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为政治大学东亚所博士

检视相片
图片来源:中央社

最近赖清德院长急推托育新制,被讥讽将造成「托育之乱」。「好心」做错事,是耽溺于「转型正义」的自恋政权的正常症状,恐怕这一回也未必能急踩煞车。不过,少子化问题确实是台湾面对的最大问题,没有之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政的道德也是如此。比起正名运动之类的「阿意曲从,陷亲不义」,还有反服贸的「家穷亲老,不为禄仕」,包括陈水扁、马英九到现在蔡英文的政府,无法改变「不娶无子,绝先祖祀」的少子化趋势,是对台湾最大的不道德。

无论是否独立正名,两千三百万人都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就算因为不能通过两岸服贸协定而使台湾受穷,也是两千三百万人共同承担。没有正名或没有服贸,都是一时的喜悲;但是如果没有下一代,这个共同体就没有未来,甚至这个共同体还有没有道德的意涵,这个共同体内的个人有没有道德可言,通通都成了问题。

道德不是享乐,而是应该做的事。没有下一代的共同体,意味著这个共同体的个人无法做该做的事,甚至耽于享乐;如果按照圣经的标准,大概都如同索多玛和蛾摩拉一样,活该被大火给吞噬。而最要为共同体惨遭此劫负责的,自然是共同体的政治领导人。房价太贵,育儿费用太高,环境不友善,公立教育愈来愈不可信任,这些都是人们抱怨不愿生子的原因,也是政治人物应该承担的问题,因为这些都不是个别家庭或个别女性能够解决的问题。

少子化问题不仅发生在台湾,也发生在其他许多工业化社会。义大利、南韩、日本的状况也都颇糟糕,每年出生人数都只是高峰期的一半,每位育龄女性平均仅生育一个小孩左右。义大利在二十世纪上半,每年出生百余万人,现在已降至四十余万。日本在二十世纪上半,多数年份出生人口达二百余万人,到2016年已跌至不到一百万。二次大战前,日本的出生人口与美国相去不远,总人口还高达美国一半,现在每年出生人数仅是美国近四百万的四分之一,且仅与中国人口大省如河南、广东等相当。难怪诺贝尔奨得主福格尔(Robert Fogel)会预期生育率委靡不振的西欧,到2040年代经济规模会下降到世界的5%,而日本的经济规模会仅是世界的2%。

到2040年,每年出生一百万新生儿的日本,占世界经济的比例将从现在的5%左右降至2%,而只出生二十万新生儿的台湾,最多大概也只会是世界经济的0.5%左右。蒋经国晚期到李登辉时期,台湾的经济规模曾经逼近世界的1%大关,无怪乎当时的台湾在世界上也动见观瞻,但这种「淹脚目」的时代终究一去不复返了。

中国大陆也拉响了人口警报。在少子化政策下,二十一世纪以来其每年出生人口大约是1600万左右,这两年因为政策松绑,略多于1700万。如果不能改变大趋势,之后也很难维持在1600万以上,前途一样无光。但是大陆政府的行动力远强于多数国家,在抛弃一胎化政策后,现在一些地方已开始生育津贴政策,未来十余年将年出生人口钉在1600万左右,不出现断崖式下跌,还是有一些可能性的。如果做得到这一点,福格尔的2040年中国经济规模占世界40%的预期才能兑现。届时其经济规模,也恰恰与其人口与日本、台湾的比例相当。

缺乏足够的下一代,意味著老人津贴终将是坐吃山空,这对任何国家都是警讯,台湾如此,美国亦然。已有许多人讨论美国的福利前景;例如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雷根总统的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小布希总统的外交情报顾问Martin Fledstein,曾在《报业辛迪加》撰文〈美国爆炸的赤字〉,指出随著老龄化的加剧、医疗科技的进展、利率的提升,债务占国内生产毛额的比率将不可避免的增加。

进一步言,则享受「社安」福利的老年人的比率将提高,社安金占美国国内生产毛额的比率将从现在的4.9%增加到2046年的6.3%。联邦的健保计划支出也将从国内生产毛额的5.5%增加到8.9%,结果是社安金、健保与债务利息,就会将现在税率下收到的税一扫而空。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评估,现在出生的美国婴儿,每个人都立即分担超过四万美元的联邦公债,而到他们可以投票的时后,分担的公债将膨胀到将近七万美元。他们将被迫分担上一代人制造的庞大债务,且这些债务将减损他们的生活水平。

下一代被迫承担上一代制造的债务所形成的债务转移,当然是少子化的不道德的一个主要层面。这种不道德又因为福利国家与选票政治而放大,让国家寅吃卯粮,最终这个共同体必然要面对「年金改革」引发的震荡,在谁的福利应该被削减、谁的福利应该被保障的政治斗争中,国家内部的分歧将被血腥的剖开,让国家元气大伤。此外,国家财政破产的前景,会让更多人不愿生养下一代,这也已是台湾人不愿生育下一代的一大因素。就如林浊水最近指出的,「绿营青年选票流失:被年改吓死」。

此前我曾在《雅虎奇摩》撰文〈社民党何妨提议选举权降到0岁〉,就是基于这样的一个背景。确实,如同一些人所指出的,我们也可以延长退休年龄、提高女性劳动参与率等手段降低抚养率;但是如果这些改革可以做得到,改变少子化趋势的其他手段更应该可以做得到才对。

另外,如果政府能在两岸政策的态度上做出发夹弯的转变,还是有机会大幅改变台湾死气沈沈的现状。独派媒体美丽岛电子报7月民调指出,46.3%台湾民众赞成蔡英文总统以接受两岸都属于一个中国的一部分为前提与中国政府进行谈判,反对的只有36.7%。连「一个中国」都有46%,「九二共识」看来还是多数人可以接受的条件。有了重新启动的两岸关系,不仅「服贸」可以卷土重来,甚至还可大幅引入包括陆资,一同开发松山机场那块巨大的地皮。

本文前面提到「家穷亲老,不为禄仕」是三不孝的罪状之一。台湾的状况是不是家穷亲老?在这样的情况下还在两岸对抗上下功夫,不是对台湾人的不孝吗?反之,若能实现两岸和解,引进陆资,松山机场的地皮可以立即为台湾政府带进数以兆计的新资金,大幅改变当前的财政窘境,大量增加台湾的机遇前景,给台湾人生养下一代的希望。反之,若只是像台北信义计划区那样慢慢开发,每年几百亿的进帐,就变成杯水车薪,更对少子化的灾难前景无济于事。

 

检视相片

 

______________
【Yahoo论坛】系Yahoo奇摩提供给网友、专家的意见交流平台,本文章内容仅反映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Yahoo奇摩立场。有话想说?不吐不快!>>> 快投稿Yahoo论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