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經驗就是三要素:

第一:角度,怎樣選擇最好的完美表現光影;

第二:構圖,角度找好,沒有好的構圖也不行,這就是為什麼同樣在一個角度,兩個人拍出來的照片卻不同的原因之一;

第三:曝光設置,取決於你想拍什麼樣的風格的照片,是剪影,幻影,還是寬容度好的照片;

第四:等待,這一點很關鍵,等待最美光影的時刻,等待最佳主體出現的位置,比如行走在光影中的人物等等......

第五:光圈的運用,想拍背景虛化的攝影效果,就用大光圈,但是我不主張把背景全部虛幻乾淨,而應該有朦朧感的效果最好,想拍大景深,就用小光圈,這些都是因拍攝的主題而定。@頭條圖片 @中國攝影家協會 @頭條攝影 @光影


這個問題的重點是在於「表達」這兩個字。

我記得巴博恩說攝影是非語彙性的表達。非語彙性就是攝影的語言。

攝影的表達肯定是靠攝影的語言構成來形成作品。那攝影的語言包括哪些呢?它包括構圖、影調、明暗、色彩、線條、結構等。一個攝影師對美要有敏銳的感知和洞察力。我常說的,只有你能看到美,才能拍到美。所以在捕捉光影的時候,攝影師除了嫻熟的技術以外,還要有審美能力。

同時,攝影師要勤奮,在一個地方等待最佳的光影出現,有時去一次不成功,還要再繼續去,不厭其煩,呈現給別人驚艷的作品都是攝影師汗水的結晶。

有人會說好的光影靠運氣,但運氣也只青睞於勤奮的人。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441500001ed473c1ed9a", "vname": "", "vid": "v020166c0000bkmuvjj6936p40nkjg8g", "thumb_width": 640, "src_thumb_uri": "2abf100054286fd875e1d", "sp": "toutiao", "update_thumb_type": 1,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441500001ed473c1ed9a", "video_size": {"high": {"duration": 72.656, "h": 480, "subjective_score": 0, "w": 854, "file_size": 2793803}, "ultra": {"duration": 72.656, "h": 720, "subjective_score": 0, "w": 1280, "file_size": 7217145}, "normal": {"duration": 72.656, "h": 360, "subjective_score": 0, "w": 640, "file_size": 1837268}}, "md5": "af561f74e4f6cd20c68c47109a9f97be", "duration": 72.656, "file_sign": "af561f74e4f6cd20c68c47109a9f97be", "thumb_uri": "2441500001ed473c1ed9a", "vu": "v020166c0000bkmuvjj6936p40nkjg8g"} --}


有光影對比。最初步了


每個攝影師對於美的表達不同所以捕捉的畫面也會不同。


等待,突出主題和亮點的抓緊拍。


感謝邀請。似乎是一個哲學命題,著眼點還是要放在不同的角度,用攝影的語言表達一般不太會引起大眾關注的鏡像。


這個問題最簡單的回答就是——拍別人沒有見過的好作品。要美!要搶眼!要耐人尋味!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