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如果縱觀西王母圖像的發展史,你可能會發現和西王母構成真愛cp的,東王公只是其第三任!而在漢代強烈的陰陽對峙組合的思維模式下,西王母的確十分需要一位能與之相輔相成的形象出現,從而結束她的單身生活!

我是陽Sir,深耕考古,言之有物,歡迎關注


一、西漢以前的西王母——獨居穴處

沒錯,在西漢以前的文獻記載中,西王母其實一直處於單身狀態,也就是說,西漢以前從未發現西王母與其他形象組合出現的「社會化」形象。

我們從《山海經·海內北經》、《山海經·西山經》、《山海經·大荒西經》中對西王母的描述中,似乎可以概括出原因:因為西王母長得確實很醜,所以找不到男朋友。當然這只是一句玩笑話……

當然,除了略顯虛無縹緲的《山海經》中記載,最早的西王母畫像見於洛陽卜千秋墓(西漢昭宣時期)彩繪壁畫、江蘇沛縣棲山石槨上亦有諸神朝拜西王母之圖。這些墓中的早期西王母形象同樣如此,因為其作為最高神,必須是無偶的獨尊形象!

二、西王母的第一任cp——子路

沒錯,你沒聽錯,這個子路就是「子見南子,子路不悅」的子路,也是「利祿救患,死不免冠」的子路,因為他身上的忠孝仁義勇,漢人對這位儒門君子推崇備至,已然上升至可與西王母匹配之隆崇地位!

在這件山東鄒城市卧虎山西漢時期(宣帝到元帝)的石槨上,西王母與歷史中的子路,首先存在著空間位置上的對應關係!

為何對應?因為,槨板上其他的圖像強調了這種陰陽對立關係:南槨板的東側,刻有白虎,代表著西方和陰性;北槨板的東側,刻有青龍,代表著東方和陽性;雖然石槨在墓中的位置與其本身方位有悖,但不影響西王母與子路同樣有這種對應關係:

兩人於槨板南北兩側,跨越中央空間(死者左右兩側),遙相對應:陰,西方(女性)——陽,東方(男性)!

這一時期的西王母,形象有所變化,頭頂還保留著西王母特有的「戴勝冠」,腦後還出現了分兩叉的彎形頭飾,很容易辨認!

那麼,怎麼認定這個出現的歷史人物是子路呢?史家對孔子高足子路的描述是「雄雞冠,佩豭豚」,也就是說,頭戴「雄雞冠」是子路的典型特徵!

子路這個典型特徵,在另一副歷史故事的畫像中更為清晰,所以子路作為西王母的第一任cp是可以確定無疑的!

三、西王母的第二任cp——風伯(箕星)

大概在公元1世紀前後,西王母的第二任男朋友出現了!出現在孝堂山石祠的西山牆和東山牆的畫像中,而且不止一例,在山東微山縣夏鎮青山村一幅石槨畫像的右欄中,也出現了與西王母相對應的男性形象:

西王母端坐在昆崙山巔,有三足鳥、九尾狐、蟾蜍及搗葯玉兔環繞左右,而現在對面向其作吹風狀的高大男性人物,就是風伯(箕星)!

這種與東方及龍相關的風伯,解釋了其被視為陽性象徵並用於表示東方方位,從而與表示陰性、西方方位的西王母相對,這就是最初創造其的合理性。

但是很明顯,這種cp形象並不完美,不僅風伯的神格比較低無法與西王母匹配,而且兩者除了東、西方位相符之外,沒有什麼沒在聯繫和對應關係。

是時候,該為西王母再找一個門當戶對的男票了!

四、西王母的第三任cp——東王公

沒錯,東王公—西王母,這cp才是絕配,不僅東西空間位置相對(東、西),而且陰陽屬性相對(公、母),果然是一對天造地設的神仙眷侶,哦不,是漢代人民自己的人設!

