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反要有造反的本錢,那劉封有造反的本錢嗎?

劉封是劉備的養子。劉備四十多歲了,還沒有子嗣,為解決這個問題,在荊州時收了劉封。後來劉備到了益州,有了自己的親生兒子,就是劉禪。按當時的規矩,叫嫡長子繼承製,劉封不是嫡子,連庶子都不是,只是個養子,繼承皇位沒他的事。而劉禪繼位,才是共識。因此,劉封造反沒有輿論基礎。

劉封剛猛,作戰能力不錯,但是和關張趙馬黃魏延姜維比還差一個層次。雖然跟隨劉備後建立不少功勛,但也只是個富軍將軍,在蜀國將軍中只能佔中游,功高震主的將軍造反都難成事兒,何況一個普通將軍。

沒有輿論支持,沒有能力,沒有追隨者,造反必敗,後果很嚴重,劉封又不傻,他能幹嗎?!

不過作為劉備的義子,還是有一定的心理優越感的,像關羽張飛那樣,除了劉備,其他人管理起來是會有點難度的。《三國志-劉封傳》說,「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

殺了劉封,劉備還流下了惋惜的眼淚。

怎能不惋惜?諸葛亮和劉封年齡相差不大,以諸葛亮的能力,諸葛亮在,劉封出不了大格,就因為擔心不好管,殺了劉封,從此缺少人才的蜀國,又少了一員大將,智慧英明的諸葛亮身上也抹上了一條黑。

感謝您的閱讀點贊!更多內容請關注豫仁遇見司馬光。


我覺得劉封一定會造反的。為什麼會這樣認為呢?這完全是劉封的性格決定的:

當初關羽戰襄陽,攻樊城水淹七軍,兵鋒正銳,曹操驚慌失措,為避關羽強大攻勢,曹操一度想遷都。然而,孫權趁關羽在前線奮戰正酣,悄悄命白衣秀士呂蒙偷襲關羽的大本營――荊州,此時情況危機,關羽急忙命人去上庸請求劉封出兵救援。

但劉封記恨關羽曾對劉備說:自己是螟蛉之子,不是親生的,不支持劉備立自己為太子。由此不去救關羽。從這裡可以看出劉封就是一個不明事理的人,我們都知道,歷朝歷代都恪守立嫡不立長,立長不立幼的原則,劉封既不是嫡長子,也不是庶子,他只是劉備收下的一個乾兒子。雖然立下了不少功勞,但劉備也沒虧待他,按說他也應該知足了。他應該理解沒有劉禪可能會立自己為太子,現在是劉備有了親生兒子,自己也就不應存非分之想了。

但劉封不理解,當劉禪登基後,他憑著勇猛帶走了一隊人馬,和劉禪分庭抗禮,要不是姜維及時趕到,劉禪還真不是劉封的對手,姜維打開諸葛丞相的錦囊妙計:突然明白了,原來丞相諸葛亮早就料到了劉封這一手。姜維連喊三聲,殺、殺、殺,只見斜刺里衝出一個人手起刀落,劉封人頭落地,臨死前終於看到了殺他之人,原來是曾經幫自己說話的孟達。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這得從沒救關羽時說起。孟達是丞相安插到劉封身邊的人,當劉備有了劉禪之後,諸葛亮和劉備就定下了這條毒計,目的就是借沒救關羽之事殺了劉封,但劉封僥倖不死,才有了放長線的計劃。等到劉封造反時,孟達才露出了廬山真面目。

(文/秉燭讀春秋,歡迎點評加關注。)


歷史的真面目永遠不可能被還原,後人只能通過當時的情形,設身處地分析不同勢力不同人物不同處境的心態,反向推敲其所作所為的動機。劉封會不會造劉禪的反?這個問題,與劉備為什麼將劉封賜死是同一個問題。

先來分析劉封與劉備的關係。《三國志·蜀書》中沒有單獨的《劉封傳》(當然這並不奇怪,除了諸葛亮外,連五虎將都是合併到一部傳中寫的),劉封與李嚴、魏延等人合傳,是為《劉彭廖李劉魏楊傳》。傳中對劉封身世交待得算是清楚:「劉封者,本羅侯寇氏之子,長沙劉氏之甥也。先主至荊州,以未有繼嗣,養封為子。」

劉封是劉備的養子,收養的時間為「先主至荊州」至荊州之時,這時劉備正於劉表麾下效命。為什麼為「養封為子」,傳中寫得也非常明白,是因為劉備「未有繼嗣」。從中可以看出兩方面問題:一,劉封是作為劉備的繼承人被收養的;二,劉封這個「繼承人」的前提是劉備無後。

劉備至荊州是建安六年(201年),這時劉備已四十歲。年紀漸長,膝下無子,所以收養了劉封,也是自然之事。建安十二年(207年),劉禪出生,劉備從此有了親生骨血,劉封的地位就開始尷尬了。只是此時劉備還不能稱為一方諸侯,比起地位的繼承問題,生存問題更為尖銳,而且劉禪畢竟還小,劉封又「有武藝,氣力過人」,所以劉封與劉備依然父慈子孝。

而等到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已入益州並自成一派,劉備勢力的繼承權問題就變得微妙了。再到關羽被殺已然是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劉禪十三歲,而劉備,已然步入花甲之年。此時的劉備不得不為劉禪的繼承權問題鋪路,就在此時又出了關羽事件。之後,劉封被賜死,三年後,劉禪繼位。

《三國志》中提到了一個細節:「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賜封死,使自裁。」話已經說得很明白了——劉封的存在本身便是劉禪繼承帝位的不穩定因素,更何況這個人不知和光同塵。劉備殺他,又何嘗不是怕他造反呢?


