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秦國的數代君主都是明君。都想著自己的國家,賈誼的《過秦論》就說秦始皇是「奮六世之餘烈」。有了先輩們的努力和自己的才能,再加上當時的天下大勢,所以成就了秦始皇的霸業。

秦國地處當時偏僻的西北之地,與胡人來往甚密。所以在戰術上會受胡人的影響。胡人擅長騎射,不像中原人穿著寬袍大袖去打仗。所以很佔優勢。後來趙武靈王也學習了胡服騎射。秦國人也比較實際,不像其他中原國家那麼愛說漂亮話。所以商鞅在魏國不受重視,到了秦國反而被奉為座上賓。商鞅變法之後。秦國一躍成為中原霸主。之後的范雎,盡心儘力的輔佐秦國。堅持變法,讓秦國成為了當時首屈一指的大國。再加上蘇秦合縱計策的失敗,六國聯盟土崩瓦解,秦國就更強的肆無忌憚了。而後的幾十年里,秦國有隻有子楚一個昏君,但是在呂不韋盡心輔佐之下,秦國依然如日中天。終於在秦始皇時期,秦國消滅了其他六國,成為獨一無二的霸主。

而反觀楚國,自楚武王稱王以來,領土的確是擴張了不少。但是明君卻很少,更沒有一直努力幾代的明君,大臣也不甚給力,而且楚國仗著地大物博,經常輕視其他國家的文化,對於來遊說的政客也不感興趣,錯過了變法的最佳時機,而被秦國遠遠超過。

秦國的崛起與稱霸,是多種因素造成的。有歷代秦國國君的努力,對人才的重視,變法的及時與領先性,還有就是其他國家的頹廢造就了秦國統一天下的局面,所謂時也命也。


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由於社會改革比較徹底,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國家政權,新興地主的力量比較強大,經濟發展迅速,軍隊裝備精良,戰鬥力強。到秦王政執政時,關東六國先後衰敗下去,唯獨秦國越戰越強。

楚國自春秋至戰國始終未失其南方大國之地位,領有疆域5000里,帶甲百萬,地大物博,粟支10年,為諸侯國中具有相當實力的大國。但自秦將白起攻陷楚都後,楚國勢力大大減弱,國都被迫遷於陳地,以後又再遷於巨陽與壽春。都城多次被迫遷移,大大挫傷了楚國的民心士氣。楚考烈王當政的前後,楚國實際上已徒具強楚之名,遠遠無法與秦相匹敵。

楚國自吳起變法以來取得成功,成為一大強國,開創了春秋戰國時期的鼎盛時代。到楚懷王時期,重用屈原等大臣再次勵志變法圖強,但是遭到了王公貴族的一致反對。難以堅持的楚懷王放棄變法而失敗,屈原也投江。當時秦、齊爭霸被張儀「詐楚」而使楚齊交惡。齊被滅亡,楚國自然好不到哪去,而楚懷王見受到欺詐,惱怒至極,舉兵伐秦,結果慘敗。最後被騙去秦國客死咸陽。前241年,春申君組織東方國家最後一次合縱,但被秦軍所敗,楚考烈王怕秦國報復,再次遷都至更東面的壽春。前238年,楚考烈王死後,春申君門客李園發動政變殺害春申君,楚國國力更加一蹶不振。

秦王政親政後,知楚將項燕擅戰,先遣李信與蒙恬為將,領二十萬兵馬,結果被項燕慘敗。再遣老將王翦,統秦師六十萬,相持一年,前223年,大敗楚軍,俘虜楚君負。項燕扶持的熊啟也很快被俘殺,楚國滅亡。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