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爲系列文章第二篇,繼上篇介紹完用戶申請流程後,本篇將爲大家解析存管流程設計。

線上借貸業務流程設計(2):借款端對接銀行存管解析

我們知道網貸業務的直接參與方包括投資端、借款端與網貸平臺。

在存管模式出現之前,網貸平臺承擔信息同步、債權匹配與資金劃轉的職能,換言之,信息流與資金流都要通過平臺。

這種模式下的網貸平臺,既是信息中介(居間信息撮合),又是信用中介,這種模式也就給了平臺形成“資金池”的可能性,部分網貸平臺私自挪用用戶資金,導致投資端用戶資金受損。早先的e租寶等事件就是在該種模式下發生的弊端。

相比之下,銀行存管模式則將資金劃的轉職能與網貸平臺相剝離,轉由平臺合作的的存管銀行負責。簡單來說,投資人、借款人及網貸平臺均在存管銀行開設存管帳號,一切與資金相關的充值、提現等行爲均通過該賬戶進行資金流轉。

在這種模式下,當用戶在發佈借款需求,平臺匹配投資端後,由平臺發佈指令後,資金從投資人賬戶直接到借款人存管賬戶,而到期還款則同樣是在雙方存管賬戶之間發生的逆向流轉。網貸平臺在此過程中不會碰觸到資金,資金池風險得以消弭。

線上借貸業務流程設計(2):借款端對接銀行存管解析

銀行存管模式

自2017年《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與《互聯網金融個體網絡借貸資金存管系統規範》出臺後,對接存管銀行已經成爲了網貸平臺合規的標配,去年P2P平臺首批存管銀行白名單的公佈更是使得對接白名單銀行的平臺藉機宣傳。

誠然,對接存管銀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平臺在資金模式上的合規性,但並不能確保資金一定是安全的,畢竟平臺的經營行爲是存管無法制約的。

筆者所在的借款端平臺,於去年對接了廣發銀行的存管系統。

借款端存管業務的相關流程主要有:開戶、綁卡、授權、提現、充值等。此外包括對存管賬戶的管理,包括賬戶信息修改等。

按照《規範》要求,P2P平臺存管業務需要在銀行端頁面完成(“存管人應該在自有網站頁面爲客戶開立子賬戶”),也就是說,原則上不允許通過用戶在平臺頁面輸入信息後,完全藉由API接口形式與銀行對接,在借款平臺上完成“無感知開戶”,用戶需要跳轉到銀行端提供的頁面完成開戶動作。

這一合規要求導致了用戶在借款流程中,會感受到顯著的頁面跳轉過程。如何降低跨平臺頁面跳轉給用戶帶來的體驗下降與心理不安,是產品與交互在設計存管流程時應注意的地方。

開戶/綁卡

開戶,即在存管銀行開通資金存管子賬戶的過程。在這一流程中,銀行頁面會對用戶的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與銀行卡號進行四要素鑑權,如鑑權通過則開戶成功。

根據筆者的瞭解,由於不同平臺對合規要求的理解或執行力度不同,部分平臺仍舊通過自動帶入用戶信息到銀行頁面等方式實現開戶流程。

筆者負責平臺合規要求則較爲嚴格,用戶需直接跳轉到銀行頁面,手動輸入個人信息後,通過短信驗證碼成功並設置存管密碼,方能即完成開戶,平臺接收銀行返回結果後進行後續流程。

這裏要說明一點,開戶與綁卡是綁定在一起進行的,即開戶時用戶輸入的銀行卡即會綁定到開通的存管賬戶上。而每個存管子賬戶允許綁定多張銀行卡(如廣發銀行限制爲15張,不同銀行數量有所不同),因此銀行提供了獨立的綁卡接口,用戶可通過該接口在存管子賬戶綁定其他銀行卡。

