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報道】(星島日報報道)本港上週一擴大「加強化驗室監測計畫」至所有私家診所及醫院,惟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昨表示,私家醫院或診所每日送交衛生署的樣本仍未過百。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表示,現時病毒測試的數目遠遠不足,應加強檢測至每日檢測二千個樣本。防護中心又透露,未來會研究是否效法深圳和廣東省,在本港口岸做無病徵人士的抽查和化驗,找出無病徵個案。

  衛生防護中心雖然早前已增加收集點,以較便利私家診所參與監測計畫,惟反應仍冷淡。醫管局表示,自計畫局於二月十九日起擴闊至普通科門診及急症室的病人後,共收到八千六百個樣本。不過,張竹君(見圖左)昨透露,擴闊計畫後每日送交衛生署的樣本不超過一百,會繼績考慮增加收集點,以讓更多私家診所參與計畫。

  她又指,明白部分私家診所擔心有病人確診後會被標籤,因衞生署公佈醫生名、診所及地址,導致病人不敢求診。她重申,不少私家診所均做足保護措施,如會佩戴口罩、與病人保持距離,認為傳染的機會不大,市民可以放心,又呼籲更多私家診所參與計畫。她又透露,未來會研究是否效法深圳和廣東省,在本港口岸做無病徵人士的抽查和化驗,找出無病徵個案,但要考慮是全部做還是抽樣做。

  袁國勇昨出席電臺節目時直言,本港現時測試遠遠不足,形容從私家醫生收集測試樣本的情況少得可憐。他認為,目前本港的測試數量並不足夠,涉及物流問題,若每日能夠測試二千個樣本就最理想,有助知道社區情況,打斷傳播鏈。

  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亦認同,要增加社區的病毒測試數量,以及早找到病徵輕微的患者,令本港可繼續以圍堵策略防止疫情爆發,「拖時間拖到有疫苗為止。」他表示,現時全港每日大概會做二千個樣本檢測,認為數字仍可以上升,呼籲所有有呼吸道病徵的患者也應看醫生,抽取樣本進行檢測。

  另外,袁國勇昨日表示,留意到市民對個人衛生開始鬆懈,街上及食肆人流亦開始增加,「明白到市民已經做了兩個月,要接受市民會鬆懈。」他認為,在市民的防疫意識開始鬆懈時,政府應學習新加坡及韓國,大大增加病毒檢測,以防止疫情於本港爆發。他認為,如本港能守至夏天,則可將感染傷害減至最低,因市民在夏天會有較高的免疫力,而且夏天溫度偏高,病毒數量較低,就算屆時有兩成人感染,死亡率亦可大幅下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