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獲得更高的關注度,你敢做出多冒險的事情?

現如今我國各大網路直播頻道十分火爆。

既有比較出名的網紅(如陳一發、馮提莫等)在各大平臺上唱歌賣萌,也有大批高顏值的小哥哥小姐姐發光發熱。

但除了這些,還有一部分直播為了迎合觀眾的獵奇心理,直播內容往往會「不走尋常路」。

不論是直播「滴風油精」,還是前陣子爆紅網路的「黃鱔事件」,都印證了現如今直播行業的缺陷性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安利的這部電影便非常直觀的反映了現如今直播行業的現狀。

《玩命直播》

Nerve

故事的女主人公維(Emma Roberts 飾)是一位略顯羞澀,平平無奇的女高中生。

平日裏給校刊拍拍照片,順便視奸打橄欖球的男神。

但講真,Emma作為飾演Teenager girl的專業戶,實在是不應該背一個「平平無奇」的人設啊!

這樣長得又美身材又好的女生明明就是應該當個Drama queen才對!

回到劇情,女主角小維雖然並不起眼,但卻有一位性感火辣,且極其熱愛冒險的好友西德妮。

而西德妮則沉迷於一款直播冒險挑戰。

這款遊戲規則也很簡單,當你下載過後會擁有兩個選項。

觀眾(watcher)或者玩家(player)

玩家完成觀眾下發的挑戰,而觀眾需要付費觀看。

玩法是很簡單的:

觀眾通過「民主投票」的方式為玩家設定挑戰內容,並會根據難度的不同的提供獎金懸賞。

玩家需在一定的時間範圍內選擇接受或放棄。

與此同時,這個遊戲也存在著三條規則:

1.所有冒險必須在玩家的手機上進行錄製

這就代表著每一次冒險的過程中你都需要朋友幫忙拍攝,或是進行自拍。

否則通過他人手機拍攝下來的冒險就是無效的。

2.只有兩種方式淘汰玩家

失敗(Fail)或者退出(Bail)

這表示一旦你挑戰失敗或者自行選擇放棄之後,便無緣後續的挑戰,也無法再晉級決賽。

3.告密者會受到懲罰

說白了就是不能找警察叔叔打小報告。

每個冒險都會根據難度給予成功的玩家豐厚獎金獎勵。

這樣既能獲得高關注度,又能賺錢的APP瞬間獲得了廣大青少年勢力的歡迎。

女主的好朋友西德妮便是其中之一,所以也就有了在啦啦隊伍中不穿內褲撩裙子的挑戰。

挑戰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既有懸崖跳水、跳躍車軌這類刺激類,也有去超市喫狗罐頭這類比較噁心的冒險。

軟體會根據每個玩家的個人信息制定專屬的冒險。

比如讓恐高的人挑戰高空項目等等。

女主小維原本對這類活動毫無興趣,但男神對她的拒絕和好友對她下的定論都讓她憤怒不已。

誰說自己就必須一輩子都是觀眾?

但令小維沒想到的是,這個冒險似乎真的很有趣。

她在挑戰的過程中認識了伊恩( Dave Franco 飾),這個男生帥氣又風趣,第一次見面時還拿著小維最喜歡的書。

所以伊恩自然是大冒險「親吻陌生人五秒鐘」的最佳人選。

原本怯懦的小維也通過伊恩的鼓勵越來越大膽,並與他共同完成了數個雙人任務。

果然男女搭配,幹活不累。

就連裸奔都還是兩個人共同完成更過癮一些呢。

隨著小維挑戰難度的逐步上升,她的人氣變得越來越高,這使得自詡很愛冒險的西德妮有點嫉妒。

兩個人之間自然會開始出現隔閡。

不僅如此,這種遊戲的失控程度遠遠超過了她的想像。

越來越恐怖的冒險甚至會開始威脅到玩家的生命,這促使小維選擇了報警。

然而警察卻完全不重視這種舉報。

但小維卻因為違背了第三條規則而遭到了遊戲的懲罰。

她不但被清空了銀行賬戶,還成為了這個遊戲的囚犯。

在現如今的互聯網時代,成為遊戲中的「囚犯」意味著毫無隱私,身份也將變得可以篡改。

或許人生都將就此掌握在幾個黑客手中。

只有贏到最後的玩家纔有機會獲得自由。

小維能做到麼?

