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現在鄙視魅族是政治正確,但是我覺得囧王這幾句話說的也沒什麼問題,如果看完他在論壇的全部發言的話,他的意思其實就是:「他認為ov這樣為了全面屏做出的犧牲不值得,他更願意去塞進去雙揚聲器和更好的前置攝像頭」,對於他來說,這句話沒什麼問題,他這個人對揚聲器有一種蜜汁執著。和ov相比,只不過是產品取向不一致。

雖然我還是更喜歡oppo的findx的設計的,機械感非常足,很有吸引力,升降設計對於學機械的我有一種蜜汁吸引力


鍋又甩給剛剛復出的李楠了,看來黃章也知道這樣不優雅。買不起水軍,產品又不夠先進,也就是碰瓷才能勉強維持生活的樣子。

從另一個角度講,黃章是真的喜歡寬屏,也就是真的討厭長屏。黃章還在思考單手操作的問題,你的拇指能不能碰到上面的搜索返回分享按鍵?黃章喜歡把屏幕做寬,然後把邊框削窄,雖然已經沒什麼再窄的餘地了。

你說他是真性情也好,是碰瓷也罷,或者說是用真性情碰瓷好了。然而確實不優雅啊。看看人家華為小米,懟友商這種臟活扔給水軍,ov把臟活扔給銷售小姐姐,高管還不是羽毛乾乾淨淨。

這種事情習慣了就好了,以前mx時代,黃章在論壇能直接罵雷軍羅永浩,現在罵個產品算多大事。


真的就是酸,特別是第一個回復,說屏幕長的問題。老兄,你小試牛刀的魅族15 plus的 6寸 16:9屏難道就按的著?明明你屏幕做到今天那麼大了你還拿單手操作最優尺寸來說事,這不是自己打自己臉麼?別告訴我魅族16的屏幕回歸5寸以內?我真是醉了,彷彿穿越回了喬布斯還活著的那個時代。

全面屏目的就是讓單手操作最方便的同時讓屏幕面積最大。因此我認為現在的手機面積體積絕對不能再大了。oppo這樣的屏佔比縮到六寸屏左右的手機體積我個人認為就挺好的。

很多人低估了手機屏幕面積這個參數對人們的重要性。我想說的是,從手機被發明的那一天起,從手機開始有屏幕的那一天起,屏幕尺寸一直在增大,不曾停過,相應的,屏幕屏佔比就一直在增大,也不曾停止。當初喬布斯認定3.5寸是最優的手機尺寸,是保證人能單手掌控屏幕的最大尺寸,但市場證明他錯了。手機屏幕的增大的速度絲毫不給喬布斯面子,從3.5增大到4.3, 4.3增大到5.0,進而增大到5.5、5.7。才停下來,5.5,5.7成了非全面屏時代的最大尺寸,5.5的機型最多也最熱銷,屏幕增大帶來的手機體積的增大也停了下來,進入全面屏時代。不知道有沒有人想過,為什麼手機增大到5.5就停下來了呢?這是因為人們的口袋限制了手機的尺寸。結果最終,手機屏幕的高歌猛進是撞到了人們的口袋體積限制才停下來,的確是,如果手機不能放進口袋也就失去了手機的意義了,能放進口袋是手機實現功能的最根本的需求,而為了屏幕面積,人們願意放棄單手操作,願意放棄鍵盤。因此我可以理解,屏幕面積就是人們僅次於放進口袋的第二根本需求。

在手機體積已經觸及壁壘的情況下,屏佔比立刻就成了手機屏幕除面積外最大的賣點。屏佔比這個參數沒有意外,就直接繼承了屏幕面積增大的勢頭,快速增長。劉海在這滾滾洪流面前只能是螳臂當車,被屏佔比洪流面前被消滅只是遲早的事。市場證明,消費者願意為了屏幕面積放棄很多東西,而人們詬病機械機構,且不說智能機以前的手機機械結構遠比現在的findx更加複雜,使用頻率更高。就防水,進沙這種低概率事件性能,在真正的消費者面前,也是隨時為了屏幕可以拋棄的東西。

