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拉便便就哭?肛門附近鼓起一個小膿包?家長們可要注意了,孩子可能得了肛周膿腫

肛周膿腫是發生於肛門、肛管和直腸周圍的急性化膿感染性疾病,成人和孩子都會得,而在嬰幼兒中,2歲以下的嬰兒發病最為頻繁。據統計,在杭州美中宜和婦兒醫院,每200餘個嬰兒中就有1個患肛周膿腫。

杭州美中宜和婦兒醫院小兒外科副主任朱信強提醒,嚴重的肛周膿腫還會誘發肛瘺,約有20%的肛周膿腫患兒會出現肛瘺的癥狀。

前不久,朱信強醫生接診了一個7個月大的男孩,據家長描述,寶寶近段時間非常反常。「剛開始有點拉肚子,之後一排便就哭鬧,我們以為是拉肚子鬧的,沒怎麼放在心上。」男孩媽媽說,此後每次拉便便,寶寶都哭得撕心裂肺,特別是在給他擦屁股的時候。她還發現,寶寶的肛門附近一片紅腫,還鼓出一個黃豆大小的膿包。

漸漸地,小膿包越來越大,像一顆鼓囊囊的核桃,甚至開始破潰流膿,寶寶的體溫也上升到39度。到杭州美中宜和醫院一檢查,膿腫的深度已經達到5厘米,情況十分嚴重。

朱醫師立刻給這個男孩的肛周膿腫進行切開引流,將膿液排出並進行抗生素治療,加上局部換藥,大約用了20天的時間,男孩肛門周圍的皮膚才漸漸恢復。

無獨有偶,近日,又有一位年輕媽媽帶著3個月大的兒子找到朱信強醫師。慘不忍睹是她最大的感觸。「醫生在處理的時候,『痘痘』里的膿是飆出來的,非常恐怖。」處理完畢,傷口中插著引流條,由於離肛門很近,排泄物容易污染傷口,所以寶寶每排泄一次,就需要清理消毒一次,「兩個多禮拜,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包女士說,護理步驟中,最下不去手的就是擠膿這個環節,「傷口很深,要用力把膿擠出來,又很怕弄痛孩子。」作為母親,包女士直言「下不了手」,每次都是一邊擠膿一邊掉眼淚。

「這個病太恐怖了,希望寶寶再也不要得這個病。」包女士說。和她一樣,許多媽媽都都對肛周膿腫產生了心理陰影。

「家長不需要太害怕,還是應該配合醫生積極治療。」朱信強醫師表示,治療肛周膿腫一般有兩種方法,對於情況較輕的患者多採取保守治療,比如溫水坐浴、塗抹抗生素軟膏等,而對於情況較嚴重的患者一般採用切開引流的方法,將膿包切開,通過引流條將膿液排出。引流手術結束後,一般需要在醫院裡護理幾天,剛做完的前兩天,還需用引流條進行引流,之後再安排高錳酸鉀溶液坐浴,再配合碘伏進行局部消毒。

接受治療後的肛周膿腫患兒回到家中,家長的護理也十分重要。朱醫師提醒,家長首先不要著急,肛周膿腫需要慢慢恢復。其次,在給孩子清洗膿腔時一定要清洗到位,不要因為怕孩子疼而草草了事,如果膿腔沒有清理乾淨,很容易造成膿腫再次發作。此外,家長一定要按照醫生的吩咐給孩子進行高錳酸鉀溶液坐浴和其他護理手段。

嬰幼兒為什麼會得肛周膿腫?

朱信強表示,引起嬰幼兒肛周膿腫的原因可能是新生兒的肛竇發育不良以及免疫球蛋白缺失。從而容易感染以及抗感染能力差,臨床最常見的是嬰幼兒出現腹瀉後家長護理不當,在腹瀉患兒的排泄物中常會含有一些對皮膚有腐蝕性的液體,從而會損傷肛門周圍的皮膚,加上家長不當的擦拭方式就會造成嬰幼兒肛周皮膚感染進而形成肛周膿腫。

因此,家長們應特別注意孩子的腹瀉問題以及排便後的處理方法。「嬰幼兒腹瀉常常是由於腸道發育不良以及對母乳或者奶粉不耐受,當家長發現孩子出現腹瀉癥狀時,要考慮用奶粉替代母乳或者更換奶粉的品牌。」朱信強醫生提醒,孩子排完便後,家長應該用清水清洗屁股,再用純棉布或紙巾陰乾,不可以用力地擦拭。

如何預防嬰幼兒肛周膿腫?朱信強提議,首先,在平時生活中要讓孩子飲食健康平衡,穿衣遵循冷暖,盡量避免孩子出現腹瀉,其次,家長要對孩子偶爾的異常表現引起重視,及時發現孩子的身體異樣並且及時治療。嬰幼兒肛周膿腫早期的表現為肛門附近局部出現紅腫、皮膚硬結,倘若家長發現孩子一排便就哭或者一擦屁股就哭鬧,就要趕緊帶孩子來醫院檢查。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