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朱由檢,明朝第十六位皇帝,後世稱為崇禎帝。

其即位時還不足18歲,但是這位』少年天子』即位之初 ,即罷那位人見人怕的「九千歲』魏忠賢,定逆案,誅殺其黨羽;毀《三朝要典》,鞏固了自己的統治地位,建立起自己的絕對權威,大有勵精圖治之志,使得朝野上下為之一振。

崇禎在位十七年,勤政理事,幾無一日安枕,雞鳴起床至夜半,往往焦勞成疾。其不好奢侈,節儉自律,不近女色,宮裡從來沒有宴樂之事,曾六下罪己詔,是一位年輕有為的皇帝。

可惜生不逢時,其接下的就是一個爛攤子,內外交困,已積重難返。且崇禎帝性多疑,朝廷門戶之爭未絕,疆場將驕兵惰,大勢已傾,內地災荒頻繁,農民起義軍遍地烽火,愈演愈烈,幾遍海內,雖經殘酷鎮壓,亦杯水車薪,無濟於事。外有後金屢屢犯邊,不堪其擾。

史上評價崇禎求治太急,所用非人。尤其是寵任閹黨,各鎮將帥,必令閹黨人監軍,屢屢敗北,尤未醒悟,直一敗塗地,仍用閹黨出守要害關口,一誤再誤!前有李自成農民起義軍兵臨城下,後有後金金戈鐵馬,虎視眈眈,乘虛而入。崇禎曾想出戰,卻因膽怯錯過最佳時機,至使外城陷落。當是時,孫傳庭戰死,關寧鐵騎在抵禦清軍不能來救,大明已無將可用,無兵可調,全無退路,觀乎京師,已是岌岌可危,直到后妃自盡,性情剛烈之崇禎帝無奈喋血書詔,披髮投繯一命嗚呼爾!


謝邀。

萬曆30年不上朝不錯,但是他接手的是隆慶中興的好底子,接手後又有張居正給他打了十年的基礎,所以經濟上可保無虞。在位期間,雖有幾次戰爭,卻都規模不大,對財政沒有造成大的影響。也沒有遇到大的自然災害,百姓生活穩定,也就不出現民變之類的現象。

其次,萬曆年間自張居正去世後,內閣及六部官員相對比較穩定,閣臣、督撫與內官等之間雖互相牽制,但沒有出現不可調和的矛盾。朱翊鈞雖不上朝,但軍國大事一應還是要他親自拍板,君威尚在。況當時遼東一帶後金未成氣候,所以國內局勢穩定,內憂外患之困局。

待皇位到了他孫子朱由檢手裡,已今非昔比。經濟上遭遇連年天災,入不敷出。人事上黨爭日盛,官員唯黨系利益是從,無暇顧及國家安危。天災與庸吏結合,產生了風起雲湧的農民造反,使朝庭顧此失彼,應接不暇。財政困難又造成無兵可用,雖有能臣驍將數次平判,但東方平了西方又起,終成燎原之勢。後金努爾哈赤又藉機煽風點火,宣布「七大恨」以勵士民,並收攏人心,蠢蠢欲動。在內外交困的局勢下,朱由檢縱勤勉克己,怎奈日薄西山,無力回天了。


萬曆皇帝就是明神宗朱翊鈞,年輕時的他也勵精圖治,支持張居正進行改革,有很多的作為,主持了萬曆三大征。後來他為什麼疏於朝政,貓起來不上朝?是因為他的兒子朱常洵。萬曆的長子是朱常洛,但是萬曆不喜歡他。萬曆喜歡的是老三朱常洵,因為老三是萬曆的寵妃鄭貴妃生的兒子,而老大朱常洛是宮女所生。