劉封

(?—220年),本是羅侯寇氏之子,長沙郡姓劉的一個人的(演義里作劉泌)外甥,劉備投靠荊州刺史劉表後,暫時安居於荊州,因為當時劉備未有子嗣,於是收劉封為養子。

劉封有武藝,性格剛猛,氣力過人。曾隨趙雲、張飛等掃蕩西川,頗有戰功,而後又統領孟達攻取上庸,深為劉備信任。

但是後來關羽敗走麥城,曾派部下廖化前來求援,但因為聽從孟達蠱惑,劉封沒有支援。而後又侵凌孟達,迫其降魏。孟達與魏將徐晃共襲劉封,並勸劉封投降,劉封不降,又遭部下叛變,敗歸成都。

然而劉備在諸葛亮的建議下賜死劉封,劉封自裁。

從此可以看出劉封從始至終都無叛逆造反之心,但只怪劉禪太多無能,怕會產生多餘的事端,所以就殺掉了劉封。


封既至,先主責封之侵陵達,又不救羽。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賜封死,使自裁。封嘆曰:"恨不用孟子度之言!"先主為之流涕。

以劉封的性格,會不會造反,不會好說,但至少肯定不服管,所以在諸葛亮的建議之下,劉備揮淚令劉封自裁,以絕後患。


首先 只討論三國志加裴注 演義內容不作考慮 劉封之死 有幾個人是繞不開的 劉備 諸葛亮 關羽 孟達 劉封之死的記載是很簡單的 五十個字左右 翻譯出來就是劉備認為劉封欺壓逼反孟達 之前又不救關羽 然後諸葛亮認為劉封此人性格剛猛 難以鉗制。從記載來看就是四個原因:逼反孟達 不救關羽 性格剛猛不易控制 。陳壽並沒有明說是否因為劉封的存在而影響了劉禪的繼位 我們不能因為諸葛亮認為他性格剛強就認為他要造反奪位 剛強=難以節制 得不出等於要造反 綜上 劉封在當時劉備眼裡是不具備造反條件的(畢竟說他難以控制的諸葛亮) 我們是否可以認為至少在劉備眼中 劉封的武職權力不足以造反。 所以我得出結論 劉封至少在死前不具備造反能力 最多像孟達一樣 投降魏國

那麼第二點就是造反的動機 造反 要麼是野心膨脹奪位性質的主動起兵(桓玄) 要麼是即將被殺的掙扎性質的造反(歷代造反的皇子) 如果是第一種 必須有足夠龐大的實力和支持者群體 而劉封 之前分析過 他僅僅是上庸一片區域的軍事領袖 並且作為養子 完全不具備大義的名分 既師出無名 又沒有足夠的軍事實力 劉封作為一個經歷過戰場洗禮的軍事統帥 排除他瘋掉了這種可能下 是不會進行奪位性質的起兵的 那麼就是第二種 假如劉禪想要除掉他 他是否會造反 但是歷史並未記載過劉禪與劉封之間的交流 所以我不作腦洞 可是以後期魏延的行為來看 即使在諸葛亮去世 與楊儀徹底撕破臉的情況下 身為征西大將軍 假節 南鄭侯 季漢武職第一人的他也僅僅是與楊儀一起寫信給劉禪互表造反 然後率部逃跑 完全沒有想過自己帶著人殺進成都的想法 劉封論級別 資歷 官職 威望 和魏延都不是一個等級的 魏延都不敢真的反 你一個劉封 除了瘋了 我想不到他造反的理由和勇氣


《三國之戰神劉封》是謝王堂燕所寫的網路小說,將三國時期劉備的義子劉封作為主人公,編撰其傳奇坎坷的一生,對原著中劉封一角進行了藝術加工,使其人物形象更加飽滿豐富。

圖片來源於網路

書中闡述劉封的一生為:尷尬的身份,近在眼前的劫難,遠在將來的悲劇結局,熟知這一切的劉封,只有奮起反抗命運的安排,在這個偉大的時代,為自己殺出一個光明未來。

回過頭來看這一文學形象的原型,在三國歷史中,確實是一個尷尬身份,他身為劉備的義子,註定將被捲入到繼嗣之爭當中,自劉禪出生以來,劉封這個人物形象逐漸演變為劉備集團中的一個不安定因素。劉封自成為劉備義子以來,就受到劉備身邊親信的大加防範,其中就包括了與劉備桃園三結義的關羽。

