人會去喪失理智亂砍幼兒。培養高精尖人才要做,注重低收入地區開發和教育更要做。以智注人,以志扶人,以質育人。讓人和人的差距沒那麼大,至少讓兩個接壤的階級之間少一點隔閡和界限。意識,也反作用於物質。

要加強監管,穩定市場。對於所有市場的秩序,都應該由政府出面進行監管。監管和幹預是兩回事,我們現在的市場,如旅遊、運輸等等,往往是出現了大問題纔去事後管理,很少有根據新社會新規則來適時超前調整的前置監管。作為執法者,也要有提前思考的能力,做好提前進行監管的準備。對本已發生的市場亂象,更應該嚴管嚴打,做到零容忍。有時候,有些人,就需要不停敲打才奏效。除了打擊亂象,對市場的不足也要做好管理,可承受範圍內的高標準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必須放到每一個地方政府的項目開發建設中去。

取消五一小長假,少了一個消費周,卻給了每個人新的休息機會。一天不算多,但是以後,應該還會有更多的一天假期出現在我們的生活裏。真正的自由,是心靈和身體的自我控制。而這一天的假期,給了我們不去串門的藉口,給了我們適時調整的24小時,更是給了我們新的,自由。

腦子裡突然閃現出《勇敢的心》裡面威廉華萊士砍頭前的怒吼——「Freedom!」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