其實萬曆的生母李太后地位也不高,原來也是宮女出身。萬曆因為出身的問題不喜歡老大,實在是不應該。

但是立太子的時候,萬曆要廢長立幼,立朱常洵為太子。這一決定遭到大臣們的極力反對,儘管萬曆對大臣們進行強力的打壓,依然無濟於事。最後只好妥協,立朱常洛為太子。

萬曆由此恨透了這些大臣,不願意上朝理政。朱常洵被出為藩王,就是被李自成燉了做成福祿宴的福王。朱常洵生活極為荒淫,而且捨命不舍財,及其吝嗇。

萬曆耗天下財以肥福王,賞賜大量的土地、錢財給福王,國家由此衰敗。福王則活的很滋潤,體重達到了三百多斤。李自成起義軍攻克洛陽,捉到福王,竟然把福王和鹿一起給燉了,成為福祿宴。

所以萬曆看似不上朝對國家沒有影響,但危機已經被種下了。

這時候後金已經開始崛起,明朝在薩爾滸之戰一敗塗地,徹底喪失了在遼東的主導權。為了抵禦後金,需要大量的軍費開支,這成了明朝巨大的負擔。

明朝實際亡於萬曆。

崇禎接手的明朝是一個亂攤子,已經病入膏肓。如果崇禎有能力,還是有希望力挽狂瀾的。

但是老朱家的皇帝都很摳門,殘酷剝削下層老百姓,殺貧濟富,導致農民起義,丟了江山。

起義軍攻破洛陽,殺福王,開城的是明朝士兵。攻北京時,明軍也是毫無鬥志。

就是萬曆、崇禎這樣的皇帝,明朝能不亡嗎?


明朝末期貌似一個癌症晚期的病人,而崇禎皇帝恰似一個倒霉的主治醫師。

崇禎皇帝最終「煤山自盡」的結果很壯烈,以悲劇收場,但這個卻是他自己種下的苦果。

崇禎雖然是一個勤政的皇帝,勢必親為,他雖有一腔改良革新之熱血,但其不擅帝王之術,在已經風雨飄搖的大明朝堂紛爭之中的權利平衡上出現重大失誤——矯枉過正、忠奸不分、錯誤百出,以至於朝堂上下人心惶惶,矛盾不斷。政,各自為政;軍,軍閥割據、不聽中央調度。長期這樣的局面造成朝廷動蕩,民間反抗不斷,以至大明王朝內困外患最終以悲劇收場。

