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黨中央、國務院印發了一份關於義務教育改革的重磅文件。

文件涉及了義務教育的方方面面,包括素質教育、教學方式、教師資源配置、課程教材、招生制度等。

最令眾多家長們掛心的,還要數第17條招生制度:

短短的一句話,囊括的卻是千千萬萬個家長為之掛心的教育資源分配問題,以及緊隨其後的學區房難題。

01

首先來解釋下,這條意見到底會給義務教育及學區房帶來什麼影響?

多數城市都存在一些優秀的民辦小學和初中。這些學校此前往往會先於公辦學校招生,通過各種各樣的考核形式,把當地的優質生源掐了去。

生源越是優秀,成績越是突出;成績越是突出,就會吸引越是優秀的生源。

久而久之,這些學校就會越來越強,其他學校對比之下就越來越弱,馬太效應顯現。

很多家長呢,則會兩手準備,先讓孩子去考民辦學校,如果考不上,再通過學區房的途徑就讀公辦學校。

按照新政的規定,以後民辦學校也得和公辦學校同一時間開始招生,如果人數過多就要電腦派位。

可能有些家裡沒娃的菜友還不知道這是多麼重大的一次變化!

首先,家長要在民辦學校和公辦學校中二選一。

其次,如果選民辦學校,不過的話就將面臨調劑,好的公辦學校也就進不去了!

最終的結果是,很多家長為了力求保險,會直接跳過民辦學校的招生,直接選擇公辦學校。

這樣一來,部分優質生源會迴流到公辦學校,學校之間的差距逐漸縮小,當前的「好壞學校」的體系也就面臨了挑戰,轉而回歸越來越公平的義務教育體系。

看到這你估計會說:這不是件大好事嗎?菜導你一驚一乍的幹嘛?

以前公辦民辦可以錯峰報名的時候,公辦的入學壓力並沒有特別大,所以如果你有一套學區房在手,基本就入學無憂了。

現在,民辦學校不保險了,家長就會想方設法讓自己的孩子去上好的公辦學校。

公辦學校的報名人數越來越多,學位供需矛盾變大以後,入學的邏輯就會從看房子歸屬變成多校劃片+電腦搖號這種更為公平的方式!

對於原本就買不起昂貴的學區房,從出生起就和名校無緣的中下層家庭的孩子們來說,這是一個絕對的利好。

即便你家沒有資產千萬,也一樣有可能得到在名校求學的機會。

而對於那些已經斥巨資買了學區房的土豪們來說,他們會猛然發現:學區房的價值邏輯,即將發生最根本性的改變!

學區房之所以貴,就是因為能保證一個穩定的公辦名校學位。而如今買了學區房也不一定能進得去,那麼你還會砸這麼多錢在房子上嗎?

另外,伴隨著生源質量的逐步平均和錄取方式的完全公平化,你會發現以往大家認定的「好學校」與「壞學校」的差距越來越小……

既然上不上傳統名校的區別也不再那麼明顯,那麼學區房的溢價也就會越來越低。

最致命的一點是,由於房產和學區的絕對聯繫正在逐步「脫鉤」,那麼學區劃片可能也會有所改變,就可能會出現之前為了A校買下某學區房,最後卻上不了A校的情況。

這麼總結下來,教育新政最大的利空其實還不是民辦學校的經營者,而是全國各地高價學區房的炒家們!

02

其實,像學區房這樣超脫普羅大眾價值認知設定玩意,盛極而衰幾乎是不可逆轉的宿命。

一直以來,爭搶學區房、學區房價格高得離譜的新聞俯首皆是。

由於優質公辦教育資源的稀缺,加上公辦學校的入學資格通常是和戶籍掛鉤的,戶籍則是和房子掛鉤的,所以一套好的學區房,一直以來都是跨越所有樓市周期的價值焦點。

搶學區房的目的不是別的,不過是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提升孩子獲得燦爛明天的概率。

而一套房子的價值曲線,也直接體現出如今社會上,廣大家長們的焦慮到底有多深!