別忘了十年前,我們當時的機皇相當一部分都是滑蓋,翻蓋機,而直板機並不受年輕消費市場歡迎,正是因為直板機太古板,翻蓋,滑蓋,旋蓋是前衛的代名詞,當時手機機械結構的各種創新本身就成了很多手機的賣點。這樣的消費觀念持續了好多年,當時諾基亞摩托羅拉的高端機系列幾乎無一例外都是複雜機械結構的機型。玩弄自己手中手機的複雜機械結構是當時人們的裝逼手段。那些誇大機械結構影響的可能是已經忘了這一段記憶了。而這些機械結構消失只是因為鍵盤被淘汰而讓機械結構失去意義,而不是機械結構本身被嫌棄。當年為了屏幕面積淘汰了鍵盤。今天為了屏幕面積重新使用機械結構不也很合理麼?機械結構從來都是手機產業解決問題的一個手段,只是過去幾年用的少了而已。

更為重要的是,oppo和vivo是目前所有主流手機廠商中唯二自建工廠而不使用代工廠生產手機的手機廠商,也就是說 ov對自家手機的工業設計和生產可以做到100%的掌控和和調整。這對oppo和vivo在實現工業設計上帶來的是其他品牌無法比擬的優勢。

那些現在還為劉海屏維護的人,我只能說,真香警告。


其實沒說錯,全面屏是未來是趨勢這沒錯,但機械式結構肯定不是。

看看下面這張圖就知道了(截圖自zealer對nex的評測):

為了一個升降式鏡頭,在寸土寸金的手機內部佔用了這麼大的面積,真的值得嗎?這是進步嗎?而且這也限制了機身的尺寸(6.59吋)和重量(199克),像iPhone X那種屏幕尺寸根本做不下。它確實為了將屏佔比提高到更極致,但這種極致是以付出了很大機身空間為代價的,如果沒有這個機械結構,這部機器或許可以加入其他功能(雙揚聲器?NFC?),或者將其他方面做到更好。

我們說未來的方向,一定是基於技術進步,而不是那種丟西瓜撿芝麻式的妥協,從iPhone8到iPhone X,它的屏佔比提高是基於COP柔性屏的技術進步,除了信號略不如以前之外,大小重量握感都沒有太大變化,這使得它面向的產品人羣沒有什麼變化。而vivo nex相比X21則完全成了一部「直男手機」,笨重握感差,優勢則在於穩定的性能輸出和大電池,而這些其實都是大屏幕帶來的附帶紅利。

沒說FIND X,其實FIND X相比NEX機械結構更誇張,可以預見它的機械結構佔據空間一定是更大的,這也讓它的厚度直接來到了11mm,這個厚度我之前在夏普的402sh上面見識過。給人的感覺屬於一開始還可以,你覺得有個弧面好像也沒有那麼厚,但是用過幾個月之後你就會越來越確定,你拿的就是塊磚。而且有一點我可以斷定,它的拍照一定是很一般的,因為它把鏡頭藏到裡面了,一般手機露在外面況且要凸起,更何況它藏在裡面?

說了這麼多壞話,其實我很欣賞這兩款機器,尤其是FIND X,它的弧面處理和過渡色實在是太美了。但是清醒的說,我覺得這種欣賞更多的是源於我對劉海屏的反感。仔細的想一想,它們不是未來,因為未來一定不是「刻意」的,而是「自然」的。

最後說,理智魅友一枚。這個答案在你們眼裡可能做不到客觀,我只是表達自己的觀點。


感覺黃章看這個的角度偏了

這和前置沒多大關係 而是與手機的美觀程度有關係

而抬升式攝像頭只是在全面屏進步的道路上無法用其他方案解決而不得已而為之的

其他原本在手機上部的器件如聽筒(微縫式/全屏發聲),光線感測器(下巴/側邊) 距離感測器(超聲波 )都有這些可以減小體積或改變位置的解決方案 MIX的前置解決方案並不好 且NEX和find X這種下把寬度也不可能用MIX的方案

