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藝術家有幾個非常鐵的長沙朋友,介紹他們時卻總找不到合適的表達,直到讀了這句話——“既有強大的娛樂精神,又有心懷天下的能量,長沙人真的很有意思。”

在保定動物園晉升爲華北最強農家樂的第228天,致力於挖掘土味景點的史裏芬又有了新發現。

萬家麗廣場,這座大隱隱於長沙市中心地段的“世界最大單體建築”,坐擁世界上最大的鼎、最大的印章、最大的聚寶盆、最長的《清明上河圖》瓷藝畫等等世界之最,讓見世面很多的農家樂跑酷博主都感受到了想象力的極限,最終只能由衷“讚美”:

這裏沒有簡歐沒有田園,沒有新中式沒有地中海,這裏只有偉大本身。

著名vlog博主史裏芬鏡頭裏的萬家麗商場,引發網友的熱烈討論。/ @史裏芬Schlieffen

其實早在史裏芬實地挖寶之前,作家廖信忠就已經貢獻了一篇萬家麗深度遊記:

前臺辦理入住時,你將會受到各國領導名人愛豆的親切接見,記得穩住心跳;看到電梯口停放的雙排電動車時請不要猶豫,火速坐上它,畢竟在一層樓有一百多間客房的酒店長廊穿梭,完全依靠腳力是不可取的……

在萬家麗披着“宇宙文綜總複習聖地”“硬核長沙深度遊景點TOP”等華麗外衣躋身網紅打卡地後,這座歷史奇蹟的總設計師兼董事長黃志明居然向上述兩位博主發出了熱烈邀請,並親自陪同兩位重遊故地,順便參觀了自己位於萬家麗廣場東南角、有山有水有城堡的別墅。

作家廖信忠拍攝的巨龍亭。/ 微博@廖信忠

走進黃總的家,映入眼簾的榫卯結構七色琉璃亭上書三個大字“巨龍亭”,左聯“五千年的風和雨啊藏了多少夢”,右聯“黃色的臉黑色的眼不變是笑容”,一個情不自禁就能唱出來。以劉德華的歌詞做楹聯這份創意,讓人由衷欽佩:長沙黃志明,不愧是能對標河北孫大午的狠人。

更狠的在於,黃總已經火速進駐微博了,並@史裏芬和廖信忠協助加V認證。成功加V後黃總髮布的第一條微博,就是萬家麗廣場的文化宣傳片。

這種讓人類集體顫抖的現代文明自然不能藏着掖着,評論區的每一條回覆裏都響徹着黃總的熱情:打鐵要趁熱,打卡,更應如此。

都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魔幻的萬家麗和會玩的黃志明,某種程度上已經勾勒出了背後這片土地的硬核畫風——星城長沙,纔不是什麼沒有故事的二線小城市呢。

爲紀念杜甫而建的長沙杜甫江閣。/ 全景

長沙方言到底有多野?

長沙的硬核,首先給人以衝擊的,當屬塑普。

塑普,即塑料普通話,長沙方言詞典對此定義爲“說得不標準的普通話”。長沙人民喜歡用“塑料”來形容次品,雖然塑料二字看似毫無威力,可長沙塑普的殺傷指數卻是核彈級的。

連續二十年的娛樂輸出,讓很多中國人聽懂了長沙話,知道了什麼是妹陀。/ 早期《快樂大本營》片頭

段子手“蜻蜓隊長”曾開過這樣一個腦洞:

把東北腔、臺灣腔、天津腔、港普、川普、塑普,以及一個說廣西普通話的人,關在一起三個月後,大家一開口會是什麼味?

好妹妹樂隊成員張小厚一句“我覺得塑普贏面很大”直接被頂上了最贊。

來感受一下塑普的味道。

這可不是客套話。

哪怕你沒有來長沙念大學,沒有過全班15個省區的同學最終都被同化成了一種調調的切身經歷,可一打開湖南衛視,那些被塑普調教過的藝人也會用剎不住車的音調告訴你:沒有脫口而出過塑普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陳學冬,錄製《一年級》時被一羣小朋友感染,跑偏出了一口凡是以“類”字結尾的長沙腔;《花兒與少年》裏的陳柏霖,即便跑到了亞馬遜,即便有臺灣腔如此堅實的防禦系統,也沒能擺脫被工作人員隨身攜帶的塑普洗腦的命運。

就連《聲臨其境》中表現驚人、看似對聲音擁有滿分控制權的韓雪,一不小心也會丟盔棄甲,繡口一吐就是滿屏弗蘭話。

主持人汪涵做了許多年的長沙話代言人。

塑普可愛之處在於腔調神似rap,以語氣詞實現單壓雙壓,讓人隨時隨地就能開嗓battle。實力爲塑普代言的張藝興一開口有多麼餘音繞樑,不止極限男人幫,全中國人民都知道了。

然而張藝興和上述新晉湘籍藝人們只是爲大家普及了“哎喲喂”“別搞我咯”這種以語氣詞輔助的簡單句,真正的長沙方言,可不止洗腦這麼簡單。

比如周遊湘鄂贛的文學大家汪曾祺,就曾經感受過讓人窒息的長沙方言。

在長沙,有一個同志的鞋壞了,去修鞋,鞋鋪裏不收。

爲什麼?

