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王昭君有落雁之貌。話說其去匈奴時,天上大雁邊飛邊往下看,見美人,竟然看呆得忘了扇翅膀,於是一墜而下,一命嗚呼。人有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這色大雁若能投胎,會被發配到哪裡去呢?

  昭君之所以出塞,自是為了與匈奴和親。她之所以會被派去,最著名的說法,就是她不肯賄賂畫工毛延壽等人,把她畫得不那麼漂亮了。此故事出自《西京雜記》,疑似東晉道教學者葛洪所著。是本筆記小說體集子。一聽這詞,大概就知道,此事有些假了——雖然它描繪得活靈活現,說什麼漢元帝後宮太多,不得常見,於是叫畫師畫像待召。宮女們爭相給錢,多的給十萬,少的也五萬,只有王嬙不屌他們,於是從來沒被召見過。待到指她出塞,方知相貌後宮第一,口才好又有氣質。元帝氣得要死,又不便反悔。過後將畫師們都砍了。都是家財「巨萬」啊。

王昭君與西施、貂蟬、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其中「落雁」,就是來自昭君出塞的故事。

正所謂「西出陽關無故人」,昭君出塞之所以光照千秋,不僅因為她重要的歷史貢獻,也因為她其中的悲壯和蒼涼。

昭君出生於南郡秭歸縣的一戶平民之家,後以民女身份被入選掖庭,成為一名宮女。

據《西京雜記》記載,漢元帝因後宮女子眾多,多以畫像定奪,召見寵幸。宮人都賄賂畫工,獨昭君不肯,所以像畫得差,無緣漢元帝。

五年後,匈奴呼韓邪單于「願婿漢氏以自親」,王昭君挺身而出,自薦願嫁為妻,以做「和平使者」。

臨行前,得到聖上接見,漢元帝才發現其優雅大方,悔之不及。除了追責於畫工,其他的,都為時已晚。

在各種錯過之後,昭君只能為這份遲來的感情畫下不舍的句號。與漢元帝的第一面,就是永別,她與皇帝之間的姻緣已經錯失,塞外的長河落日已經點燃她的雄心。

於竟寧元年,王昭君抵達匈奴,被稱為寧胡閼氏。昭君和呼韓邪單于共同生活三年,生育一子,取名伊屠智伢師,封為右日逐王。

建始二年,呼韓邪單于去世,王昭君向漢廷上書求歸,漢成帝敕令「從胡俗」。三個字,再一次決定了昭君的命運。

而後昭君只得依游牧民族收繼婚制,復嫁呼韓邪單于長子復株累單于,兩人共同生活十一年,育有二女。

難料復株累單于死後,昭君又被迫嫁給新的單于。邊疆迭起,禍亂無窮,悲憤成疾,隨後不到兩年,王昭君在幽怨凄清里絕望死去。


公元前36年,漢元帝昭示天下,遍選秀女。王昭君為南郡首選。元帝下詔,命其擇吉日進京。但是王昭君進宮後,因自恃貌美,不肯賄賂畫師毛延壽,毛便在她的畫像上點些破綻。昭君便無緣面君。而漢元帝自然也不知道自己的宮中有一個如此美貌的才女。

公元前35年,呼韓邪單于統一了匈奴,他三次到長安朝見元帝,並且提出願與漢室結親臣服之議,以結永久之好。漢元帝盡召後宮妃嬪,但是後宮的女子聽說要到哪裡邊遠的匈奴就紛紛退縮了。唯有昭君,神色自若的提出自願到匈奴去和親。後宮的執事們本來還擔心沒有人願意去,看見昭君願意自動前往,於是就毫不猶豫地把她賜給匈奴王韓邪了。

公元前3年,昭君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傳說這一路上,馬嘶雁鳴,摧人心魂;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弦,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昭君遠離自己的家鄉,從此定居在匈奴。王昭君的歷史功績,不僅僅是她主動出塞和親,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後,使漢朝與匈奴和好,邊塞的烽煙熄滅了60年,增強了漢族與匈奴民族之間的民族團結,是符合漢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


據《西京雜記》記載,漢元帝因後宮女子眾多,就叫畫工畫了像來,看圖召見寵幸。宮人都賄賂畫工,獨王昭君不肯,所以她的像被畫得最差,不得見漢元帝。後來匈奴來求親,漢元帝就按圖像選王昭君去,臨行前才發現昭君優雅大方、容貌最美,悔之不及,追究下來,就把毛延壽、陳敞等許多畫工都殺了。

一方面,敢於違背常理不賄賂畫工,某種意義上,是說明其對自身相貌的自信;另一方面,從漢元帝的舉動看,後宮佳麗三千,若非傾國傾城的絕色佳人,皇帝怎會如此懊惱?

竟寧元年(前33年)正月,匈奴呼韓邪單于來朝,請求娶漢人為妻。元帝遂將昭君賜給了呼韓邪單于,並改元為竟寧。單于非常高興,上書表示願意永保塞上邊境安寧。

昭君在後宮並沒有多尊貴的地位,而單于如此高興,也從側面反映其相貌的出眾。

綜上,「落雁」之名可信度還是相當高的。


傳說王昭君在去匈奴時,天上的大雁邊飛邊往下看,看到如此的美人,竟然忘記了展翅,從空中落下來。這件事情在《西京雜記》中有記載。人們相信,為民族和親帶來和平的王昭君,確實有傾城的容顏。

這也從側面反映了過去漢民族和游牧民族,是特別喜歡大雁這樣的鳥類。這些大雁傳遞了一個時代的和平信息。


王昭君(約前52年-約8年),名嬙,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漢南郡秭歸人,今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人,西漢元帝時和親宮女,與貂蟬、西施、楊玉環(楊貴妃)並稱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

漢宣帝時匈奴貴族爭奪權力,勢漸衰落,五個單于分立,互相攻打不休。其中呼韓邪單于,被他的哥哥郅支單于打敗。呼韓邪決心跟漢朝和好,親自朝見漢宣帝。漢宣帝死了後,他的兒子劉奭即位,就是漢元帝。公元前33年,呼韓邪單于再一次到長安,要求和親。元帝許。漢朝和匈奴和親,都得挑個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兒。這回,漢元帝決定挑個宮女給他,他吩咐人到後宮去傳話:"誰願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當公主看待。"

宮女們聽說要離開本國到匈奴去,卻又不樂意。有個宮女叫王嬙,長得美麗,有見識,自願到匈奴去和親。元帝擇日讓呼韓邪單于和王昭君在長安成親。呼韓邪單于和王昭君向漢元帝謝恩的時候,漢元帝看到昭君又美麗又大方,使漢宮為之生色,後悔不已。傳說漢元帝回到內宮,越想越懊惱。他再叫人從宮女的畫像中拿出昭君的像來看。模樣雖有點像,但完全沒有昭君本人那樣可愛。原來宮女進宮後,一般都是見不到皇帝的,而是由畫工畫了像,送到皇帝那裡去聽候挑選。有個畫工名叫毛延壽,給宮女畫像的時候,宮女們送點禮物給他,他就畫得美一點。王昭君不願意送禮物,所以毛延壽沒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實地畫出來。漢元帝一氣之下,把毛延壽殺了。

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昭君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馬嘶雁鳴,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弦,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騎在馬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擺動翅膀,跌落地下。從此,昭君就得來"落雁" 的代稱。

這就是王昭君別稱落雁的由來。


能夠被選為後宮,肯定容貌符合當世的審美。被評為四大美人,更多的是她出塞的意義。為和平做的貢獻。古人也需要樹立榜樣,個人感覺就是統治階級維護統治的需要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