崇禎皇帝是中國帝王歷史中稍有的勤奮皇帝,但其貫穿始終的「糊塗勤政」不僅不可能復興大明帝國,反而使明王朝的亡國卻成必然。


謝謝悟空小秘書的邀請!這個評價有點複雜,在歷史上李自成曾在東征北京時發布的討明檄文中說祟禎帝並非昏君。以後的史界也說明亡實始於萬曆帝起,以後就每況愈下,積重難返,崇禎帝是背了他們的黑鍋。這正如時下的某些官二代,富二代們依靠他們的父輩的基礎,事業做得順風順水。紅紅火火。而那些底層的人,在事業受挫時,就認為自己沒有一個好爸爸一樣。誠然有背景有影響,至少事業上坦途多,易成功,但自身素質應該是第一要素。朱元璋的事業是他的哪個親戚或父,祖給他留下的大明基業?朱元璋青少年時期的身世,文化,權利不知要比崇禎在位時是無法對比的,簡直是天堂地獄。大明王朝在朱由檢手上亡國,他應該有八成責任的,下面就讓我們來認識一下朱由檢:.一,朱由檢本是朱由校的異母弟弟,因朱由校駕崩無子嗣,按古訓兄終弟即而登帝位的。朱由檢登位時已經有十六七歲了,並不是小孩。而明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中央非常集權的王朝,沒有哪個權臣敢擅作主張的,只有極少的宦官乖巧,摸清皇上的脾氣,順著皇帝的意思行事。如嘉靖帝,萬曆帝多年不上朝,中央政權還是照樣運行,並沒有哪個權臣有非紛之想。朱由檢上位後就除掉了魏忠賢及其黨羽,於是就沾沾自喜,自詡中興之主。以後就只相信自己的能力,事必親躬,五更就上班,半夜後還未休息,政事無論巨細親自批閱,然後就交給臣下去辦理。如果事情出乎意外,就把責任全推給臣下,問責,問斬。這點朱由檢在臨死的罪已詔中說是:諸臣誤朕。二,朱由檢在位十七年,這個時間也不算短,有些開國帝王能以一介草民用十多年打出天下的。而朱由檢卻把國計民生弄得愈搞愈。如關外滿清的崛起,關內的農民起義,造成的內憂外患,有臣子建議朱由檢外和內剿的政策,但朱由檢認為這樣做有失天朝顏面,要臣下喑中行事,不料要事露,遭人反對而不了了之。李自成東征後,有人建議南遷,朱由檢同樣認為不光彩,要眾大臣都贊成此議才肯,哪知眾人都摸清了朱由檢的脾氣,而不吭聲或反對,結果又作罷了。三,朱由檢時期的英才還是不少的,只是他急於求成和多疑善變的性格把那些英才搞的不能大顯身手了。如袁祟煥本是遼東的明長城,清軍的幾次入華北,都不敢從山海關過,在清軍圍困北京時,清軍略施小計朱由檢就把袁崇煥殺了。洪承疇,孫傳庭都是明未的干城。洪承疇的援錦之役,洪想步步為營,穩紮穩打,而朱由檢要速戰速決,結果洪承疇被俘以資敵國。而孫傳庭在潼關以死報國。象周延儒,陳新甲等人都是用而棄,棄而用,最後賜死。四,綜觀朱由檢在位十匕年,他是勤政而為,但不得法,思想過於主觀,.沒有度量氣量,不敢放手讓手下放手去干,至使國運每況愈下,最後成了亡國之君。如果祟禎帝生在太平盛世也許能做一個守成帝王,但亂世不行的。


謝邀。崇禎是明朝末代皇帝,和很多末代皇帝不同的是崇禎沒有荒淫暴虐的過失,相反他很勤政,也很自律。結果明朝卻亡在他手中,這真是歷史給他開的一個玩笑。如何評價崇禎帝?

首先,他自身有興復的志向,而且一直為之努力,這是不可否認的。

其次,他接手的是一個爛攤子,要整治難度不是一般的小。

再則,崇禎的薄弱點也是很顯著的,從一定意義上講,他的弱點是導致明朝滅亡的根本原因。他性情急躁,務求完美,又不重視基礎性的工作,總想著急於求成。同時他志大才疏,沒有堅定性。他接手明朝的時候,明朝雖然內憂外患,有點積重難返的味道。但是遠沒有到不可救藥的程度。正是崇禎不斷出昏招,打亂牌,使得問題不但沒有解決,反而不斷向無法挽救的深淵跌落。 比如他在位十七年間,先後換了十幾個內閣首輔,又如他殺害了袁崇煥等名將。明朝在他手裡不亡是天理難容。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崇禎帝應該會發出這樣的感慨吧。

用我們現在的眼觀來看,崇禎矯枉過正,當時的大明已經岌岌可危,就像一個風雨飄搖中的小舟,這艘小舟應該需要的是隨波逐流,儘可能的先保證別翻船,待平穩之後在增加船的面積,使其具有遠航的能力,而不是在風雨之中增加個大大的風帆,想一下子航行遠方。不翻才怪。

崇禎帝就是這樣做的,雖然北京淪陷之後,死的悲壯無比,我覺得這是懦夫的行為,死容易,活著才艱難,以發覆面無顏面對列祖列宗,說的好聽,雖然明朝講究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但是這個時候,我相信各位先帝都希望崇禎保存實力東山再起,而不是在那裡弔死。

崇禎是勤勞的,但是又是糊塗的。


謝邀。

筆者曾經回答過類似的問題。對於題目中所謂的「安居樂業」,沒有任何史料支撐,反而是在萬曆末期,由於太監暴力徵收礦稅導致民怨四起,各地地方官由於皇帝不上朝而無法得到任命從而令地方事務混亂;而西北的民變,也是從萬曆時期開始的。