等待著她的終極挑戰又會是什麼?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在電影中尋找答案。

總的來說

這部電影作為青少年為主角的題材還是很精彩的,但它的初衷並不僅僅只是為了表現直播冒險的刺激。

更多的,或許是為了涉指現今部分博主為了挑戰高難度項目卻不幸喪命的事例。

電影中西德妮在挑戰高空項目時中途摔爛了手機並選擇了放棄挑戰。

但現實中的意外卻是在真實發生的。

當然還有對網路匿名的涉指。

電影中每一個冒險內容均由觀眾們下發,雖然聽起來似乎很「民主自由」。

但把全部權力都交給一羣匿名的人,每個人都有保護自己的面具,挑戰內容自然而然會越來越失控。

今天嚴重的網路暴力不就是如此麼?

鍵盤俠總是會躲在他們的網名後面傷害原本無辜的人。

或許當他們罵完之後會有一時痛快,但給被害者留下的可能就會是一生的陰影和傷痕。

正如鄧紫棋改編的歌曲《死了都要,愛》中唱的那樣:

「烏煙瘴氣的網路,他們口水亂吐」

「發泄生活的痛苦拿著鍵盤當手槍盡情羞辱」

最後小編想說,電影本身或許並沒有這麼深刻,但看後依然值得我們每一個人的思考。

人生在世三萬天,我們一定都要開開心心的活。


《玩命直播》觀後感

剛看《玩命直播》的時候,我以為這是一部講一個膽小內向的小女孩在直播遊戲的鼓舞下,不斷挑戰自我,獲得勇氣,走上人生巔峯的故事。帶著這種期待一直看到影片的一半,突然畫風變了,不得不說,影片的故事走向還是比較意外的。

Vee和Sydney是很好的朋友,但她們性格迥異,Sydney個性外向,大膽自信,非常勇敢,喜歡被關注,喜歡挑戰。而Vee恰好相反,羞澀內向,不愛表達,比較壓抑膽小,想做的事情會因為害怕而壓抑著不去做。Sydney因為在玩一款祕密的直播遊戲,獲得了很多粉絲,於是不斷地挑戰很多事情,比如在球場上對著觀眾席做一些出格的舉動,Vee起初,並不認同這個遊戲,卻因為被自己的喜歡的人拒絕這件事刺激到了,一時生氣也註冊了遊戲賬號。

遊戲中主要有兩個角色「看客」和「玩家」。一旦加入遊戲,必須保密,玩家是挑戰者,每次挑戰過程必須通過自己的手機直播,看客是眾多匿名iP的觀眾,根據大眾的意見來出挑戰的題目。每次完成挑戰就可以獲得獎金,挑戰項目也越來越難,進入決賽後的挑戰項目就是要麼會危及自己,要麼會危及他人性命的項目,而如果告密或者報警,就會失去所有贏得的一切,還會負債纍纍。

Vee從完成的一個個小挑戰中獲得了鼓勵和勇氣,還邂逅了帥氣的男主,和男主一起組成CP完成了更多艱難的任務,當Vee發現遊戲的內容越來越難以控制,會讓參與者受到傷害,她想結束這一切,卻因為報警這一個舉動負債纍纍,不得不通過贏取冠軍來擺脫這個遊戲。

當遊戲的終極挑戰成了決賽的前兩名要互相開槍時,Vee無奈地對觀眾席上帶著面具,舉著手機,用匿名IP錄下挑戰的觀眾求救,希望結束這一切時,卻沒想到沒有人願意停止。最後在男主和Vee的黑客朋友,還有Sydney的幫助下,最終他們終止了遊戲,讓每一個遊戲看客的IP不再匿名,並給每一個沉默著默默點贊遊戲的觀眾在手機中發了一段話「YOU ARE AN ACCESSORY TO MURDER」。

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了關於大眾心理學的一本很有名的書——《狂熱分子》,這本書中就講了為何很多羣眾運動會改變每個參與其中的個體,為何羣眾性的運動有時會走向一種失控的地步。用書中的話來說就是「當我們拋棄自我,成為一個緊密團體的一部分時,我們不僅跑開了個人利益,同時也拋開了個人責任。一個人如果沒有恐懼、猶豫、懷疑和是非感,他會變得有多殘暴和冷酷,令人不敢想像。

當我們在羣眾運動中喪失了自我獨立性,我們就得到一種新自由,一種無愧無疚地去恨、去恫嚇、去撒謊、去凌虐、去背叛的自由。」沉默的看客也是助惡之人。當不參與其中,卻能掌控結果的大多數人,可以匿名的發表看法時,他們會沒有責任的壓力,在集體的狂熱氣氛中喪失應有的理智和道德底線。很多時候,大多數人的意見並不見得就是正確的建議,真理往往在少數人手裡,任何時候,請仍然保持獨立思考的習慣,保持自己的想法。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