劉封在三國前期,著實為劉備的左膀右臂,立下了眾多汗馬功勞,在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一戰中,劉封奉命出戰,極大地鼓舞了蜀軍的士氣,惹得曹操大罵劉備派假子出戰,劉封首戰告捷,佔領漢中。雖然劉封在此戰役中表現非凡,但卻導致引火燒身,另劉備不得不對其有所防範。建安二十四年夏,劉備將劉封調離漢中,分管東三郡,同年秋天,劉備在漢中自立為王,將其子劉禪立為太子。此事件中的原委,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劉封身為劉備義子,在劉禪未成人之前,一直都是劉備集團的合法繼承人,而如今,時至劉封羽翼豐滿,劉備卻偷梁換柱,立劉禪為太子,足見在劉備心中外人與血脈還是分得清明。

關於劉封之死,傳統的說法是由於劉封補救關羽,並企圖侵凌孟達致東三郡丟失,惹得劉備大怒,因而被賜死。

然而歷史就是這樣,他並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道得請言得明的,根據當時東三郡的實際情形,劉封以鎮守東三郡為由拒絕援助關羽,並非其託詞。東三郡當時初歸附於蜀漢,民心並不穩定,三郡中的上庸、西城兩郡被申耽、申儀兄弟倆掌控,申氏兄弟長期盤踞在上庸地區,是當地的豪強,歸降於劉備只不過是迫於軍事壓力,其尚處於觀望態度,並不真心為劉備效力。劉封、孟達奉命掌管東三郡,實則只是掌握了房陵一郡,如果此時貿然出兵營救關羽,結果有可能是關羽為獲救,而三郡先失守,因而劉封不救關羽也是無奈之舉,實在是情理之中,更提不上構成其死罪了。

孟達降魏,是在外有魏、吳夾擊,內有申氏兄弟難制,荊州已失,東三郡孤懸域外的絕境下,這恐怕是不得已的選擇,加之劉封侵凌孟達,確實進一步加劇了東三郡原本就命懸一線的局勢,但是在孟達降魏這件事上僅僅起著催化劑的作用。既然不救關羽與侵凌孟達這兩件事都不足以構成劉封的死罪,那麼劉封被賜死的主要原因究竟是為何呢?

劉封之死的根本原因主要還是他與劉禪之間的繼嗣之爭,其特殊的身份加之剛猛的性格,始終是劉禪繼位的潛在威脅,成為動搖劉備集團根基的不安定因素,這才是劉封之死的主因。


劉備死後,兒子劉禪登基,成為蜀漢的第二任皇帝,也就是後主。

劉封是劉備的養子,當時劉備還沒生劉禪時,收養了劉封,準備作為繼承人。後來,關羽兵敗,讓劉封救援,劉封不救,關羽死後,劉備恨劉封不救關羽,加上諸葛亮認為劉封很勇猛,怕劉備百年以後不好控制,於是下令劉封自殺。試想,如果劉封不死,劉禪登基,劉封會造反嗎?

先看一下劉備收養劉封的過程,當時劉備在荊州,還沒兒子,那是應該也四十多歲了,古人四十多歲就很老了,劉備沒有辦法,打天下不能沒人繼承啊?於是,就收養了劉封。

《三國志 劉封傳》:先主至荊州,以未有繼嗣,養封為子。

而收養劉封之後不久,劉備有了兒子,劉禪出生了。這下,劉備尷尬了,收養的劉封,就是長子,而劉禪,是次子,按照古代帝王規矩,立長不立幼,如果立劉封,劉禪是親兒子,劉封不是親的,劉備也不願意。

所以,到了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稱漢中王時,劉備立自己的親兒子劉禪為王太子。《三國志 後主傳》:建安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立為王太子。

劉備立親兒子劉禪為王太子,劉封這時尷尬了,怎麼辦呢?劉備讓劉封幹什麼呢?

這一年,劉備命令孟達從從秭歸北攻房陵,房陵太守蒯祺被孟達的士兵殺害,孟達準備進攻上庸,劉備怕孟達不能勝任,於是派劉封從漢中去統領孟達的軍隊。也就是說,把劉封外調了。

《三國志 劉封傳》:封既至,先主責封之侵陵達,又不救羽。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賜封死,使自裁。封嘆曰:「恨不用孟子度之言!」先主為之流涕。

劉封死前,後悔沒有聽孟達的話,投降曹魏,這顯示了劉封對劉備的忠誠。

那麼問題來了,劉封在劉備生前很忠誠,沒有反叛,那麼,劉備死後,劉禪登基,劉封會造反嗎?

我個人認為,劉封很有可能會造反。理由:

劉封可以公開違抗假節鉞關羽的命令,關羽是可以代表劉備的,那麼,劉備死後,劉封還能聽劉禪的命令嗎?還能聽諸葛亮的命令嗎?而且,作為長子,繼承不了皇帝位,劉封能甘心嗎?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