對於題目中的問題,筆者曾經有一篇回答,如下:

事實上,這個問題應該分為三個層次來講,只要理清這三個層次,那麼,那麼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第一層,萬曆的怠政和崇禎的亡國存在因果聯繫。有說法,明實在亡於萬曆。這並不是說明萬曆朝的時候明朝就已經滅亡了,而是在說,萬曆皇帝乾的很多事情,對明朝造成了不可逆的危害,都促成了明朝的滅亡。再打個形象的比喻,十個人一起砍樹,前九個已經把樹砍得只剩下最後一點粘連處,最後一個人輕輕一揮斧子,樹就倒了,你不能提這樣的問題吧:為什麼前九個人使勁砍樹樹都沒倒,而最近一個人輕輕一砍就倒了? 所以,真是萬曆埋下的因,造成了崇禎滅亡的果,但凡割裂這兩者關係的,都是流氓邏輯。

第二層,萬曆怠政之下,國家運行的真的流暢嗎?萬曆年間,不知道為什麼給人一種欣欣向榮的錯覺。除了江南地區因為貿易的原因繁榮以外,其他任何地方都非常差。皇帝不上朝,導致了地方官員奇缺,地方官的缺失,導致了地方稅收無法上繳,造成國庫空虛;而與此相對,皇帝卻為了內廷的財產而放縱宦官四處亂收稅,魚肉百姓,這樣做無疑強化了朝廷和民間的對立 除此之外,萬曆皇帝不上朝,導致了大臣之間的矛盾無人調節,使得黨爭愈演愈烈,可以說,天啟朝與崇禎朝的黨爭,萬曆必須背鍋。而連年的對外戰爭,導致了財政嚴重不足,尤其是在薩爾滸戰敗後,稅收進一步增加。而西北的民變,最早也是從萬曆年間開始的。 所以,這樣說來,萬曆年間實際上,沒有比崇禎年間強到哪裡去。

第三層,勤政等於善治嗎?作為一君主,崇禎的私德無所挑剔,但是他的為政舉措,簡直糟糕透頂。不信任將領,不信任大臣,對於大臣懷著皆可殺的心態,過分介入將領的指揮決策,這一切,都不是一個成熟君王應該做的。所以,崇禎雖然勤政,但其實做的不過是無用功,做的再多,也於是無補。

打個很形象的比方:艾滋病本身並不致人死亡,艾滋病人之所以會死亡,是因為艾滋病毒會破壞人的免疫系統,使得人的免疫系統癱瘓,到最後,任何的細菌感染都會導致人死亡。所以,如果對於一個艾滋病人,提出這樣一種疑問:為什麼他得了艾滋病沒有死,但卻最終死於感冒?這顯然是錯誤的。

以上。


明神宗朱翊鈞十歲即位,由大學士高拱、張居正、高儀輔政,張居正接任首輔後在李太后的支持下進行政治經濟改革,他實行了一條鞭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社會經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國力日漸增強,是為「萬曆中興」。


萬曆親政後,由於其性格不溫不火,深沉內斂,甚至軟弱可欺,與萬曆的軟弱忍讓相比,他的朝臣們卻變得越來越無所畏懼,他們以各種諍諫的名義,全方位地打壓萬曆,萬曆剛剛擺脫張居正的束縛,卻又遭到他的臣工們的擠兌,萬曆箇中滋味難以言表。 萬曆是經過長期儒家經典教育的君主,從來不會濫用刑罰對付那些欺君妄上的臣子,萬曆對他們採取的是放縱的態度;而明代講究名節,許多官員不怕受罰,他們不惜掛冠而去,哪怕拼個魚死網破也要維護他們所謂的真理,在萬曆十五年,萬曆帝選擇了逃避。


