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4959.JPG

在和平岛参访活动多年庙会活动,一直耳闻岛上居民农历七月都会去南荣公墓普度「社寮公」,祭拜在岛上发现的无主先民;我对于为何会在距离和平岛数公里的坟墓区,会有这间万善堂出现感到非常好奇,几经询问,因缘际会,总算有在地朋友带路参访,因为早早就通知日期,我排开所有行程,在这天下午约定的时间来到位于南荣路上的基隆殡仪馆,等待祭祀的市民集合

位于南荣路509巷的基隆市立殡仪馆,农历七月下午时段袅无人烟,一旁的南荣公墓从地形上看,这里是一个绝佳的盆地地形,旧墓区从现今殡仪馆旁的区域开始,沿著周边山势延伸兴建,从日治时期的「泷川灵园」开始,近百年来已经类计数十万计的坟墓;此地最早古称「鲂顶」,在没有公路的年代是往来台北的要道,基隆中元祭典历史上,1851年的「漳泉械斗」,冲突就在这里发生

和平岛居民们利用各种交通工具陆续抵达公墓,从休旅车上卸下金纸及祭品,接著改由步行机车载运,南荣公墓墓区有数十条墓道,错综复杂,有些可以利用机车行走其中,从路口出发,到达半山的社寮町万善堂,大概要行驶两分钟的时间;不过这些墓道极为隐密及狭小,加上野狗很多,如果没人带自己找,找到胡子都白了,我恐怕也找不到这地方。

祭品及金纸抵达,居民协助用机车或步行运送

IMG_4893.JPG

不久,大家陆续抵达位在半山的社寮町万善堂,抵达后立即按照流程,放置祭品金纸,挂上红彩,接著开启龛门;小型祠堂建筑规格的万善堂,后方有超过十公尺长,内部两公尺高的墓室,里面从存放1934年兴建基隆桥、开辟和一路时,所挖出成千上百具的骨骸,开启龛门后的墓室照片,内部骨骸,有兴趣一观的可以在此留言或脸书个人页面告诉我,我再分享给您。

最早的万善堂是在八尺门一带,而后因为学校及道路兴建等因素,于1961年再度搬迁至现址,就是现在看到的万善堂规模,直到近年来,和平岛因各项建设如果发现无主骨骸,还是会运至此地安奉,墓室中就有看到相较新颖麻布袋的「住户」;和平岛数百年来的开发中,各国人种都有居住的计载,想当然尔,万善堂内的「居民」,俨然是个小联合国一般,在地民众准备的金纸中也自然带有外币,供应万国好兄弟花用。

社寮町万善堂,外观及墓室

IMG_4910.JPG

IMG_4933.JPG

普度开始,放置金纸普度品

IMG_4907.JPG

IMG_4924.JPG

普度开始,开启龛门

IMG_4912.JPG

普度开始,挂红彩

IMG_4909.JPG

社寮町万善堂,内部

IMG_4960.JPG

普度流程并无太多特殊之处,祭祀普渡公后,行礼如仪上香祭拜好万国好兄弟,焚烧金纸及经衣;利用时间,居民们就在这个平日大家不可能踏足的坟墓区,天南地北的聊著各种议题,我也了解到,原来早年和平岛各行业兴盛之时,农历七月「祭拜社寮公」可是大事,前来南荣路的人数是现在的数倍之多,现今在地较为没落后,人数则维持约十余人之谱,年年约定在农历七月的第二个周六前来祭祀。

约两个小时的时间,香过三轮之后,祭祀在鞭炮声中结束,大家在收拾东西后,现场将祭祀的熟鸡大卸八块,给在场人士享用,这鸡是自己烹调的口味,不咸又不油,有够美味,这是约定成俗的仪式了,手扒鸡手套早已准备,众人就在这样欢乐的「野餐」结尾下,离开南荣公墓,明年再来。

不同国家、不同因素的无主死难者,在埋骨和平岛后,由在地人士以「万善同归」的心态奉祀,年年祭祀并尊称为「社寮公」,悲悯胸怀数十年代代传承。这跟台湾人七月的中元普度意义一样,不只是仪式而已,更展现并了解垦殖历史中,先民一代又一代的悲悯、博爱精神。研究追逐和平岛活动多年,这场参访祭祀,到现在还在让我反思。

普度仪式进行中

IMG_4928.JPG

IMG_4940.JPG

普度开始,居民准备外币金纸

IMG_4959.JPG

普度仪式,焚烧金纸

IMG_4948.JPG

普度仪式结束,现在分享祭祀熟鸡

IMG_4970.JPG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