這種解決方式怎麼樣? 麻煩 貴 難

好看嗎? 好看


有什麼好噴的,每個廠商有自己的設計取向,到最後還不是由消費者來決定,是騾子是馬,把產品拿出來賣了再說啊,不要打磨了,845都快用了這麼久了,等你的16出來別人又要發布新機型了。安安心心做自己的事,那是本分。


jwong好像只噴了oppo,沒有噴vivo吧?說實在機械隱藏攝像頭的設計,確實是權宜之計,最後肯定是要過渡到屏下攝像頭的,或者像pro7那樣畫屏當前置也可以,雖然這樣做挺醜。18:9我也不是很喜歡,當年iPhone5出來大家怎麼吐槽屏幕還忘了?主流屏幕從4:3到16:10,16:9我尚可接受,畢竟這是趨於黃金比例的表現。但現在顯示器上的帶魚屏,手機的18:9恕我直言實在不如16:9來得和諧好看。但噴歸噴,關鍵是魅族在16上得拿出實在的技術,這樣才讓人感到你噴的有底氣,並非為黑而噴。


有話好好說,想開噴的先戳下面鏈接再回來謝謝:

為什麼用個手機還成為粉絲??

www.zhihu.com圖標

其實,黃章說的比較有道理。李楠言辭太激烈,甚至可以說是沒素質,這個「呼吸都在營銷的胖子」這樣說話倒很可能是在蹭熱度。

黃章只是就事論事,李楠非要扯上魅族16就沒意思了。

現在網上盛讚nex和findx,我們還是分析一下其本質吧。我個人覺得nex的方式更易接受,實用性、心理舒適度更好,findx其實有點為了炫技而炫,除了觀感提升,說是退步也不為過。

FINDX與NEX:進步還是開倒車?

findx/nex(以下簡稱fn)

人們往往願意拿劉海屏和findx/nex對比,其實,劉海屏和fn的這種機械結構,

都是向「真·全面屏」進化過程中【妥協】的結果。

大家的路都是通向「正面全是屏幕」這個方向的,這不過二者的區別,是

傳統機械與一體化的區別。

就消費者而言,我們完全可以依據自己的消費習慣,選擇更適合自己體驗的產品。

回到問題,我們繼續思考fn和iPhone X的設計思路問題。

那麼問題來了,傳統機械是不是開倒車?我們看看下面這張圖:

大家心目中的未來手機,是這種周身各處隨便就伸出個小部件的樣子嗎?

我們運用這種「極限」的思想,可以看清楚一些設計的本質,雖然極限的情況不會真實發生。

因此,fn的這種妥協,實際上是反一體化的,是與近來手機的發展方向背道而馳的。

我們可以看到,智能手機逐漸取消了按壓式Home鍵(iPhone甚至mBack魅族都在逐漸淘汰可按下的Home鍵),取消了3.5mm耳機孔,發展了無線充電,越來越重視防塵防水等等,這些都是在朝無開孔的一體化方向發展的,而傳統機械運用在智能手機上的確顯得有些笨拙。

從這個角度來講,小米mix系列雖然沒vivo NEX那麼極客,但是其設計思路依舊是先進的。

事實上,不論其實現方式多麼花哨,vivo NEX和OPPO Find X的本質,都是把屏幕做大,然後騰出放置感測器和機械的空間。

我們再來看看nex和iPhone X的對比:

(圖源:微博:李大鎚同學)

可以看出,nex比iPhone X大了不止一點點。我們都知道,大屏可以帶來很好的觀看體驗,但給操作帶來的痛苦也實在不小。所以魅族黃章的說法也不無道理:

而黃章所說的「為了前置攝像頭那麼大費周章有必要嗎」,當然了OPPO Find X的那個裝置不止前攝,還有3D結構光,不過就實用性來說,iPhone X的結構光安放雖然醜一些,但是更實用。

事實上,除了使用體驗上的不實用(特指findx,nex好不少),在防水、防摔、積灰、修理等方面,fn都有不少問題。

然後用戶評論諷刺了一波Pro7的副屏設計,emmmm也是很中肯的。

我個人是不喜歡蘋果的產品的,但是不得不佩服Apple的一點是,他們的產品理念是有一條完整的思路的,而國產手機則在市場的左右下做局部的探索,所以他們還比較難以引領業界。

