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個人認為,做好一個有效的需求調研並不容易,包括目前常用的所有方法。

用戶不能在調研中反映也自己真實的需求。

我們需要有一個觀察用戶操作的環境,需要擬一份提綱,或是有一些問題。

這種情況下,用戶參與時都會把自己的角色轉變,思考問題的方式有所變化。包括各種原因,用戶會說慌,比如為了獎品,為了故意照顧你的調研目的,或者發現一個很小的問題而去無限放大來反應出來。而真正的需求,只有用戶在實際使用上會表現出來。

有一種調研方法叫做跟蹤法,當然這個方法在實際操作上也有很大難度。

比如想了解一個手機在接聽電話時的反饋,在會議上突然進來一個電話的操作,在嘈雜環境中如何接電話等,這些需要實際的觀察才能瞭解到。但並不是說調研無意義,目前所有的調研方法和步驟請參閱互聯網,這些方法得出的數據都有一定價值,請做為參考,不要完全依賴。

之前有人回答「客戶針對需求的描述經常描述的是解決方案」,我覺得比較到位。絕大多數用戶是不能準確描述自己的需求的,又或者從自己的個人角度去提出一些問題(需求),這個往往是比較片面的,你要做的項目應該是全面的而不是針對某一個人的。

以我的經驗來說,需求調研有以下幾點建議:

1.先惡補用戶(客戶)的行業知識

2.如果有過同類的產品(解決方案),先熟悉

3.自己能提供的產品(解決方案)可以先拋出來,讓用戶瞭解

4.根據用戶口述或文字的需求描述,結合以上幾點進行新產品(方案)的修改完善

5.3-4步循環,直到你和用戶都能基本達成一致,這個時候需求基本比較清晰了。

以上比較粗的步驟,實際操作中很多細節就不一一展開了,如用戶領導的需求,用戶下級的需求,用戶同級的需求,都需要考慮。

需求調研實際上是一個你瞭解用戶,瞭解用戶行業,瞭解產品(設計),然後引導用戶接受和信任的一個過程,說白了就是你在用戶面前是比他更加了解他自己(需求)的人。

當然,做到以上是需要專業技能,實戰經驗和溝通能力的。

希望有所幫助。


關於需求調研,我覺得首先需要明確的是你所要做的產品或者項目的目標,因為你不可能是漫無目的的去做調研,在調研後續的規劃上都需要以這個為基礎開展。

舉例來說,如果你是互聯網公司,那麼進行調研的方式可能會是虛擬用戶、用戶畫像、潛在用戶的問卷等等。

如果是傳統行業的項目需求調研,你們項目的幹係人以及高層級的期望等等。

這些都是你需要先明確的。

接下來,在規劃調研的過程中,需要明確調研對象的背景以及重要程度,包括他對於你們這個項目的態度。

具體執行之前,可以先列一些調研提綱,保證自己的提問在面上是沒有遺漏的,並且研究一些相關的文檔(如果是流程,應該是有相關的規章文件的)。

下面就涉及到你想要知道的問題了,深度。我覺得你是想問在調研的過程中怎麼達到一定的深度吧?

這個時候我們需要關注的是,你從廣度的一個淺顯的問題入手,然後在他回答的時候進行思考和觀察。

比如,你可以拿他們規定的業務流程問他在其中主要的職責是什麼。觀察他的回答,可能他會指出在實際的執行過程中並沒有按照這樣的流程去執行。這個時候你完全可以去問為什麼。

另外,就針對業務流程你在研究過之後可以提出一些你的問題,比如有的環節設計3個人參與審批,這三個人分別是審什麼,批什麼。為什麼這麼設計……

弄清楚業務問題了之後,你才能更有效的思考並且幫助客戶思考他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想要解決的是什麼,痛點是什麼。

---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在我的公眾號中有更多的相關經驗分享,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查閱。

個人公眾號:xiaojing-jessieyj 與小婧同行


最主要一點就是你要的答案不是問出來的,而是通過語言描述的行為和場景推斷出來的。

所以,問卷設計和聊天方式很重要。


因為需求調研時,客戶針對需求的描述經常描述的是解決方案,例如,用戶實際希望能夠自如的打電話,甩掉電話線的幹擾。但是卻把需求描述成 我希望加長電話線。所以一定要從問題出發。敏捷中用戶故事描述需求,給出了很好的操作方式。作為什麼角色,我希望有什麼功能,達到什麼目的。 用這個例子套在剛才的需求,你就發現。用戶原來不是想加長電話線。而是想自如的打電話。 做為電話的使用者,我想加長電話線,為了達到方便打電話的目的。再深挖一層就是自由打電話了。 希望能幫到你。
關於提到的跟蹤法,我覺得是比較靠譜的,因為你融入到場景中,在不同的人,不同的環境中會遇到各種不同的問題,然後根據問題去做不同的流程優化和處理,提高用戶體驗度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