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個學生“坐班”,16位老師“走教”;教室設在學生家裏,黑板、課本、教具全是老師自帶,課程表只爲一個學生量身訂製……這樣的學校,你見過嗎?

在河南省中牟縣黃店鎮王儉村,就有這樣一個“學校”,目前該“校”開學已一個月有餘。

連日來,一篇《16位教師每天輪流上門,爲重傷女孩撐起“家庭課堂”》的文章在網絡和微信朋友圈廣爲傳播,感動無數網友。

文中提到的“重傷女孩”小芸(化名)便是這所“學校”唯一的學生,而義務志願爲小芸授課的16位教師,則分別來自全鎮不同學校。

“媽,我也想上學!”

意外沒有磨滅小芸對上學的渴望

4月2日上午,記者來到小芸家裏時,黃店鎮羅家小學教師張海峯正在給小芸上語文課,講的是拼音“bpmf”。黃店鎮中心校教師劉宏則在一旁協助輔導——下節課,他要爲小芸上的是數學課。

今年9歲的小芸,是中牟縣黃店鎮王儉村人,父母智障,家境貧困。4年前,年僅5歲的小芸不幸燒傷,傷情嚴重,危及生命。經過全力救治,小芸的命總算保住了,但當時全身80%的重度燒傷,給小芸留下了滿身的傷疤,也讓她面目全非,耳朵被燒掉了,雙手也因此被截肢。

然而,這些都沒有磨滅掉小芸對上學的渴望。隨着年齡的增長和病情的逐漸穩定,今年春節前,小芸對一直照料她的伯母冉梅葉說出了自己的願望:“媽,我也想上學!

一個人的“學校”正式開學

16位老師輪流上門教課

“一個都不能少!”瞭解到小芸的情況後,春節後開學前夕,黃店鎮中心校校長王金瑞組織召開辦公會,專題研究小芸的入學問題。考慮到課程安排、校園融入、生活照料等因素,經過多次商議,黃店鎮中心校決定結合小芸的實際情況,成立“愛心送課志願者小組”,送教到家!

2月25日,黃店鎮中心校向全鎮教師發出倡議。不到一週時間,就有16名教師申請加入了“愛心送課志願者小組”。3月5日,這所一個人的“學校”便正式開學。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這16名教師中,有各學校的校長,也有普通教師;有離小芸家近的,還有離小芸家一二十里地遠的。

在中心校的協調下,他們爲小芸量身訂製了一份課程表,以語文、數學、音樂和美術爲主。每天上午9:00--11:00兩節課,下午寫作業,第二天老師來上課時先檢查作業、複習前一天內容。

爲了方便溝通,16名志願者老師特別建了個微信羣,名字就叫“一個都不能少”,每天交流孩子的學習和作業情況,定期開交流會,以便於下一位老師的教學。

現在的小芸心情好了不少

性格開朗了不少

當天的課間故事閱讀,張海峯給小芸講的是《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課後,張海峯告訴記者:“由於小芸此前沒上過學,我們所有的課程都是從零起點爲她安排的。小芸很聰明,學得也很快。現在她已經學會用拼音拼出爸爸和媽媽了!”

課間,語文老師也教美術

上午的課程很快結束了,小芸學得似乎很開心。和記者慢慢熟悉之後,她還主動給記者唱了一首她剛學的歌曲《小星星》,然後還向記者展示了她畫的畫。記者問她長大了想幹什麼?她爽快地回答:“我想當畫畫家!”

“當我第一次帶來電子琴的時候,小芸摸着電子琴說,老師,我以前彈過。頓時我淚如雨下,看見孩子被燒掉的雙手,我爲孩子遭受的痛苦而心痛。”採訪中,記者還見到了小芸的音樂老師馮山虎,他告訴記者,“希望通過音樂能讓她感受到這世間的美好,也希望我們的幫助能影響她一生,讓她有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

小芸家的鄰居朱愛琴說:“看見老師們每天來給小芸上課,真是不容易,跑這麼遠的路爲了一個孩子,以前她不說話內向,孩子們都不和她玩,現在她主動和鄰居的孩子說話,還唱歌,感覺她心情好了不少,性格開朗了不少,這真得謝謝老師們!

保護孩子的受教育權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我們老師不會放棄每一個孩子的教育,送教一個多月來小芸進步很大,我們也很欣慰。下一步,我們計劃再徵集一些學生志願者,在老師的帶領下去小芸家裏互相交流,對孩子進行心靈幫扶,幫孩子逐步適應學校環境。如果條件成熟了,就試着讓她到學校上課。如果她適應不了,我們會把課一直送下去,直到她完成全部義務教育。另外,我們還想多培養一下她的興趣特長,讓孩子長大後有自力更生的能力……”能看得出,王金瑞這位年輕的校長,對小芸的教育,思考得很多。

不少網友看到這條消息都感慨,這纔是真正的教師,願小芸被世界溫柔以待。

小芸是不幸的,又是幸運的,

16名老師用行動證明:

求學,一個都不能少!

向老師們致敬,

願小芸在求學的道路上順利前行!

文/圖 | 本報記者 張利軍 通訊員 袁雲亮

視頻來源 | 梨視頻

責任編輯 | 賈文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