但是話說回來,OPPO Find X和vivo NEX都是非常值得尊敬的產品。他們用於打破iPhone like的束縛,探索屬於自己的設計思路,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雖然在宏觀設計思路上有些「開倒車」,但在現階段體驗上,它們依舊是領先的、最酷的產品。再拿小米mix2s做個對比,雖然mix的思路符合一體化,但其觀感及使用體驗顯然不如nex。所以說,ov的這兩款產品,在這個全面屏的過渡階段,的確有其耀眼之處。

而事實上,我們選手機,沒必要想得太深遠,還是那句話,適合自己的,纔是最好的。

更多數碼資訊,歡迎關注答主。

看得懂的數碼評測amp;知識?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我覺得沒什麼問題。屏佔比越來越高的代價,就是橫屏打音遊拇指黨會難受的一筆,尤其是像琴梨梨這種手指上肉還比較多的。真心覺得全面屏意義不大,顯示的多了,但是因為一些地方你正常姿勢根本夠不到,顯示了內容也沒什麼意義。

@汽車奇談高小強 之前提過一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對於越來越高的屏佔比,到底是用戶需要越來越高的屏佔比,還是手機廠家為了手機更有競爭力而不斷提高手機的屏佔比?

對此,我的看法是,手機發展到今天,不單是一個絕大多數人必不可少的通訊工具,也成了很多的人的隨身配飾。換句話說,手機被賦予了越來越多流行的元素。

所以,你買手機,買的不單是一部通訊工具,同時也是一部比較潮的流行用品。對於手機廠家而言,手機不但要功能越來越強大,而且要做的越來越漂亮,能跟得上流行的趨勢和潮流。

對於這個道理,作為魅族的老大,黃章不可能不知道。他之所以這樣說,要麼是他自己真的覺得為了更高的屏佔比而搞一個升降式的攝像頭沒有必要,要麼是以魅族的技術積累做不出類似NEX或者Find X那樣的產品。

從現在的各種爆料綜合來看,被黃章寄予厚望的魅族16應該是極窄的額頭和下巴,左右邊框就更不用說了,魅族以往的產品邊框都處理的很不錯。

以前,黃章退居幕後之前,魅族的旗艦都是符合魅族小而美的的品牌調性的,不隨大流,口碑也都不錯。比如,當年的MX3。

黃章這次復出之後,親自打磨的魅族16應該會恢復小而美的調性。沒有劉海屏,沒有升降式的攝像頭,但屏佔比依然會比較高。

PRO 7和魅族15已經消耗掉了很多魅族用戶的耐心。如果魅族16不能帶來一些驚喜的話,真的不知道魅族將走向何方。

這話說得沒毛病但是…是一句片兒湯話。費很大週摺確實是,各大手機廠商都在致力於把前置攝像頭幹掉,有的用劉海,有的放下邊,有的甚至藏在機身裏。但是……貌似咱目前還沒有好的解決辦法對吧。你魅族採用的方法是上下邊框變小,換句話說就是不藏著,誰讓你也沒有好的辦法呢。

而且咱換個角度想,當年你做mx3,用了n個木製模型打磨,就為了讓手機的手感變好。人家可沒吐槽你:費這麼大週摺改變手感,有意義嗎?現在人家想法幹掉了前攝像頭,讓手機變得相當好看,你上來喊一句:費這麼大週摺,有意義嗎?不太好吧好像…