萬曆不上朝主要原因是皇權與文官制度發生了劇烈的衝突,皇權受到了壓抑,萬曆躲避群臣噴向他的口水,萬曆用消極的方式來對待也實屬無奈,他非常討厭這些文官書獃子。 萬曆不上朝接見大臣,甚至許多大臣都不知道皇帝長的什麼模樣;其實萬曆每天都正常的辦公,他運籌帷幄,國家大事小情都是他處理的,像著名的三大戰役(寧夏蒙古哱拜之亂、播州土司楊應龍之亂以及抗倭援朝戰爭)三戰皆捷,都是在萬曆的指導下進行的。

這三大戰役雖然取得了勝利,但也使明朝的人力物力遭到了重創,據史書記載,寧夏之役前後二十年用去帑幣二百餘萬,朝鮮用兵首尾八年,用去帑幣七百餘萬,播州用兵歷時二十七年,又費帑幣二三百萬,三大戰役接踵而來,使明朝元氣大傷,成為導致明朝滅亡是重要原因。


崇禎即位之初在以東林黨為代表的文官集團的幫助下誅滅了魏忠賢的閹黨,卻間接推動了文官集團的權力膨脹,又沒有力量來制衡他,因此崇禎與這些文官集團的關係非常尷尬詭異,兩者相互仇視、相互依存。


儘管崇禎志向遠大,勵精圖治,宵衣旺食,事必躬親,但他既無治國之謀,又無任人之術,由於東林黨人把持朝政,致使大量稅收流失,國庫虧空,只能向最底層的農民強征暴斂,,使得民不聊生,官逼民反,明末的眾多農民起義也正是在貪財苛政最嚴重的時期爆發的。

而遼東戰役也因為軍餉欠缺及東林黨的排擠無將可用而屢戰屢敗,崇禎儘管勤政,卻錯誤百出,致使內憂外患,最後只能以死殉國。 崇禎是一個被普遍同情的皇帝,他期望著明朝能夠在自己的手中迎來「中興」,無奈前幾朝的亂攤子積重難返,他有心無力。

據《明史.神宗本紀》記載:「故論考謂,明之亡實亡於神宗」,趙冀的《廿二史札記.萬曆中礦稅》:「論者謂明之亡,不亡於崇禎而亡於萬曆」,黃仁宇在《萬曆十五年》一書中說:萬曆皇帝與文官集團在立儲之爭觀念上的對抗,萬曆就以怠政來對文官集團採取報復,以萬曆十五年作為一條界線,這一年大明帝國以走到了它發展的盡頭。


也的確如此,只是因為萬曆的怠政使得朝政頹廢百業荒蕪,加上三次大戰耗資巨大使得國體空虛國力衰敗,就在萬曆死後的二十五年,明朝就徹底的滅亡了,可以說萬曆就是罪魁禍首,其次天啟皇帝也是熱衷於木工活從而怠政,他也為明朝大廈的倒塌出了一把力。


萬曆帝當初有張居正等人給打下的良好基礎,有老本,夠萬曆瞎折騰的,而崇禎帝接手的是個亂攤子,咬人沒人,要錢沒錢,窮的叮噹響,只能自己玩命瞎折騰;

萬曆與崇禎都是與文官集團耗著,萬曆是惹不起咱躲得起,而崇禎是正面交鋒,水火不容,搞得鼻青臉腫,萬曆的屁股崇禎來擦,萬曆享福,崇禎遭罪,萬曆亡國的鍋崇禎來背。



謝邀請,這個問題一直是我思考的問題。

老子無為而治的觀點,被許多人感到不可思議,但,現實中卻成就了中國最輝煌的王朝,延續了許多衰敗王朝的生命。

漢初幾任皇帝都以道家思想為治國方針,特彆強調無為而治,結果成就了強漢;唐初也奉道教為國教,結果成就了盛唐,反倒是劉徹和李三中年尊儒,導致了強漢盛唐的衰落。

就說這個萬曆吧,由於身殘,無為而治三十年,國家經濟卻取得了長足發展,蘇杭一帶,甚至出現了千機織戶的資本主義經濟模式,科學技術也空前地萌發,人民安居樂業。

反倒是那個天下第一愚惡胡塗蛋崇禎,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天天忙得象竄雞,國家被治得雞飛狗跳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