平民階層擔心自己的娃兒受不到最好的教育,長大以後也把握不到階層躍升的機會,所以他們會砸鍋賣鐵買學區房;

中產階層害怕自己的娃兒長大以後無法延續父輩們打拚上升的勢頭,或者希望能給孩子更多的選擇餘地,不用再置身於激烈的職場競爭中苦苦掙扎,所以他們會想盡一切辦法,買下高溢價的學區房;

土豪們為了穩固自己已有的階層壁壘,讓自己的孩子從小就跟高社會地位、高財富積累家庭的孩子一起成長,也會在最頂級的學區豪宅上一擲千金,毫不手軟……

由於教育在中國所被賦予的意義和價值實在太重要了,所以直接與教育機會綁定的學區房,也就成為所有人關注的焦點。

沒錢的攢錢買總價低的老破小學區房;有點錢的要麼以大換小,要麼犧牲居住品質,就為一個好的學區;土豪們則更直接,用自己的真金白銀,捧起了一二線城市學區豪宅令人嘖嘖稱奇的天價。

最近上映了一部電影——《學區房72小時

》,就將中國家長的焦慮以及隨之上演的荒誕現實生動地呈現在觀眾面前。

電影中,主人公傅重是個大學教授,他為了讓女兒上重點小學,不惜賣掉正居住的兩室一廳,投入所有積蓄,只為一個老破小。

然而緊接著面臨房東跳價的困境,他便隨之向錢權交易的利益誘惑低下了頭。

有一句影評對此總結得十分精彩:

「為了買個學區房,家庭也不要了,工作也不要了,人格也不要了,最後人性都黑化了,一個溫文爾雅的大學教授,最後變成了禽獸。」

看起來雖然有些心酸,但這種事又每天都在發生,很多人都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03

為了學區房捨棄這麼多,真的值得嗎?

也許有人會說:我就是對自己的未來沒有多少信心,傾盡所有為孩子的入學買一個學區房,我覺得值!

但恐怕現今,這個問題的答案要再加斟酌了。學區房正面臨越來越多的風險,它背後的價值屬性開始土崩瓦解。

一紙文件就可以徹底改變學區房的命運,比如上文所說的這個重磅文件,而這種改變性文件正越來越多。

學區資源面臨著重新分配的風險,比如北京的「多校劃片」,打亂了學區房和學校的關係,戶主們面臨著更多的不確定性。

比如廣州的租售同權政策,不論是租房還是買房,都能享受同等的受教育權利。

入學規則也充滿各種變數。去年年底,深圳羅湖某小學規定:面積大於50平方的學位房,居住滿一年即可入學;面積低於30平方的,居住六年方能入學。

今年4月份,深圳福田區教育局公布的最新招生指南中,划走了福田某片區的重點學位。

上海前年就開始推行「五年一戶」,也就是戶地址五年內只享有一次同校對口入學機會。

而前不久,蘇州工業園區突然調整了學位鎖定期,「5年一學位」變成了「9年一學位」.

還有學校本身的變化,比如此前南京頂級名校拉薩路小學突發校區搬遷,比如隨著深圳外國語學校和東海集團合作關係的終止,東海花園業主的子女也就再無入學資格。

越來越多人發現,大家費死勁兒爭搶的學區房,很有可能竹籃打水一場空。

04

那麼,接下來到底還能不能買學區房?

在分析了學區房面對的種種變數之後,我們的結論是:當下投資學區房將面臨巨大的風險,入手需謹慎。

如果是小孩這兩年就要上學的話,由於教育公平化的各項政策還沒有那麼快落地,所以眼下因為好學區而買房還是可行的。

菜導必須提醒大家兩點:

第一,如果小孩好幾年後才上學,對於學區房就可以先採取觀望的態度,視政策落地的腳步再決定怎麼買房;

第二,比起購買單個學校的學區房,不如考慮優質教育資源聚集的區域。這樣一來,即便政策發生了變數,也不會對孩子以後上學的事帶來太大的影響。

最後菜導還想說的是,在子女教育這件事上,學區房只是一種方式,並不是唯一的解決方法。

對於孩子來說,學校是一方面,家庭更是一方面。家庭教育的作用並不會比學校教育來得弱,甚至更強。

有了學區房,上了好學校,也許學歷上相當漂亮,是10分。但如果家庭給的教育是0甚至是負分,兩者相乘得到的結果則為負。

沒有學區房,也許上不了好學校,學歷平平也許是6分。但如果家庭給的教育是8分,兩者相乘結果就是48,比前一種情況好多了。

所以,給孩子更多的陪伴,更多地和孩子進行對話,提升自己、並用自己的人格品質、視野格局、行為習慣給孩子更多的正面影響,或許比學區房來得重要得多。

好了,關於學區房的話題,菜導今天就說到這。如果對於學區房或其他房產置辦有任何問題,你都可以1元開通會員,到菜鳥理財APP上無限制地諮詢房產專家「業問」哦!直達鏈接:vip.cainiaolc.com/promo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