具體到產品設計層面上,建議將存管開戶流程隱藏於用戶實名綁卡流程中,以降低用戶輸入銀行卡信息的次數。這裏提供一個典型的存管開戶流程:

線上借貸業務流程設計(2):借款端對接銀行存管解析

借款端存管開戶流程

開戶是存管流程的第一步,對於不熟悉存管業務的用戶(根據我們的調研,絕大部分借款端用戶對於網貸平臺的存管模式基本無瞭解)而言,在跳轉的外部頁面中輸入銀行卡等敏感信息極有可能造成用戶的警惕與不安。

因此,如何在開戶前給予用戶文字提示與流程指導,是非常重要的(例如下圖爲人人貸借款APP的存管引導開戶頁面)。此外,由於不同銀行支持綁定的銀行卡範圍有所不同,也要在開戶前給予用戶提示,避免用戶輸入不支持的銀行卡信息導致開戶失敗。

線上借貸業務流程設計(2):借款端對接銀行存管解析

人人貸借款存管開戶引導頁

業務授權

業務授權,即用戶對存管子賬戶的有效期限與提現/充值金額進行授權,確保用戶賬戶流轉資金的範圍在授權範圍內。一般來說,用戶對於同一個存管子賬戶只需要一次授權即可。

對於廣發銀行而言,其開放的是業務授權確認頁面接口,也就是說平臺需將用戶提交的有效期與授權金額通過接口形式發送給存管銀行。

考慮到用戶輸入隨機性較強,在此採取了大部分平臺在進行業務授權時採取的方式:設置特定選擇項,如授權期限選擇項爲30年與50年,授權金額選擇項最低爲100萬元,這樣確保用戶即使選擇最低值也能滿足業務需求,避免後續提現與充值時出現問題。

產品設計層面上,一般採取以下流程:

線上借貸業務流程設計(2):借款端對接銀行存管解析

借款端業務授權流程

放款(提現)

放款環節對接銀行存管系統的提現接口。

理財端產品的提現,是指投資人在平臺上收回自己的本金與投資回報。該類產品的提現流程介紹文章較多,在此不贅述。

而對於借款端產品,提現一般發生在借款人完成簽約後、平臺放款之前。

在資金端與資產端的業務流程上來看,出借人投標的資金將被凍結,滿標後平臺調用存管系統接口發起批次放款操作,資金將進行解凍並從出借人賬戶劃撥到借款人賬戶。用戶在提現階段需要進行的操作是,在平臺簽約後,跳轉到銀行頁面確認到賬金額並提交存管交易密碼即可。

提現階段的前端用戶流程如下:

線上借貸業務流程設計(2):借款端對接銀行存管解析

借款端提現流程

還款

在每期還款日前,由借款人在APP前端發起還款操作。

還款時,APP首先要調用諸如試算接口等計算用戶的當期應還金額,用戶輸入存管賬戶交易密碼無誤後,其還款金額將被凍結。平臺調用存管系統還款接口發起批次還款操作,還款資金解凍並從借款人賬戶劃撥到出借人賬戶。

總結

總體來說,借款端對接存管流程,平臺在合規與流程上將更加規範,但對用戶體驗確實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

筆者所在平臺業務因有大量線下客服介入業務,對於用戶的教育引導相對較爲統一。

而對於線上業務而言,則需要在產品設計中通過有效的用戶教育與宣傳使用戶接受與理解銀行存管流程。比如:

  1. 在APP的banner位、我的賬戶等區域設置用戶指引入口,在符合事實的基礎上突出開通存管子賬戶能夠提升用戶資金安全等;
  2. 在存管開戶、綁卡、授權等流程中,於顯著位置設置用戶幫助,指導用戶順暢完成存管賬戶操作,降低因此造成的用戶折損;
  3. 通過數據埋點監控用戶折損的情況,對存管相應流程進行優化。

相關閱讀

線上借貸業務流程設計(1):用戶申請流程

本文由 @hmtttank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