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越瘋人院》改編自美國作家肯·克西的同名小說,是一部由米洛斯·福爾曼執導,傑克·尼科爾森、路易絲·弗萊徹、丹尼·德維託等主演的劇情電影。

?影片講述了邁克·墨菲為了逃避監獄裡的強制勞動,裝作精神異常,被送進了精神病院,他的到來,給死氣沉沉的精神病院帶來了劇烈的衝擊。該片於1975年11月19在美國上映。1976年該片在第48屆奧斯卡頒獎禮上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等5項獎項。

?麥克·默菲(傑克·尼克爾森飾)由於厭惡監獄裡的強制勞動,裝作精神異常而被送進了精神病院。自從他來到後,本來平靜的精神病院就發生了一連串的事件。精神病院遠非麥克默菲想像中的自由避難所。護士長拉契特(路易絲·弗萊徹飾)制定了一整套秩序,一切都要以此為準則。病人們受到了嚴格的管制,還不時的受到她的侮辱和折磨。麥克默菲對拉契特的行為十分不滿,不時以冷嘲熱諷的方式對她加以攻擊。在精神病院裏,病人們被剝奪了自由地追求自己生存慾望的權力。

?拉契特處處針對麥克·墨菲。她用大音量音樂折磨病人,並冷酷地拒絕降低音量的要求。在酷愛棒球的麥克默菲提出看世界錦標賽的實況轉播時,拉契特又想方設法拒絕。雖然麥克默菲最後得到了高大的印第安人「酋長」的支持,湊夠了表決的票數,但拉契特卻又以表決時間已過為藉口而拒絕打開電視機。更多精彩電影來林影寺吧!?麥克默菲想讓病人們打起精神,快樂的生活一天。他把病人們帶上了汽車,來到了一個小港口。他們偷了一條船,到遠海釣魚作樂。病人們欣喜若狂,但回來後,麥克默菲受到了懲罰。但不久,他就又把自己的女友和另一個女人弄到了醫院,鬧得天翻地覆。聞迅趕來的拉契特侮辱了病人比利,使他割脈自殺,而冷酷的拉契特卻無動於衷。這使原想要逃離病院的麥克默菲再也抑制不住怒火,他撲上去掐住了拉契特的脖子。拉契特沒有死,可麥克默菲卻受到了最慘無人道的待遇.電影《飛越瘋人院》誕生於1974年,它的出現成為了60年代美國人生活的抽象體,那時有不少人看了電影就想到自己,大多數人都是懷著「看看生活到底是怎樣的」的心理走進電影院的。?影片《飛越瘋人院》的成功與那個時代大眾的觀看心理有著重要的關係。瘋人院是一個特殊的地方,導演有意地將整部影片放置在這個具有很大侷限性的空間進行拍攝,本身就具有強烈的指向性,讓觀眾集中地從瘋子的身上窺視到自己,給生活在那個社會中的人們注入一種信仰:自由、自我。

他一看就是壞男人 但我愛了他40年

Jackie

關,關燈

作為一個骨灰級電影迷妹,我在你們的女神(經)節只想對我的男神表白。

好萊塢70年代的時候,共有四位大神級男演員,分別是達斯汀·霍夫曼、艾爾·帕西諾、羅伯特·德尼羅,以及下面這位——

傑克·尼克爾森

他的私生活非常糜爛,籠統來說就是個渣男,一邊和交往了17年的女友同居,一邊和年輕漂亮妞偷情。在他人撰寫的《尼克爾森傳記》中,據爆料他和超過2000位女性上過牀。

算一算,一天換一個全年無休也要5.4年,嗯……好孩子不要多想

另外,因為把屋子借給羅曼·波蘭斯基(《唐人街》的導演),並且事發後第一時間為他辯護,尼克爾森被捲入當年波蘭斯基誘姦14歲女童的的好萊塢大丑聞。

2013年詹妮弗·勞倫斯拿到了小金人,尼克爾森在後臺陰魂不散調戲她多次,說你看起來就像我以前的一個女朋友一樣。

大表姐:WTF?