ov這兩款手機。算是偏離了全面屏發展道路上的大道。而是一種走捷徑的方式來實現提高屏佔比。但很多時候走捷徑未必能走到終點。全面屏(正常的全面屏定義是80%以上屏佔比,這裡就直接讓他代表95%以上屏佔比吧。畢竟感覺真正100%屏佔比真的不太可能。邊框等多少會有一點的)想要實現。肯定是要不斷探索發現創新下。實現把手機正面的元器件放在正面常規的位置。並且可以不影響使用。以達到正面超高屏佔比。就像我記得vivo有一個tof攝像頭還是什麼的技術可以做到放在屏幕下可以實現人臉識別。魅族有一個專利是石墨烯屏幕可以做到把攝像頭等放屏幕下不影響使用(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而不是像ov那樣以機械彈出的方式來隱藏和使用攝像頭和3d結構光來實現大幅提高屏佔比。這樣看著在現在當然很酷炫。但是將來必然是雞肋的設計而且。體驗是必然有影響的。畢竟隨著科技發展。現在和難題都會解決。不過。也得祝賀ov首次拜託蘋果陰影並在某一方面超過蘋果。。。還有。作為一個魅友。我也不喜歡黃總那樣批判友商的產品。其實每個手機廠商的大佬都不應該去公開批判友商。畢竟。每個品牌的手機都有他的槽點。個人見解。文化有限。措辭不當之處。請諒解。

申明一下。我之所以說nex 和find x是走捷徑。是因為我覺得很多廠商可以都在卯足力氣在研發屏幕下前置攝像頭等的時候。ov兩廠直接避開了屏幕下元器件而是把某些元器件放在屏幕內部因而提高了屏佔比。這是我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並不是說走捷徑是錯的。而且。是不是我小學語文沒學好。走捷徑是貶義詞還是?我印象中,應該是中性詞吧?還有。我也沒說ipx就是正確的。單論額頭。ipx雖然提高了屏佔比但是沒有任何進步。還影響美觀(個人認為。審美不同。肯定也有人認為劉海屏好看的。比如我身邊就有。我堂妹就喜歡華為p20的劉海屏)

還有就是這個。你們認為的全面屏是不是100%屏佔比還是華為定義的18:9屏?


OV的設計很強大,我承認

但是

這樣的設計是不是撿了芝麻丟西瓜呢?

像findx,解鎖一次,就要升降一次攝像頭,就算說再耐用,也是有個限度的吧?

還有積灰的問題,進水肯定是gg了

值得誇獎,但是不耐用(我認為)


黃章這回答太小家子氣了。

隱約記得當年魅族mx3吧,為了手感好,花了大精力反覆的試,左邊還是右邊厚了一點點。我們也要問下,這有必要麼。

真全面屏總是要到來的。看看滿大街的劉海屏,我們不禁要問,為了所謂全面屏搞出個劉海,合算麼?還是個假全面屏。

VIVO NEX花大精力弄的機械式升降攝像頭,成為真全面屏時代的開山鼻祖,這是一個里程碑的事件。竟然成了沒必要?

黃章有一點和老羅有些像,老是把精力花在莫名其妙的地方,但是對真正的行業內的痛點,卻視而不見。人家弄出來了都還感覺看不上。

我倒覺得現在李楠在把握尺度上挺靠譜,從魅藍中能看到他知道把有限的資源用在什麼地方。


首先,我覺得find X很好看,我打算買。

但是,我並不認為OV的設計就一定代表未來。

我也堅持認為小米8探索版的設計很好看,雙頻GPS的實用性還是很強的。

我只是認為,每一個手機都應該有自己的特色,劉海屏並不一定就是不好,全面屏也並不一定就是對的。

同時,我堅持並且固執的認定,每一種對手機未來的探索都是值得肯定和鼓勵的。

也許ov大賣,也許買的根本不好。

但是對於全面屏,他們提出了一種新的解決方案。

在現行科技沒有顛覆性技術的產生時,每一種探索都是好的。

另外,未來到底如何,還是要看用戶的喜好和使用體驗。

我認為每一個手機廠商都應該有自己的特點,才叫百花齊放。

大家都一樣,還有什麼意思?

所以我覺得他說什麼無所謂,我想看的是產品,你用產品證明你說的沒錯,你就是對。你用產品證明不了你自己的話,那就是老羅。

當然,無端辱罵別人這個事情,只會顯得魅族高層素質不高。


黃章,以及李楠今天的各種言論,都是為黑而黑,碰瓷找存在感。

vivo NEX和OPPO Find X這兩款手機可以說讓手機往真正的全面屏方向上又堅實的邁進了一步。手機顏值得到大幅提升。在屏幕下攝像頭技術未能普及前,ov兩家的這種過渡方案是可以接受的。

