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海峽公鐵大橋。(圖/記者蔡紹堅攝)

▲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已接近完工。(圖/記者蔡紹堅攝,下同。)

記者蔡紹堅/平潭報導

「平潭海峽公鐵大橋」是中國大陸第一座公路、鐵路兩用的海峽大橋,全長16.34公里、投資超過500億元,也是世界上最常、跨度最大的跨海峽公鐵兩用大橋。中鐵建大橋工程局經理範發財表示,大橋位於颱風多發,且浪高、水深、流急的平潭海峽,建設難度非常高,不過工程團隊仍克服困難,目前工程進度已達95%,預計2019年公鐵兩層都能合攏貫通。

▼大橋最初的規劃是蓋到臺灣。

▲平潭海峽公鐵大橋。(圖/記者蔡紹堅攝)

平潭海峽公鐵大橋的起點在福建省長樂市松下鎮,經過人嶼島、長嶼島、小練島、大練島,從蘇澳鎮上平潭島。大橋的設計身為兩層,上層是時速100公里的六車道公速公路,下層為時速200公里的雙線鐵路。

範發財指出,平潭海峽是世界三大風口海域之一,由於風大、浪高、水深、流急的特點,一直被橋梁工程界視為「建橋禁區」,因此公鐵跨海大橋可說是一項超級工程,「平潭海峽每年六級以上大風的日子超過300天,7級以上大風超過200天,最大浪高達到9.69公尺,只要風太大、浪太高,就不能施工,所以工程上的難度與風險都相當高,環境上比『港珠澳大橋』還惡劣。」

▼大橋的上層為公路、下層為鐵路。

▲平潭海峽公鐵大橋。(圖/記者蔡紹堅攝)

海上造橋會出現公鐵合建幹擾、空間交叉、工作面多等問題,為了克服單孔造橋機作業時間長、成橋速度慢、海上高空作業風險大等問題,中鐵建大橋工程局2016年研製了雙孔連做節段拼裝造橋機,用於大橋大規模的鐵路簡支箱梁拼裝施工,大大降低海上高工施工的風險,也減低了橋梁的建設成本。範發財解釋,造橋機是全國首創,已經獲得國家專利,「跟普通的單孔造橋機相比,雙孔連做節段拼裝造橋機可同時完成兩孔(兩橋墩之間為一孔)橋梁的造橋工作,節省近一半的工期。」

範發財還說,大橋的工程難題目前都已經克服,進度達到95%,鐵路段已在今年10月合攏貫通,公路段也預計可在2019年可合攏貫通,「開通的部分要配合鐵路的建設,目前預計是2020年之後,開通之後,可以解決平潭沒有鐵路的問題,也為平潭的發展打開一條新通道。」

大橋自2013年10月開工,已建造超過5年,目前橋樑工程鑽孔樁2255根、承臺230個、墩臺392個、鐵路梁5244.2公尺已全部完成。公路梁完成9687.6公尺,隧道工程一座1861公尺的雙線隧道已完成。路基工程土石方完成329.94萬方,佔設計333.6萬方的98.9%。

▲平潭海峽公鐵大橋。(圖/記者蔡紹堅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