今年已經80歲的傑克·尼克爾森,現實中的花邊新聞已經被新一代影迷逐漸淡忘,留下的只有一段段影像中熒幕上的他。

他演技實在太好,私生活實在太亂。如此業務能力出眾的渣男,顯然許多婦女同胞難以消受,要不然我先幹為敬。

尼克爾森屬於天才型演員,憑藉風騷銷魂的演技,12次提名奧斯卡演員獎,提名次數奧斯卡之最,肉眼判斷後無來者……

尼克爾森他分別擊敗過艾爾帕西諾(《熱天午後》)和年輕的小李子(《泰坦尼克號》)兩度拿到過奧斯卡最佳影帝的小金人,另外還獲得過一次最佳男配角。

他是GTA5裏崔佛的原型。

也是《蝙蝠俠》系列最早的小丑。

《閃靈》裏的門縫表情包,都演得比別人到位三分。

我們今天要講的這部電影,是傑克·尼克爾森在1976年首次拿下奧斯卡影帝的片子——

《飛越瘋人院》

這是一個正常人被關進了瘋人院的故事

傑克·尼克爾森飾演的男主人公麥克·墨菲因為強姦入獄,為了逃避監獄的強制勞動,佯裝精神失常被送到了精神病院。

不過影帝飾演的不是一個普通的正常人,墨菲初入瘋人院,興奮異常,以為自己終於逃出牢籠,可以在這裡得到自由。

然而事實恰恰相反,精神病院遠非想像中的自由的避難所。

墨菲意識到,自己不過是從一所監獄逃到了另一所監獄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在這裡,不遵從秩序的人,會被強制電擊治療。

而這一切都是打著治療精神病人的合法旗號。

(聽起來蠻熟悉的嘛,我們也有啊。)

在《飛越瘋人院》以後,美國和歐洲掀起了一系列反對濫用電擊治療及虐待精神病人的運動

而這個秩序,大到一天的作息怎麼安排。喫飯睡覺開檢討會,說不能白天看電視就是不能白天看電視,管你什麼棒球聯賽。

小到喫安眠藥、放音樂的聲音太大、一天只能抽一根煙,沒有一項是可以根據病人的意願自由調整的。

這種自上而下的集體無意識所形成的瘋人院制度,造出了護士長瑞秋這樣的權威機器代表。她機械冷漠地維護著瘋人院的秩序,踐踏著病人的人性和自尊

影片後半段,戀母少年Billy割腕自殺,滿地鮮血,瘋人院一片混亂,瑞秋站出來說的第一句話是,「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保持日常生活。」不近人情到幾乎冷血的地步。

護士長和瘋人院制度兩相協作一起,在機器流水生產線上生產出「產品」一樣的病患。他們著統一的服裝,沒有娛樂,沒有笑聲,沒有權利,沒有自由,更可怕的是他們自己完全沒有意識。

除了一個角色——酋長。

酋長天天拿著個木棍,以為自己在犁地。大家都以為酋長是個傻子,又聾又啞,聽不懂人話。墨菲和酋長第一次見面的時候,誇他「強壯得像小山一樣,可以去打美式足球」。

後來還一本正經地教這個「傻子」打籃球,因此結下了深厚的基情,啊不是,友誼。

實際上這個人是真正的大智若愚啊,朋友們,看透了瘋人院的生存規則,在那邊裝聾作啞當一個傻子。因為只有這樣,纔不會被電擊。

墨菲骨子裡有一種強烈的反叛精神,他不把瘋人院的道德規訓放在眼裡,隨時挑戰壓迫他的權力者。他翻過高高的鐵圍欄,劫走院車,把病人們帶去海邊,出海釣魚。

這是全片最明亮的一個段落。無邊無際象徵著自由與寬闊的大海,身著艷麗衣裙蝴蝶般的姑娘,人們拿著魚竿,海風吹過,海水流淌。

這一切與四周被鐵牆圍困、著裝統一單調、色彩黯淡的瘋人院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人們終於知道了,這裡纔是生活的底色,這纔是生而為人嚮往獨立自由,追求個性的本來面目。

這更加堅定了墨菲要逃離這裡的決心。他和酋長相約出逃。

出逃的前一晚上,墨菲買通了病管,為牢籠裏的人們帶來了性愛和酒精,瘋人院裏一夜狂歡。

結果這場縱情狂歡讓墨菲醉得忘記了出逃的事,醒來已經是第二天,被護士長抓個正著。護士長與墨菲發生激烈爭吵,墨菲終於再也忍不住了,他衝上前死死掐住了她的脖子,想要毀滅這部冷血的機器。