正因為此,這幾天vivo NEX和OPPO Find X發布,讓小米,以及雷軍還有小米8,mix 2s相當尷尬了。自己率先指出的全面屏設計方向,讓OV兩家超過並領先了一大步。

魅族,一個曾經以設計見長的手機企業,結果2017年出了pro7,2018出了魅族15,完全落後行業設計的產品,然後接下來8月份才會出一款外觀類似三星S8輕奢版的魅族16。在vivo NEX和OPPO Find X出來後尚且讓小米mix2s很尷尬,以致讓一羣米粉哀鴻遍野到雷軍微博底下刷vivo NEX和OPPO Find X。

然後你能想像在vivo NEX和OPPO Find X出來兩個月後,魅族出一個外觀類似三星S8輕奢版的魅族16,並吹一波自己的設計,多尷尬。

如果你是黃章或李楠該怎麼辦?(自己兩個月後要發布的產品,基本上屬於還未出,設計便又落伍了)。當然貶損一波,然後自己單方面宣佈勝利,vivo nex、oppo find x設計腦殘,完全沒有資格當魅族16的對手。


我感覺黃章的在為黑而黑啊,而且他的魅族15,恕我直言,我身邊的魅族粉都很失望別說我這種路人粉,總在奇奇怪怪的地方打磨,我感覺真的沒啥用,天線帶上加花紋到底是個什麼操作誰能給我解釋一下?


1:機械結構的確不是潮流

2:機械結構是一種逆市場妥協派的清流

3:技術突破後藍綠依然會回歸正常全面屏

4:別說我黑我話放在這裡假設情節如下:①是蘋果三星用這種機械?

評論:厲害、真正的技術硬實力體現、開創性……

②是索尼xperia用的這種機械?(xz2厚度瞭解一下)

評論:索尼果然不一樣,依然堅持獨立設計,在異形全面屏當道的今天難得可貴。

③是小米用的這種機械設計?

評論:厲害,做到了蘋果都沒做到的,比華為藍綠這種跟風劉海強百倍,諸如此類。

④藍綠用這種機械?

評論:前幾天風評好好好,然後就開始:機械是退步、是逆潮流、是多此一舉、犧牲其他換取的……

多的話我不想說,

因為這是藍綠所以市場總會找一堆毛病來說事。

mix1完美?

果x完美?

……


一次次推送這個提問給我,我也說兩句吧!

黃章這個人呢!

做產品跟羅老師類似,是非常個人主義的,只不過羅老師沒水平沒技術沒資源,路還歪到天上去了,而且特能吹。

還有一點,就是羅老師營銷的的工匠精神,就是從黃章那裡學來的。

黃章也有部分人叫他黃木匠。

因為魅族當初很注重宣傳一些細節,當初黃章為了追求手機的握感,親身雕刻了N個木質手機模型。

前幾年魅族在華強北做的各種活動時,還會把這些木質模型擺出來,上手把玩起來,握感也的確很好。

至於那時魅族手機,握感比模型還好,我個人感覺從握感而言的確是甩出其它品牌一大截。

就像魅族宣傳的那樣,魅族追求手機的極致握感,邊框與機子後殼之間的特殊弧度,非常貼合人類拇指與手掌之間的弧度。為了追求這個,魅族老闆黃章親自雕刻了N個木質手機模型。一次一次的打磨,只為追求最合適的弧度,最好的握感。

但也相應的,魅族為了追求手機握感所形成的特殊弧度,導致了手機雖然正面好看,但背部很醜。

這究竟值不值?

至少手機的正面背面外觀是大多數人所在意的,而黃章所追求的握感,又有多少人會在意?

回到o v的兩款產品本身,我個人覺得oppo的方案過於激進,對於使用的影響太大,續作估計不會再用這樣的方案了。

vivo的相對可以接受,已付款,期待明年的下一代。


昔日玫瑰以其名而聞世,

而後人所持僅玫瑰之名。

全面屏的設計是越做越沒有意思了,沒有了當初mix一代時候的驚艷感。

黃章對ov的評價還是比較客觀的,但是何必說出來呢?說出來又不討好。還不如多花心思琢磨一下魅族16。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