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重溪溫泉公園.JPG

四重溪溫泉公園入口意象洋蔥寶寶,在南臺灣熱忱藍天白雲照拂下益顯陽光可愛。

四重溪溫泉公園1.JPG

夏日常到四重溪溫泉泡湯,首先會去溫泉公園四處走走,流流汗、攝影拍照,接著到清泉日式溫泉館湯屋泡湯、泡茶、吹冷氣,之後到街上知名大山羊肉店喫羊肉爐,過一個舒活非假日休閒。

四重溪溫泉公園2.JPG

原本建於1933年的溫泉公園因年久失修美麗不再,屏東縣府和當地業者決定共同把之前荒煙漫草的溫泉公園,改建成日式風格環境,從入口迎賓廣場、免費溫泉泡腳池、生態步道、神社等設施,到處充滿日式泡湯氛圍。

四重溪溫泉公園3.JPG

公園分成兩個大區塊,一邊為鳥居迎賓廣場、泡腳區、藥師佛石燈拜道;另一邊則為日式溫泉聚落羣。

四重溪溫泉公園4.JPG 

四重溪溫泉公園5.JPG

通常會選擇徜徉在日式溫泉聚落羣間,一邊細賞縮小版日式建築之美,另一則感受回味日本人自古以來孕育出來獨特的溫泉療養文化、沐浴文化和溫泉文化,讓內心深處在悠閒中得到淨化。

四重溪溫泉公園6.JPG

8世紀中葉,許多佛教經典從大陸傳入日本,其中有一本叫做《溫室經》。它歸根究柢就是告訴人們「沐浴可積功德」。祓禊儀式原本是用冰冷的河流或瀑布、大海之水淨化身心,與之相比,熱氣騰騰的溫水或溫泉,就給人們帶來了更加愉悅的身心感受。「湯浴可積功德。可除七病,得七福」,這不難想像人們一定是伸開雙臂來歡迎這個經典的。      神道祓禊的精神和佛教《溫室經》相融合的結果,就誕生了日本這個愛洗澡、愛泡溫泉、愛清潔的民族。我認為,歐美的淋浴只是洗淨身體表面的污垢,是「沖洗文化」,而日本則不同,是一種要將心中的不潔一併洗淨的「浸泡文化」,溫泉文化便是這樣誕生的。

四重溪溫泉公園7.JPG

據傳創作於公元733年的《出雲國風土記》中,對現在島根縣的玉造溫泉有如下記載:
「這個鄉間村落的河邊有溫泉湧出。溫泉所在之處恰好兼具海陸風景名勝,男女老少或是往返於道路,或是行走於海濱,每日往來之人絡繹不絕,熙熙攘攘,猶如熱鬧的集市,又或紛至沓來,大興酒宴。在此溫泉沐浴一次則容貌變美,反覆沐浴則百病皆可治癒。從古至今其效驗無一例外皆得到驗證,故世人皆稱其為神泉。」,從上面的記述中我們可以窺見到溫泉對古代日本人的特殊意味,以及日本人熱愛溫泉的理由。    

四重溪溫泉公園8.jpg四重溪溫泉公園9.JPG

四重溪屬於沉積巖分佈區,因有天然溫泉自地底下湧出,古時稱之為「出湯」;屬鹼性碳酸氫鈉泉,潔淨無味,水溫常年保持在50℃至60℃,含豐富的礦物質,pH值7.62。

四重溪溫泉公園10.JPG

到四重溪泡湯會選擇到在地歷史最久的清泉日式溫泉館,日治時代1895年,日本憲兵高橋騎馬溯溪入山,發現『出湯』、整理建設,成為軍官將領喜愛之地,日治時期開發,因昭和天皇胞弟高松宮宣仁親王夫婦來此度蜜月而聲名大譟。在民國期間,也曾吸引副總統陳誠等名人下塌歇息,從建築外觀至內部擺設,均完整保留昭和時期的特色風情,每個角落都能看見歷史的蹤跡。

四重溪溫泉公園11.jpg  

此地有溫泉,浴之氣爽然;盪胸忘俗慮,酣夢傲神仙。身淨如無物,心澄別有天; 松濤應一醉,風詠邁前賢。   ~洪以南(臺灣詩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