修鞋的不好過。

“不好過”其實就是長沙方言裏身體不適的意思。

與此類似讓人摸不着頭腦的表述,在長沙方言裏可謂是數不勝數。比如當長沙人民遞上一杯茶,熱情地問你“哦不哦”時,請不要自作多情地認爲他們是想要請你喫飯,他們只是禮貌性地問問你燙不燙而已。

汪曾祺:聽不懂聽不懂。

除了有別於其他語言的專屬詞彙表,長沙方言還有普通話不及格地區的通病:h和f不分,n和l不分,zh/ch/sh和j/q/x不分,平翹舌不存在的,前後鼻音這種高階發聲就更別提了。

塑普一句話轉五個彎,語速快到可以飆車,如精神污染傳遍全國。唯獨繞口令,成了長沙方言的阿喀琉斯之踵。

早在半個世紀之前,相聲大師侯寶林就曾對長沙方言相聲寄予厚望:“廣東有粵語相聲,上海有獨角戲,長沙話方言相聲肯定有發展前途。

奇志大兵的相聲風靡一時,他們的作品是傳統相聲和長沙歌廳文化結合的產物。

長沙夜生活,絕對比一線城市火爆

長沙話有韻味,但比起長沙的夜生活來還差點。

《2017年中國網民失眠地圖》公佈,長沙意外殺進前三,成了在熬指數上唯一可以與北上廣深一戰的城市。

長沙人睡不着。/ 《2017年中國網民失眠地圖》

或許其他城市居民的睡眠欠佳可能是爲了買房趕due,唯獨長沙,相比被動失眠,主動去嗨才更符合這個城市活躍表達的夜生活基因。

別的城市,夜生活都是呈點狀分佈,比如北京,熱鬧的永遠只限於三里屯或工體。可長沙的夜生活,卻呈現出難以全面統計的線狀分佈——任何一條叫不上名字的巷子,都可能藏着一家或數家夜夜笙歌的店鋪,容納着精神亢奮的靈魂。

輝煌一時的長沙田漢大劇院,每晚都會上演一臺綜藝晚會。/ 田漢大劇院官網

動不動就通宵營業的店鋪攤點洗腳城,隨隨便便一召喚就能湊齊兩桌麻將的酒吧搭子。

在長沙,聊天時也別總問人睡沒睡,這是另一種意義上的罵人。畢竟早睡有可能是因爲缺鈣缺鐵缺錢缺覺,但更主要的,還是缺朋友。

不管是夜晚十點還是凌晨兩點,杯子碰在一起,都是不想睡的聲音。長沙的夜裏,瀰漫着揮之不去的荷爾蒙氣息,失眠者在這裏感受不到任何時差,嗜睡者也能保持清醒,對於不需要保溫杯裏泡枸杞的年輕人,長沙的夜晚總能引起極度舒適。

長沙市解放西路酒吧一條街。/ 維基

每一位喫貨,都能在冬瓜山找到屬於他們的“深夜食堂”;每一個玩咖,都能在解放西的舞池領略到“喝到吐唱到啞笑到流淚哭到趴”的超快感……嗦粉、搓麻、洗腳、泡吧、燒烤,在長沙只需要一個晚上,願望清單上的娛樂活動都能給你安排上。

化龍池酒吧街,承載着無數人的夜晚。/ 維基

所以長沙人和人交朋友,從來不在乎對方會不會玩,再會玩也不如他們會玩。

”刷手機的寂寞?還是留給其他城市的朋友吧。”

第二天一早,長沙人的米粉,喚起活力早晨!

長沙人的胃口,就是硬核

在玩上不服輸的長沙人,在喫上,更是無所畏懼。

雖然在舌尖系紀錄片裏無法擁有姓名,但長沙人愛喫、會喫、敢喫的屬性還是一萬年不曾改變。

火宮殿的臭豆腐,就是好喫。/ 維基

老饕陳曉卿曾對特色菜有過悲觀論調:“所謂特色菜都會迎合外地人的口味,並隨之變得中庸和遲鈍。”而在長沙,如果有人下單時備註少鹽少油少辣,大師傅極有可能會把鍋鏟一扔:

“哦,那你來炒。”

少辣是不可能少辣的,辣椒作爲湘菜的靈魂,不僅出現在了長沙人的餐桌上,還在剁椒魚頭、辣椒炒肉等名菜裏佔據C位。辣到用時方恨少,一勺剁椒也能送一口飯。

來長沙,辣椒管夠。/ upsplash

以辣椒炒肉食譜爲例,“五花肉切薄片,青尖椒斜切長筒。五花肉炒出油,精肉開始焦黃,加青椒翻炒,炒到椒皮破裂,再加鹽、醬油和辣椒粉即成。”

