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男恩人持續給食物予他們家庭接近一年~

資料圖片

個別地方因戰亂頻繁或政局不穩等,其居民須逃至其他國家,同時展開他們漫長的免遣返聲請者生活。原居於喀麥隆多年的Robert與Nadine Tene,二○○二年因為家鄉的政治危機而逃到香港,展開十七年免遣返聲請者生活,終獲加拿大政府批准以私人贊助難民計畫移民當地。Robert離港前接受訪問,稱香港是自己第二個家,在香港生活期間,遇上不少難忘的事情及好人,為感謝長期給予他們一家食物的王先生,更將二子的中文姓氏改為姓王。

Robert與 Nadine Tene(中及右二)與家人在灣仔合照。

成長在非洲中西部的喀麥隆共和國多年的Robert與Nadine Tene,因當時國家政局不穩而於二○○二年逃至香港。本來作為香港過客的他們,當時從未想過香港成為他們第二個家,並在香港展開十七年的生活,在此落地生根,誕下三名孩子。身為三子父親的Robert憶述,剛到埗的他,人生路不熟及語言不通的情況下,在香港國際機場滯留兩天,之後同行的太太Nadine Tene亦因體力不支而要送院治理,他們向聯合國的職員求助,其後獲轉介至香港國際社會服務社繼續跟進個案,並成為免遣返聲請者。

輾轉之間,他們一家終於在油麻地尋得住所,惟他同時遇到另一個難題。作為免遣返聲請者,他們不能在港工作,日常生活只能依靠本港社會福利署和非政府組織向他們提供的資金援助,而資助金額有限,作為一家之主的Robert為維持家庭的日常生活亦想盡辦法。

他留意到油麻地市場每晚七時蔬菜都會大減價,可用低廉的價錢購入,至於街市小販亦會每日凌晨開始丟棄昨日未賣出的蔬菜,並放在街市各個角落,亦是他獲取食物的另一個方法。Robert笑言,油麻地街市是他融入本港社會的起點,他每日都會與街市小販閒話家常,慢慢開始懂得說廣東話,第一個學會就是阿拉伯數字,他更即場向記者示範說出有關數字,相當準確。

作為異鄉人的Robert坦言,「我不覺得自己是外來人,香港是我第二個家,在香港生活期間,遇上不少好人。」他在港生活約三年的時候,儘管可獲取廉價蔬菜,但食物不足仍是一大難題。他憶述有日與長子在公園玩耍的時候,有位姓王的陌生男士主動與他傾談,並詢問「你的兒子是否肚餓」,然後主動給予兒子一個午餐。Robert直言該男士持續給食物予他們家庭接近一年,他將二子的中文姓氏改為王,以感謝王先生一直的幫助。

經過十七年的漫長申請,Robert一家終在去年十一月獲得加拿大政府批准以私人贊助難民計畫移民當地,並於早前離港前往加拿大。他盼在加拿大尋找工作,並成為商人或技工一展所長,並稱在港生活有不少難忘的事情,日後會再回香港與一班朋友聚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