然而瑞秋沒有死,墨菲卻成為了「他們」想要的不會思考、不會反抗的、便於控制的「活死人」。他本是一個再健康不過的人,卻最終被迫害成為「白癡」。額葉切除手術後的墨菲變成了一個傻子

影片結尾,在昏暗的燈光下,酋長來到墨菲的牀邊,一遍遍的呼喚,「現在我們可以逃跑了,我不會扔下你的,我不會讓你這個樣子留在這裡……」

……跟我來吧,我會把你帶出去……

用一個枕頭結束了墨菲的生命。

酋長終於搬起了那個墨菲沒有搬起的象徵權利桎梏的大理石水槽,砸碎了通往自由世界的玻璃,為牢籠裏的人們砸開了一條讓光明和希望流入的縫隙。

他緩緩走入遠方,真的是去往一個沒有壓迫,民主自由的「彼岸」嗎?

也許,我們最終都不能到達「彼岸」,所謂的「彼岸」,只是我們從一所煉獄逃往另一所煉獄的中轉站。

1.禁錮人性的枷鎖

禁錮人性的枷鎖有兩方面,一方面來自外界環境,一方面來自人類自身。

影片中的「玻璃」象徵外界環境體制對人的禁錮和束縛,所以「酋長」最後砸碎玻璃,逃出瘋人院,正是砸碎了這令人窒息的規則和體制,逃出牢籠;同樣的表達方式,在表現女性對男權社會提出質疑和挑戰的電影《紙之月》中,宮澤理惠扮演的女主,最後砸碎了束縛女性自由解放的「玻璃」,奔向了遠方的自由之地。

影片最後「酋長」用枕頭悶死了墨菲,因為他深深地理解墨菲是不願意做一個行屍走肉的「活死人」的,悶死他,替他解開自身枷鎖的束縛。

如果說來自外界的痛苦是我們自己可以解決的,那來自人類本源的痛苦往往讓我們無所適從

法國電影《愛》中,年邁的丈夫不忍看著自己重病的妻子奄奄一息遭受身體和精神上的折磨,用枕頭悶死了她。

電影《巴黎野玫瑰》中,男友不忍看著發瘋的女友一次次自殘,身心俱損,用枕頭悶死了她。

人類啊!真是矛盾又悲劇的動物,一方面,嚮往安逸平和的生活,一方面,永遠對現狀不滿,永遠追尋更好更自由的生活。所以說,人類的痛苦來自兩方面,得不到的痛苦和得到了的痛苦

2.冷戰背景下自由的呼喚

冷戰背景下自由的呼喚,時代氣氛成就了一部偉大的電電影

本片的導演米洛斯·福爾曼作為「捷克新浪潮」的中堅分子,自1968年捷克的「布拉格之春」後的鐵幕捷克流亡歐洲,並與1969年到達美國,1974年拍了這部影片。時值二戰後東西方冷戰時期,東歐巨變。這部電影正是根據他逃亡過程中的個人經歷改編的,影片運用了大量的隱喻和象徵。

正如導演自己說的,「這次流亡的經歷使我明白到任何夢想的實現機會可能都不高,但若連這個機會都放棄的話,這個夢想可實現的機會就只有零了。」

一部電影,如果只是順應時代氣氛,描寫體制的壓迫,人的反叛,那隻能算是一部一般偉大的電影。

能夠流傳下來,成為經典的電影,必然還包含人與自身的掙扎和鬥爭。

而這些,本片都做到了,經典實至名歸。


自由,一種不受體制約束的自由。為了自由,主角靠裝傻逃離監獄的強制勞動而不惜來到精神病院,本以為作為一個瘋子能不受用來約束正常人的體制,卻發現這體制同樣約束著這羣人,更使他們沒有追求自由的慾望。主角為了重新喚醒這羣毫無嚮往自由的人,用一次次行動證明追求自由纔是活著的理由。但無奈的是,最後主角看到一個年輕人被體制壓迫而自殺時,再也壓不住心中的憤恨與體制對抗,可惜以一人之力最終還是失敗了。主角被實施了最無人道的手術,腦前額葉切除手術,這等於給一個嚮往自由的人宣判了死刑。影片結尾那個最終被主角喚醒自由的酋長,帶上了主角的自由精神,逃離了瘋人院。雖然主角以悲劇收場,但他的精神卻感化了整個瘋人院。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