漢人彷彿是有著強烈的對偶強迫症傾向,不僅是西王母和東王公,就連「伏羲」、「女媧」這對兄妹也被設定為夫妻了……

而東王公的形象,在《神異經》中有載:「東荒山上有大石室,東王公居焉,長一丈,頭髮皓,人形鳥面而虎尾,載一黑龍,左右顧望」。

東王公的形象多與西王母配套出現,在陝北地區的墓門上居於顯要地位。

當然除了人形的西王母與東王公,還出現了「特形」西王母和東王公,也就是「雞首西王母」和「牛首東王公」,這種動物形像的兩人顯得更為神異!

然後,這種牛首和雞首的特徵,也會施加於其僕從身上,成為其神力的象徵,兩人則恢復人身形象。


五、西王母歷任cp的象徵之意

從「子路——西王母」經「風伯——西王母」,再到「東王公——西王母」這三種組合序列有著重要意義,由此可以揭明,兩漢時期陰陽對峙的神祇組合在漢畫像石中的表達:

在已有的「伏羲——女媧」基礎之上,出現了西王母的三任cp,最終固定為「西王母——東王公」模式,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組合模式均來自山東,且三人之中,只有子路源於歷史人物,而風伯與東王公純屬虛構。

這種遞變過程,符合漢帝國文化超越地域或流派背景依賴而走向整合,實現了系統螺旋上升的歷史趨勢,符合全民族性宗教形成的內在邏輯!

參考:《漢帝國的遺產·漢鬼考 》作者 姜生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隨緣轉發·功德無量!

關注我們了解交流中華傳統文化!

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即「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 。是道教神話傳說中的天地的主宰,又稱「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昊天玉皇上帝」 、「玉皇大天尊」、「高天上聖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玄穹高上帝」、「天公」、「老天爺」。原為眾天神之一,後上升為最高之天神,並成為民間供奉的對象。

玉清三元宮右第十一位者即是玉帝道君,玉清右第十九者為高上玉帝。《太平廣記》引《仙傳拾遺》則稱:木公,或東王父或東王公。乃是青陽之元炁,百物之先也。頭戴三維之冠,身穿九色雲霞服,亦號玉皇君。居住於雲房之間,以紫云為蓋,青云為城,仙童侍立,玉女散香。真僚限官,巨億萬計,各有職位,皆受其命、面朝奉翼衛。因仙籍名號皆從此出,所以男女得道者都要朝拜這位玉皇君。

在道教中共有三十六天上帝,即東方八帝、南方八帝、西方八弟、北方八帝、中央四帝。所謂中央四帝即金闕玉皇上帝,先天生卒長生大帝、上天紫微天皇大帝、中天北極紫微大帝。

關於玉帝的誕辰,傳說其誕辰為夏曆正月初九。明代王逵《蠡海集》記載:「神明降誕,以義起者也。玉帝生於正月初九日者,陽數始於一,而極於九,原始要終也。」意思是「一」是陽數之首,九是陽數之極,故被認為是玉皇上帝之生日。明黃道周的《月令明義》:「正月初一日,天神地祇朝三清玉帝;初九日,玉皇大帝聖誕」,清黃奭的《月令註解》也有類似記載。[

閩南人、客家人等會在正月初九子時(即夜間十一點)即展開祭祀活動。由於提倡環保,以及在佛教影響下,有主張玉皇上帝乃上天高真,素食不葷,一般僅準備鮮花素果,可用新年應景之糖果、水果、桂圓茶等敬奉,以香、蠟燭、燒天公金、壽金等請保闔家平安,也有人到廟堂以鮮花、水果祭拜。水果忌釋迦、番茄、番石榴(古說番茄、番石榴兩者因常隨人類如廁後而遍生,視為不潔)。

註:圖文內容首發頭條號、次發微信公眾號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隨緣轉發·功德無量!

關注我們了解交流中華傳統文化!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