如果把辣椒的戲份刪掉,這份食譜的誘人指數也必然大打折扣。

著名的火宮殿小喫。/ 維基

湘菜的辣,有酸辣、醬辣和鹹辣等多種層次,每種食材在這裏都能找到它的專屬下鍋方式。

比如雞胗、魷魚搭配泡椒做成酸辣系,才能對得起食材本身的鮮香脆爽;肉質敦厚的雄魚頭自然要畢業於醬辣系,用集鹹度與辣度於一身的醬辣椒爆炒煸香,方可在蒸煮時滲透滋味。

沒有辣椒,讓湖南人怎麼做菜?/ Adi Chrisworo

長沙人對於口味的執念之深,連自帶小清新光環護體的蔬菜也不放過。喫遍四方的汪曾祺就曾驚訝於湖南人化腐朽爲神奇的廚藝,早年因爲果肉太苦而只供觀賞的癩葡萄——苦瓜,“加青辣椒、豆豉,少放點豬肉,湖南人可以喫三碗飯。”

即便沒有一顆鐵打的胃,可在健康和口味面前,長沙人向來是隻選後者,不帶半點猶豫。

著名湘菜剁椒魚頭。魚:我感覺自己被辣椒淹沒。

除了重油重鹽、熱炒加辣的這種不被健康專家所推薦的烹調方式,長沙人民還鍾愛各類燻製、醃製食品,就連不差錢的萬家麗黃總,其後花園裏,也是常年累月晾曬着亞硝酸鈉超標的臘魚臘肉等土特產。

口欲當前,怕死是不可能怕死的,下輩子都不可能。

千萬別用致癌等理由婉拒長沙人發出的檳榔邀請,在你談論口腔癌時,說不定他們還會再給你遞來一支白沙煙。

畢竟“檳榔加煙,法力無邊”,纔是能讓老口子們買單的人生信念。

明知道喫檳榔不好,長沙人還是喜歡買一包嚼啊嚼。

論火爆,長沙人自認第二,沒人敢認第一

喫菜愛熱炒,飲食方式裏也沉澱着長沙人的個性——火爆。

面對公交車上敢跟司機搶方向盤的潑皮無賴,有些城市的人做了看客,有些城市的人出手攔腰抱開,長沙人則是直接出腳,用一記飛踹平息安全隱患。

湘江,長沙,演繹一出荒誕喜劇。/ 電影《瘋狂的外星人》

甯浩在回答爲什麼在長沙取景拍攝《瘋狂的外星人》時就曾分享過一件趣事。當時他打車去跟人會面,到了目的地馬路對面。因爲堵車,的士司機死活不願意掉頭開過去,屢次用塑普魔音轟他下車:“就在對面類,你自己走過去咯。”

甯浩倍感無奈,也突然有了靈感:“我覺得挺棒的,怎麼想怎麼來。很衝!就那種節奏,就那種性格,才能發生那種特別敢想敢幹的故事。”

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裏,湖南士兵不辣說出那句著名的話。

敢想敢幹,長沙人不怕死、霸得蠻的故事,歷史上已有太多記錄者和見證人。誠如裴士鋒在《湖南人與現代中國》一書中所言:“中國近代史上,湖南所產生的改革者、軍官、革命家之多,居中國諸省之冠。”

而這之中的革命者,一大半都來自長沙的九個區縣。

不是所有長沙人都能像左宗棠一樣進能廟堂之高退能江湖之遠、去發揮“絕口不言和議事”的氣魄;可大多數長沙市民,在家長裏短的瑣碎中,仍盡力活出了一個生活革命家該有的樣子。

嶽麓書院門前,掛着“惟楚有才,於斯爲盛”的對聯。/ 嶽麓山風景區

民國時期的長沙,咖啡店爲博關注搞了場選美比賽,有人熱愛裸泳,有人爲情自殺。

今天的長沙,被《中國城市經濟競爭與發展綜合評估》正式敲章二線城市。常住人口破800萬、躋身GDP萬億俱樂部、中國首座媒體藝術之都、連續十年蟬聯最具幸福感城市……

橘子洲遠眺長沙。/ 全景

相比這些數據和排名,刀剛火辣、颯到沒邊長沙人和車馬郵件都慢的民國時期一樣,仍然更關心生活的實際溫度:內褲幹了麼?秋褲能脫麼?早餐嗦粉蓋什麼碼?加不加雞蛋?

就像《兩隻狗的生活意見》中旺財的扮演者劉曉曄所形容的那樣:“既有強大的娛樂精神,又有心懷天下的能量,長沙人真的很有意思。

作者| 箋語

歡迎分享文章到朋友圈

新週刊原創出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相關文章